同志们:
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就业形势做出的科学研判,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做实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结合全市就业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第一,要深刻认识认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高质量充分就业包含“扩容”和“提质”两层涵义。首先是充分就业,指在保持一定摩擦性失业的情况下,让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其次是高质量就业,指提高劳动者报酬,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劳动保护,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近年来,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下,我国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接近五成,已成为就业的最大“容纳池”。三是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倍增。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现了党对就业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就业认识的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从最大的民生到最基本的民生,深刻反映了就业在民生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强化;从高质量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充分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领域的逐步贯彻以及高质量发展在民生领域的深化落实。
第二,要充分理解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意义。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大意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及国家长治久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过程就是创造高技术含量岗位和培育高技能劳动力的过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客观上倒逼劳动者主动学习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岗位需要,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根本举措。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民生领域也由“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表现为工作机会增多,劳动者收入增加,还意味着劳动者可以依个人兴趣爱好择业,电子竞技员、自媒体博主等新职业的出现满足了劳动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工作需求,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从生产角度看,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劳动力供给与强大的动能储备。从消费角度看,高质量充分就业给予劳动者可观的工资收入和可靠的劳动保障,保证了稳定的消费能力和足够的消费意愿,激发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内需潜力,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选择。首先,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高质量充分就业。党和政府始终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2020年至202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1186万人升至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从年均5.6%降至5.2%,就业数量稳定增长、失业率平稳回落。其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高质量充分就业。共同富裕强调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2013至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46元升至39218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3.03:1降至2.56:1,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第三,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地区人口集中度高,存在就业总量压力大、劳动供需匹配困难、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薄弱等问题。要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路径,更好推动**地区经济圈建设。依靠高质量发展促进**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改造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动就业提质扩容。优化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劳动供需匹配困难原因在于劳动者技能无法满足就业岗位需求。**地区大专院校数量众多,具备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和培训体系。一方面,调整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对新技术和新业态的适应能力,为“技术性失业”的低技能劳动者提供更多转岗再就业机会。完善劳动权益保障促进**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决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成色。**地区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催生出大量快递员、网约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释放了就业潜力。但当前新就业形态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模糊、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应尽快补齐有关法律短板,探索新型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