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目标任务。当前阶段,**省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由全面建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预算绩效管理进入了新阶段,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求突破。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被**省委列为30项共性改革任务之一,**县对省、市部署的改革任务,一直争取先行先试,做改革的“试验田”“马前卒”,努力走在前列,积极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为进一步从进度和质量两方面加力,强化部门支出的成本管控意识,细化项目绩效目标的成本指标,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确保成本绩效管理改革落到实处,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征途中,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其重要性,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发展理念的科学把握。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和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资源配置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协调共享等领域倾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促使我们在制定政策、安排预算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确保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还促进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为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手段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要求我们在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确保民生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能够增强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凝聚力。
(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要求我们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注重成本控制和绩效提升,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持,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总结成绩经验,扎实做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将成本指标列为绩效目标一级指标
一是横到边,纵到底。坚持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盘棋”,横向到所有预算单位,纵向到所有预算项目。将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覆盖到所有县级财政安排的支出,涵盖“四本预算”资金安排的713个预算项目,金额约22.78亿元,所有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表都按照最新要求将成本指标列为绩效目标一级指标。
二是抓细节,促提升。成本指标细化为总成本、分项成本和单位成本,提高了绩效目标编制质量。例如,对工作经费类的项目,分项成本要求细化到办公经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数量指标要清晰反映召开会议次数、公务接待次数等。对部分不能分解成本指标的单位,财政局派人深入预算单位,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同时提供“一对一”业务辅导,引导部门负责绩效工作的人员分解成本构成情况,确保关键、核心指标不遗漏,促进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全面提升。绩效目标表随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约束作用。
三是强规范,出体系。对绩效目标表编制较好的部门,指导其出台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2023年形成**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民政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县文化和旅游局共五个部门的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对形成的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经济发展、工作职责任务调整变化和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修订完善。
(二)认真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工作
一是财政入库项目实现成本分析全覆盖。在2024年预算编制工作中,县直预算单位共有766个一级项目入库,在项目入库时加强预算投入和成本构成分析。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县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认真审核一级项目库的绩效目标表和项目测算表,认真研判影响成本构成的关键因素,分析产出规模与质量、实施效果等情况,没有成本测算或测算粗放的项目,一律不予入库。将特定目标类和其他运转类项目,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标识,生成项目支出成本效益分析表。在完成线上工作的同时,指导64个预算单位填报更为详细的线下成本效益分析表,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分项成本和单位成本更加细化,测算依据清晰明了,将成本效益分析表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
二是精心筛选项目开展重点成本效益分析。**县财政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选取试点项目全面开展重点成本效益分析。经过多轮筛选和局党组定夺,选取了**县羊山景区管理服务费支出项目,开展重点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羊山景区近五年支出数据的梳理,分析其成本构成,对支出中的电费、绿化养护费、维修维护费等进行了定额测算,客观分析项目各项成本投入合理性,客观评价项目产出及效益发挥,出具了《**县羊山景区管理服务费用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建立景区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和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其中,支出标准已作为2024年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标准的制定,强化成本约束和管控,督促预算单位树牢成本意识,节约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完善,设置了鲁西南纪念馆观展人次、场馆开馆完成率、年度维护设备设施覆盖率、展馆展陈布展质量达标率、藏品及展品安全保障率、景区游客数量增长率等反映羊山景区效益发挥的指标,这些核心绩效指标可用于以后年度绩效评价工作。
(三)绩效运行监控中强化成本约束和管控
提升绩效监控对预算执行的纠偏效能,打造“监控成本+重点跟踪”的绩效监控模式,监控结果为改进项目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供重要参考。一方面,对照年初绩效目标确定的支出范围、标准和金额,审核713个项目的绩效监控表,将成本控制管理融入预算执行监管,突出对成本执行的监督,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到资金科室,调整项目资金安排;另一方面,全面梳理选重点,选取了**县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监控,着重分析预算支出进度、成本管控结果,关注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是否匹配。在监控中发现预算单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对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情况、乡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等重要产出指标数据不清晰,从而不能很好地对项目实施起到指导作用。通过重点监控,促使该项目及时纠偏,加强整改,全面了解群众的健身需求,为群众提供更便利的健身场地设施,实现财政资金“花小钱办大事”的降本增效目标。
(四)将成本支出和控制情况纳入绩效评价
以谋为先,高起点选取财政重点评价项目;以质为要,高标准提升评价质量;以实为本,高要求应用评价结果。开展部门绩效自评、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和重点成本效益分析,突出成本分析、控制措施和结果应用。一是组织开展镇街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选取了“中国白皮梨瓜之乡”胡集镇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探索设立财政运行“健康指数”,为推动财政可持续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二是将成本支出和控制情况作为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农村保洁服务及国省县道主路面保洁项目、“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对项目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客观评价项目产出及效益发挥,客观分析项目运行质量是否与财政资金投入呈正相关,各项成本投入、产出对服务质量是否产生正向影响,根据定额标准确定预期效益和监督考核绩效指标体系,提升部门成本绩效意识。同时建立反馈机制,被评价单位对照反馈问题和工作建议,主动寻找解决路径,最大程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五)将成本绩效与会计监督融合推进
构建财政部门、单位内部、中介机构“三位一体”的财会监督模式,是建立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会计监督侧重于对重大项目或经济政策执行的事后检查,忽略了以过程跟踪、结果应用的绩效视角,不利于提升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质量。**县财政局在《2023年财政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擦亮会计监管利剑,打造绩效管理品牌,创新“财会监督+成本绩效”管理模式。例如,**县“城区污水处理费”项目被确定为省级成本效益分析试点项目,随后根据《**县财政局民生领域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结合省级成本效益分析试点项目,县财政局决定将两项工作合并推进。按照“核成本—评绩效—出定额—调机制—促管理”的工作思路,遵循绩效目标、投入成本、产出质量与效益匹配对应的原则,科学测算、全面衡量污水处理投入成本及产出效益,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单价,提出成本定额调整完善建议,形成财政支出预算分配定额标准,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对财政资金安排、实施模式、监督管理等提出优化建议。在全成本绩效管理中融入会计监督手段,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强调绩效管理,绩效与监督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将绩效的理念和监督的方法嵌入、贯穿到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以往会计监督的事后检查不利于问题整改,监督效果难以彰显,“监督+绩效”的模式不仅拓展了监督领域,还有利于提升监督效果和质量,实现问题整改与优化预算管理同步推进。
四、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成本绩效管理改革工作
(一)完善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健全财政内部检查和外部审计约束机制。将县直部门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情况、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在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并公开审计信息,持续推动成本绩效管理深入开展,增强监督工作综合质效。
(二)形成全过程绩效闭环管理。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中深植成本理念。一是项目入库分析成本。对成本构成和测算依据进行充分论证,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细化成本,从总成本、分项成本、单位成本三个层面科学设置成本指标和绩效目标。二是预算执行控制成本。结合绩效运行监控,财政部门将成本控制纳入资金绩效重点监控范围,对发现资金支出超范围、成本管控不到位以及支出进度异常的,及时采取预警管控措施,纠正偏离成本控制目标的行为,促进成本支出与绩效目标相匹配,必要时调整预算安排,达到节约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三是预算完成评价成本。预算执行结束后,将成本支出和控制情况纳入项目绩效评价范围,查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建议,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形成成本绩效管理闭环。
(三)建立统一的核定成本口径。目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成本预算的核定方法和路径缺乏统一的口径及标准,各类资金情况不一,少数预算项目由于没有明确的核算标准,并且以往年度与预算项目产出效益相关的数据、材料较难获得,所以成本绩效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建立标准的成本核定方法,进一步提升核定定额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整合会计监督和绩效管理力量。通过整合会计监督和绩效管理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成本绩效分析侧重关注某一行业运行成本范围、成本结构、核算方法、质量标准、目标效果等内容,并结合“过紧日子”“提质增效”的要求,以监督促管理,向资金要绩效。会计监督为成本绩效分析全程护航,成本绩效分析为会计监督提质扩面,两者融合发展,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打好“组合拳”,弥补机构改革后县区会计监督力量薄弱的缺陷,充分发挥“监督+绩效”的联动效应。
同志们,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