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区聚焦群众用药需求,建成医共体中心药房,实行用药目录、药学服务、药品使用监测、药品采购、药品储备、慢病用药配送、支付“七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基层买药难、配送难、质控难等问题,切实办好了全区群众“药紧事”。先后荣获“医共体建设标杆奖”、全省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区,成功入选省级县域医共体处方审核中心试点城市。
一、统一药品目录,实现上下级用药衔接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卫健、医保、医院共同参与的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制定《**区医共体中心药房统一用药目录方案》,根据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用药需求,遴选循证证据充足、临床使用频度高、剂型规格适宜的药品。组建由医共体成员单位专家、三甲医院专家参与的统一用药目录遴选专家组,参与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药品目录制定工作,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药品评审,对专家抽取和评定程序进行全流程监督把控,确保药品目录制定过程透明。
二是科学制定目录。由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提报用药目录,经统一用药目录遴选专家组汇总后,依据评审标准对每种药品进行打分,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留取得分最高的纳入最终目录,目前,共汇总西药和中成药共4727品规,排名评选出1517个品规。
三是动态调整目录。制定《医共体中心药房药品遴选制度》,规范目录动态调整流程,医共体区域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每年对目录内药品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审核,结合成员单位用药需求,适时对品种进行调整。截至目前,共调整4次,涉及275种药品,保证目录科学性。
二、创新分类管理,提高药品服务可及性
一是统筹常用药品集中采购。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定期通过医共体大数据平台向总院提交药品采购计划,通过药械集中采购平台统一网上采购药品,形成区域集采优势,实现以量换服务。自2022年10月份以来,共提交了183份采购计划,涉及药品品类1000余种。建立对医共体内药品配送企业遴选机制,药品配送企业根据采购计划直接配送至医共体分院,各分院定期将实际采购药品款报中心药房审核后再行支付。同时,医保系统将全区76处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服务延伸点,所需药品由分院配送,实现了群众“家门口”拿药和报销,慢性病报销提高15%,为群众节约资金50余万元。落实采购倒置监管,对配送不及时、到货率低、配送时限随意延长的企业进行约谈,违反配送协议超过3次取消其配送资格。目前,医共体使用的配送企业19家,中心药房开展后淘汰3家,约谈1次,药品到货率提升了14.7%,平均到货时间从10天提升到7天。
二是完善急救易短缺药品储备。建成区域医共体药品应急总库房,设置库存预警线,对急救易短缺药品按3个月常用量增加储备,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区域内医疗机构急抢救药品进行实时监控,加强效期管理,有效防止了过期失效情况发生。同时,发挥中心药房“蓄水池”功能,在发生重大灾情、疫情或者其它突发事件时可依法紧急调用药品,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药。
三是规范“小众”药品同城调配。打造医共体中心药房信息化平台,对使用量少、集采后易滞销药品,由基层医疗机构下单后,直接将处方流转至中心药房配发,流转处方1800余次,切实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部分用量较少的药品“存而不用,用而无存”的问题。同时,针对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药不具备煎煮能力的问题,**区探索建成550余平方米共享中药房,配备煎药机、汤剂包装机、膏方机等设备20余台,由基层医疗机构下单,共享中药房负责中药煎煮并调配至基层医疗机构,彻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中药煎煮问题。目前,累计调剂处方2.5万张、煎煮中药12万副。
三、科学审核处方,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一方面,审方系统即时审核。打造处方前置审核信息系统,医共体(集团)总院会同各成员单位结合县域医共体用药目录和临床用药实际,以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规范、指南、国家处方集和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为依据,组织调整药品知识库和审方规则库,嵌入系统,对医共体所有处方的剂量范围、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模块进行全部审核。对审方实行分级管理,3级以下系统通过、4级需人工审核、5级以上实时“拦截”,处方合格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审方小组及时干预。建立由医共体牵头医院临床药师、高年资药师为主,成员单位药师补充的实体化办公审方工作小组,对4级处方30秒内再次核实、干预反馈,提高了诊断质量。自7月份审方中心建立以来,共审核9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延伸审核18家村卫生室,审核门急诊处方37074张,系统自动审核通过26463张,占71.38%;药师人工审核10611张,占比28.62%;其中人工干预退回审核2404张,占人工审核的22.66%,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药问题的发生,规避潜在的用药风险。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