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聚焦“家门口幸福养老”,实施“老有康养”优享工程,积极打造养老服务“爱心卡”、老年助餐等标志性成果,着力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一、创新机制,“爱心卡”试点成效明显
2022年8月以来,**省先行先试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在7个县(区)设置“爱心卡”试点,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开通刷卡、刷脸、刷码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助急等“六助”服务,推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一是聚焦党建引领,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7个试点县(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落实部门职责。**区牵手**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康乐满衢”党建联建,打造党建引领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二是聚焦资金筹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试点地区按照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四个一点”资金保障模式,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明确村集体经济用于“爱心卡”补助比例,建立各级“爱心卡”慈善基金,落实“爱心卡”多元资金筹集渠道。**县“村村慈善”,募集用于“爱心卡”资金3251万元,占县“四个一点”资金总额的36.3%。三是聚焦社会参与,进一步壮大服务队伍。着眼服务刚需,开展“六助”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探索“爱心卡”服务提供机构(企业)白名单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共培育“爱心卡”服务提供机构(企业)173家,为老年人提供“六助”服务542万人次。四是聚焦政策与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惠民惠企。加强“爱心卡”政策与资源整合,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县突出“爱心卡”服务与长护险政策有效衔接,明确长护险服务侧重专业护理、辅具租赁,“爱心卡”侧重生活服务、关爱服务的方向,让更多老年人受益。**区积极整合社会资金和资源,鼓励服务机构让利于“爱心卡”对象,让老年人享受更多折扣优惠服务。五是聚焦数字赋能,进一步实现创新引领。省民政厅与省农商银行共同开发“爱心卡”数字化应用模块,围绕“爱心卡”服务7个流程,区分老年人年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分类构建“爱心卡”服务模块,引用银行结算管理模式,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使用“卡码脸”等手段方便老年人使用。
二、多措并举,老年助餐服务有序发展
全省将老年助餐作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着力抓制度、建体系、促服务,稳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
(一)党政主导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工作,在全省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扩大助餐服务,老年人有助餐需求的社区做到全覆盖、可持续。2023年,省政府将助餐服务列入“老有康养”工程重点考核指标。各地党政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听取老年人意见,制定推进方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建成老年助餐点1.17万家。
(二)因地制宜实施。结合各地特点,综合考虑区域老年人规模、用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分别实施开办村(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老年中心食堂、依托养老机构配送、指定餐饮企业服务、发展邻里助餐、推进“互联网+助餐”等6种助餐服务模式,力求服务可及、运营可持续。在送餐条件差地区,支持具备条件的家庭开设邻里互助点,解决附近老年人吃饭问题。充分发挥物流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互联网平台、同城配送等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利用现有快递网络为老年人送餐。
(三)降本增效有力。支持国企或社会力量承接老年食堂的运营,面向社会所有人群提供服务,弥补老年助餐经费不足的问题。**市在主城区拿出政府闲置用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经办“幸福食堂”;**市则由国有企业运营邻里食堂;**市等地动员低龄老年人和志愿者进行帮厨、送餐,开辟公益菜园,降低助餐成本。
(四)数字应用起步。通过“浙里康养”系统中的“长者码”、“人脸识别”和“一卡通”功能,构建智能数字结算、数据统计、补贴计算机制,方便老年人自由就餐,强化“线上+线下”监管,不断扩大助餐服务受益面。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按照“阳光厨房”标准,加快老年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市建立“全城通”助餐服务机制,老年人刷脸可以吃遍全城。
三、攻坚克难,推动养老服务重点工作逐项落实
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带动全省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但“爱心卡”工作还存在资金筹措不够均衡、服务购买不够积极等问题。老年助餐服务如何扩面增效、精准补助、可持续运营,仍然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一)全面实施“爱心卡”工作。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赡养原则,统筹整合政府、集体、社会、市场、家庭各方资源力量,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一是精准确定对象分类。养老服务“爱心卡”实施方案已明确,使用对象分为三类。一类对象为本省户籍经济困难家庭60岁及以上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二类对象和三类对象由各地根据实际制定标准认定。不同类型对象对应不同的资金来源、补助标准和监管要求。二是细化落实补贴制度。印发《关于健全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困难群众的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都以电子积分的方式提供,实现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迭代升级。三是不断拓展多元服务。围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价的“六助”服务,完善养老服务市场机制,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争取通过“爱心卡”服务,打造一批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结合城市与农村、平原与山区海岛的不同特点,在服务队伍、服务形式上采取灵活措施,保障老年人就近就便得到基本服务。四是严格实施服务监管。考虑到老年人数字应用水平低等实际情况,加强对“爱心卡”服务机构的监管,保障老年人舒心接受服务与放心消费。
(二)积极稳妥发展老年助餐。印发《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出规范老年助餐服务、因地制宜采取助餐模式、推动老年助餐可持续、加强助餐服务监管和落实各方助餐责任等。一是准确把握助餐本质。助餐,顾名思义就是帮助难以保障就餐的老年人解决吃饭难题,是帮助和协助。对不同对象,通过不同打折优惠的方式进行调节引导,确保财政可承担、资金有保障、服务可持续。二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形式多样的城市和农村助餐服务供给,切实做到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开展。不提倡村村办老年食堂,鼓励通过中央厨房、依托养老服务机构(敬老院)、委托社会餐饮企业实施送餐,发展邻里助餐点等模式,建立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助餐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将助餐服务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规范中央厨房、老年食堂、村社配送点、邻里互助点建设。认真执行《居家老年人送餐服务规范》,严格把控送餐各个环节。
(三)确保养老服务安全运行。一是确保食品安全。老年人抵抗能力下降,对食品安全比中青年更加敏感,加强食品采购等全过程管理,让老年人吃得开心、吃得放心。二是确保消防安全。老年食堂是老年人集聚的重要场所,应优先考虑消防安全,加强用火用电和吸烟等管理。对消防不达标的要立即整改,无法整改的要坚决关停,让老年人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三是确保资金安全。根据民政部等部委印发的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指导意见,起草实施方案,加强预收费监管,给老年人以稳定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