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额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不断转变聚才思维、拓宽引才渠道、建强育才平台、优化留才服务,聚智汇力向“新”而行,为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引领和支撑。
一、拓宽视野,以新思维集聚人才
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深层动力、内在要求,精准把握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上来。
理念上主动接轨。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念,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视角看人才第一资源,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谋人才工作,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才改革,从党的建设的政治高度抓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书记抓人才项目,引育管用全链条发力,党管人才的大格局已逐步成形。
政策上主动适应。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对现有人才政策系统梳理、迭代升级,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人才政策从“无申请兑现”,向“无形认证、政策找人”积极转变。
工作上主动跟进。实行“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建立驻外联络点,聘请校园招才大使、企业招才大使,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等对待、同步谋划、同时推进。建立专家人才信息库、乡贤人才数据库,举办“资智汇宜”活动、人才周活动、专家人才早餐会等,主动联系、抢先对接、抓紧落实,推动广大人才献智献力、创新创业、助力发展。
二、聚焦发展,以新理念用好人才
深刻认识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是人才工作的重心所在,不遗余力为广大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推动园区与人才对接。把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区作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建设集企业服务、宣传策划、项目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人才科创集聚区。对接高校院所选派博士生挂职服务,跨区域开展联合办学,培养输送专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平台与人才互动。积极搭建各类科创平台,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8个团队或项目入选省、市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各类双创平台18家,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工业大学等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打通地方与高校技术创新的高速通道,倾力打造青创园“书记工程”,签约入驻各类创业主体108家,孵化青年人才创业团队17个。
推动信息与人才共享。破解人才信息“壁垒”,紧扣产业发展所需,积极联系对接省、市人才集团及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发挥人才超市作用,注重依托社会力量,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绘制产业和人才地图,摸清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行业发展最领先、科学技术最前沿、创新人才最顶尖的区域分布,使产业与人才信息对称,人才更好适配产业。
三、市场导向,以新举措评价人才
主动适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求,调节政府侧、拉动市场侧,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科学评价人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以市场化导向明确评价主体。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责定位,一方面让企事业单位在人才评价、管理和录用上真正说了算,另一方面强化刚性约束,将人才工作考核与产业政策兑现进行“捆绑”,推动企业成为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以市场化理念科学评价。对人才工作的考核评价坚决不搞坐在房间里打分,不搞走马观花式、道听途说,探索把人才或创新团队带来的实用技术、创造的市场价值、缴纳的所得税收、拉动的创业投资等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比如,对企业引进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发展的,项目落地后即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相匹配的创业扶持。
以市场化手段实施激励。研究制定加快人才集聚推动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加速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学科与**产业布局融合,在产业园区、功能载体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对科研人才身份在高校、工作在园区、成果转化在**的,探索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或股权、分红激励,推动10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四、创造条件,以新环境留住人才
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
营造拴心留人的社会环境。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休假疗养、健康体检、国情研修等活动,吸纳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妥善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营造成就人才的创业环境。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大力加强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楚宜青创园区建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组织广大人才赴知名高校研修培训等,不断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通人和法清明的好生态是关键。**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配置、创业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法规,鼓励广大人才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做到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不缩手,让支持创业、崇尚创新、容许失败成为新生态。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