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社区以服务辖区、惠泽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凝聚各方力量,通过党建带动、服务支撑、志愿联线,破解社区服务力量不足、资源链接不足、居民参与度不高的基层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一、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社区“大党委”共筑居民“幸福圈”。**社区党委着眼破解驻区单位少、治理合力匮乏等问题,通过“找”“谈”“建”“接”“做”相结合的举措,积极创新协调联动方式,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机制,先后将医院、学校、银行、戒毒所、公园等13家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纳入“大党委”成员,实行成员单位“双月轮值”制度,建立资源、需求、项目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公示成员单位完成项目情况。
建立“小三级”实现服务“零距离”。**社区党委努力构建“社区—网格—楼栋”的“小三级”组织体系,按照“摸清底数、成立组织、发挥作用”三步走的总体要求,对社区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根据在职报到党员特长,开展“三进两认岗”活动,采取社区统筹、单位联动、楼栋自荐等模式建立8个小区网格党支部。每个网格组建1支由包联单位、城管、派出所民警、辖区党员、社区服务站医务、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入的暖心服务小分队。先后解决了小区乱堆乱放、私设地桩、物业费收取困难等矛盾纠纷40余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困难家庭儿童入学、为孤寡老人办理公租房、解决老人吃饭困难等民生问题13件。
红色“物管会”提升居民“参与度”。**社区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广大业主民主推选楼长、宣传员、调解员等“一长两员”,建立“红色物管会”,组建一支模范带头的居民自治力量。同时,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推行“我的事情我做主”议事协商制度,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落凉亭、楼道门口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议事协商,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向“大党委”成员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志愿服务组织发出问题集合令,协调解决小区线缆杂乱、飞线充电、停车秩序、楼道小广告等治理难题50余件,开展财商课堂、小家电维修、义诊等民生服务30余场。
二、优化服务,搭建基层治理“连心桥”
“定位+需求”,打造“定制化服务”。**社区依托小琦雁阵站点,形成“定位—需求”工作模式,根据居民年龄、身份、办理业务需求等形成“定制服务”。将与“民生智慧库”可匹配可享受的政策进行告知,按照居民实际需求办理专属他们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社区建立“**帮帮团”,根据17项帮办代办服务清单,推行医疗帮代、缴费帮代、水电帮买、为老帮代,提供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办代办服务,先后为居民解决高龄认证、低保申请、居住证等问题537件,解决行动不便居民买药难,挂号问题37件,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18件,服务群众28人。
“创造+文化”,争做“社区创变者”。依托小琦雁阵站点的工作人员,把新的策划理念投身社区文化建设中,把创造力变成行动力,为社区文化建设“提案”。打造**社区品牌、拍摄短视频、设计海报等,同时与青城融媒、直通首府等新媒体宣传相结合,每年开展社区文化活动20多场,吸引居民群众参加人数600余人。
“全科+服务”,开启“全科社工服务”。深化“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进一人多岗随时办、党群阵地延时服务。协同社区“微网格”服务驿站,创建“红心领航365”网格服务新模式(“3服务”即为辖区居民提供“零距离”“有温度”“复合型”服务,“6载体”即为党建引领一面旗、议事协商一个站、信息采集一个库、便民服务一张网、制度流程一张图、办理事项一张表,“5联法”即为决策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通过搭建1:30微网实格(即1个网格内配备30名志愿者)实现辖区2567户居民智慧化信息、精细化服务。“警格+网格”模式已先后解决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百余件事项。协同社区“微网格”服务驿站,建立“社工团队+社区网格”联动机制,让社工主动“入网”实现资源联动、服务联动,会同网格员摸清辖区底数、定期信息更新、例行巡查走访、协同网事共商,促进本职工作与网格服务双线融合,达到1+1>2的效果。
三、深化志愿,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社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模式,把服务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让志愿服务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
“志愿+管理”,推动服务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由“**公益站点”统一管理、运营,具有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通过公益站点实现在家门口注册,依托中国志愿者官网和“爱乐赞”志愿服务小程序,做好社区志愿者的发动、招募、登记和活动积分工作。截至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720名,聚焦“一老一幼”等重点群体,开展“星星与我绘画”“红歌帮帮唱”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多样化服务。
“志愿+品牌”,助推服务精准化。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定向对接,立足“一老一幼”重点群体开展品牌志愿服务。每周定期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立足社区舞蹈室、书画室、社区烘焙室、K歌室等功能室,就近就便招募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小而专”、低成本、常态化的特色服务项目。社区先后组建了红色教育宣讲团、合唱团、戏曲团、舞蹈队、健身操队等文体志愿活动组织,定期深入各小区、辖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深受广大居民欢迎。
“志愿+激励”,增强服务持续性。为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志愿服务的黏性与持续性,社区创建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项目,将志愿服务量化,引入银行服务理念,用“时间银行卡”记录并评价。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相应的积分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生活服务、活动体验等,也可转赠给独居老人、高龄长者、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群体使用,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爱心传爱心”的“三角模式”良性循环机制。
“志愿+宣传”,促进服务名片化。**社区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搭建志愿服务网上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通过线上平台宣传,链接各方志愿服务资源,积极开展扶弱助残、帮困助教、敬老爱幼、法律援助、科学普及、医疗保健、就业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所学所长服务社区,所见所闻内化成长,用实践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