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以思想武装夯实忠诚之基、提升干事之能、凝聚奋进之力,立足未来所向、社会所需、群众所盼、自身所能,在改革发展中攻坚克难,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贡献社会工作力量。
提效能,在减负赋能上下真功。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厘清权责边界,建立清单事项准入、调整机制,持续清理规范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建设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赋能、流程再造,着力解决“谁都要、多头统、重复报”问题,并迅速在主城区推广,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覆盖,让基层“走出表格、走近群众”;搭建智慧服务平台,开发20个民生应用场景,推动服务事项上下贯通、高效协同,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推行“一本账”管到底,汇总基层各类事项、惠民政策、制度规范、办事流程、群众诉求等,形成一本治理台账;编印“共同缔造”工作指引,运用“可视化”的群众语言,制作生动形象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形成一本“活字典”,既为基层定向,也为群众指路。
统资源,在新兴领域上出真招。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做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完善党建联盟体系,引领正确发展方向,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开展“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三新’领域融入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着力破解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进门难等突出问题。聚焦全市60个园区、楼宇、商圈、专业市场等打造集聚区党建示范点位,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坚持党对行业协会商会的全面领导,健全137家行业协会商会内部管理制度,深化“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指导快递行业协会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全覆盖,充分释放行业协会商会经济活力与资源优势,更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
建机制,在社情民意上求真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打造信访工作融入社会工作、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大格局,健全汇集民智、化解民忧的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物业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农村宅基地纠纷等危机干预,实现矛盾源头治理、多方化解。成立人民建议征集机构,实施“百行万名信息员”培育计划。打造多维度建议征集平台,构建征集、办理、转化、反馈的闭环机制,实现群众工作从“被动”到“主动”再到“互动”的跨越。
办实事,在社会服务上用真情。推动社会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大场景,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十百千万”培育计划,组建“襄当行”专家智囊团,完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构建中心城区“一刻钟服务圈”。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会同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快推进燃气管道更新、电梯加装、养老服务、清洁家园等民生实事,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治理。
聚合力,在共建共治上见真章。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打造“善治**”样板。一体推进“共同缔造”扩面提质、“下察解暖”实践活动、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工作,优化治理单元,培育共同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走好治理体系共建之路,走好城市焕颜共治之路,走好乡村振兴共享之路。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全市846个领办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办理,年底前全面销号;以框架试点为牵引,全力支持**县作为**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建设;以试点扩面为载体,推动**县全覆盖,其他县(市、区)覆盖48.8%的村、71.3%的社区,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培养一支永远不走的骨干力量、留下一批可行管用的好机制、构建一套更加成熟的共享体系。
强监督,在责任落实上动真格。建立全方位的监督评估体系,针对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对减负赋能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基层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避免反弹。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监督党建联盟的运行效果,保障各项政策和权益维护措施落实到位,对未履行责任的相关主体严肃问责。针对社情民意相关的机制建设,监督人民建议征集机构和信息员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议征集平台的顺畅运行和闭环机制的有效实施。在社会服务领域,检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计划和“五社联动”的推进情况,督促各项民生实事按进度高质量完成。对于共建共治工作,严格评估“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和扩面工作的成效,使各方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保障基层治理工作朝着既定目标扎实推进,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促创新,在方法探索上求突破。鼓励基层在治理实践中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在效能提升方面,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基础数据库和智慧服务平台,提高数据处理和服务匹配的精准度。在新兴领域资源统筹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行业协会商会诚信体系,加强各方合作信任基础。对于社情民意机制,借鉴大数据分析方法,更精准地预测矛盾纠纷热点和趋势,提前布局化解措施。在社会服务办实事环节,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创新大赛,激发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创新活力,创造更多贴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模式。在共建共治方面,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共同缔造”体验场景,增强群众对治理工作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通过这些创新探索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