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聚焦执行兑现率低、执行咨询杂、执行信访多等难点,开通两条尾号为“110”的执行事务热线,安排专员执行全天候在岗制度,构建群众执行问题受理、分流、处置、回访机制,进一步畅通执行沟通渠道,提升执行事务办理效率,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截至10月,共接听执行热线3259条,回访587条,回访满意度96.6%,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通“线索”堵点,权益兑现提档加速。两条“执行110”与执行指挥中心联动形成快速响应体系,通过组建的“执行110”专业化团队,对热线反映的执行线索,按照“有警必接、接警必出、远近必到”要求第一时间开展线上线下核查,及时采取拘留、拘传、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促使被执行人实际履行义务,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截至10月,热线收到执行线索952条,出警210次,拘留失信被执行人142人次。
打通“沟通”堵点,投诉信访有效化解。针对执行法官在院现场接待群众咨询、信访难的问题,“执行110”发挥联通作用,一旦接到有关案件进展的咨询,皆由接线员统一记录来电人、内容、所涉案件等信息,每日推送至关联法官团队,并跟踪督办后续办理情况。截至10月,“执行110”回复咨询1623条,处理执行投诉46条、信访51件,执行信访办结率同比上升12.2个百分点。
打通“研判”堵点,对标改进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提升“执行110”工作效率,**区法院定期对“执行110”来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问题,研判提升举措。在内部管理方面,对群众投诉举报占比高的选择性执行、消极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开展执行作风专项整治,联合院督察部门核查问题线索,对查证属实的依法依规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对查证不属实的,及时向反映人通报核查情况,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在强制执行方面,对涉民生、涉金融、涉农等反映突出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依申请执行人申请开展执行悬赏等工作。截至10月,发布执行悬赏235次,开展专项执行行动10次,拘留拘传145人次,查封、扣押车辆、房产等58处。
打通“协作”堵点,联动合力显著增强。“执行110”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起常态化的协作机制,对于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犯罪行为的案件线索,能够迅速移送并协同办理。与金融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实现信息共享与快速查控,极大地提高了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找与处置效率。同时,加强与社区、基层组织的联络沟通,借助其地缘优势与群众基础,获取更多关于被执行人行踪与财产状况的线索信息,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执行联动网络。截至10月,通过协作机制移送犯罪线索35条,借助金融机构协助查控财产价值达2500余万元,社区及基层组织提供有效线索185条。
打通“宣传”堵点,法治氛围日益浓厚。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广泛宣传“执行110”的工作成效与典型案例。通过发布执行动态、法律解读、失信被执行人曝光等内容,提高公众对执行工作的认知度与理解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诚信守法意识,营造尊重司法权威、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开展执行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普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关于执行法律问题的疑问,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举办专题讲座30场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与维权意识,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打通“技术”堵点,智能辅助精准赋能。积极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对执行案件信息库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智能筛选与精准匹配,能够快速锁定被执行人的隐匿财产线索以及可能的逃避执行行为模式。开发并应用智能执行辅助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案件特点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执行方案建议,为执行法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例如,在财产评估环节,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房产、车辆等财产的快速精准估值,大大缩短了评估周期。同时,利用智能监控技术对被执行人的行踪进行实时追踪,一旦发现其有违反限制消费令或有转移财产迹象,系统立即预警并通知执行团队采取相应措施。截至10月,通过智能技术辅助发现财产线索280余条,使执行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了15%左右。
打通“考核”堵点,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且全面的“执行110”工作考核体系,从出警速度、线索核查准确率、执行措施实施效果、投诉信访处理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执行团队及个人进行量化考核。对于在执行工作中表现突出,如成功处置重大复杂案件、积极创新执行方法且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当事人高度赞誉等的团队与个人,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包括奖金激励、荣誉称号授予、优先晋升机会等。而对于在考核中不达标的团队与个人,则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与辅导,要求其限期整改。若连续多次考核仍未通过,则采取相应的岗位调整等措施。通过这种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执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竞争氛围,有力推动了“执行110”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