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市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admin 2024-12-18 18:18:58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法治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依法行政全过程和各方面。3月13日组织召开x市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业务培训会,各单位分管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100余人参加学习。

二是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制定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计划,依托“x干部教育在线”“宣城市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对各级行政工作人员开展学法用法培训、考核。相继开展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全市网络在线学法考法活动、全省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测试活动。

三是落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2月19日召开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评议会议,重点对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等12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进行现场评议,持续推动“应述尽述”常态化开展,探索新增“履职情况”“亮点特色”“查找问题”“改进措施”4个评价指标。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行政决策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审尽审。认真贯彻落实《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对政府以及部门的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今年以来审查市政府重大事项60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57份,提出各类审查意见135条,涉及乡村民宿、药品安全、招工引工等多个方面。同时,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目前12个乡镇(街道)均建成“1+1+X”合法性审查工作小组。

二是落实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和备案制度。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对实施即将满5年,同时准备延长有效期2年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列出8个评估项目,组织承办部门及时完成规范性文件后的评估工作。市政府(含政府办)新增入库文件10件,宣布废止文件10件,宣布失效文件8件。市政府部门新增入库文件15件,宣布废止文件3件,宣布失效文件2件。乡镇(街道)新增入库文件18件。今年以来我市向省政府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6件。

(三)深化综合执法改革,不断提升改革创新质效。

一是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稳步推进。依照“基本盘+自选盘”方式建制完成乡镇(街道)赋权确认、机构队伍建设,依法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共计2779项。12个乡镇(街道)均做到组织架构健全、平台使用全覆盖。市司法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为乡镇执法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促进工作规范化。为做好全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工作”,3月28日司法局组织开展“固体废弃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乡镇(街道)共计1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

二是“综合查一次”改革探索尝试。认真落实《“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第一批)》,梳理“综合查一次”部门清单23项,在餐饮、道路停车、农民工工资支付等群众关注、社会关切领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目前,共开展执法行动24次;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涉企类)的通知》,新增“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15项,聚焦涉企类行政执法检查,切实为企业减负。

(四)提高专业执法水准,不断提升执法案件质量。

一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组织行政执法通用知识培训,通过多次模拟考试,提高行政执法考试通过率,今年全市255人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资格,通过率大幅提高至87.3%,较去年提高8.3%。依托线上平台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法律专业培训,积极组织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技能竞赛。

二是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市司法局牵头成立案卷评查小组,通过单位自查、互评互查、现场核查相结合方式,重点对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进行细致检查、深入点评,促进各单位执法更加规范。重点单位案卷自查自纠1364件,集中评查66件,评分良好以上卷宗比例95%以上,无不合格卷宗。

(五)夯实多元解纷能力,不断提升化解争议效力。

一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诉讼化解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今年以来,共办理复议案件59件,已办结50件,其中,撤回16件;市政府为被告行政诉讼24件,已办结11件,其中,调解结案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行政复议主要集中在工伤认定、征地拆迁、招投标等领域,行政诉讼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土地权属纠纷等领域,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把行政争议纳入到法治化道路,实现案结事了。

二是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打造“握手言和”特色化品牌建设,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2024年6月成立x市人民法院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4名专职调解员常驻人民法院配合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全市建成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计159个,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20件,调解成功1805件,调解成功率99%,无重大矛盾纠纷隐患。

(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服务意识。

一是着力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2024年8月印发《x市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合计更新331项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24年已实行免罚199件,免罚金额41.26万元。

二是落实兑现惠企政策及公共政策。凡涉及“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惠企政策,均要求政策起草部门填写《政策服务清单》,从严把关,同步送财政部门和数管部门进行审查,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截至9月底,向财政及数管部门发送商请函3次,提出意见建议9条。印发《关于加强报送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问题清单的通知》,建立常态化梳理摸排兑现履约存量问题机制,动态解决存量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兑现履约责任。今年以来组织摸排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存量问题11件,均通过直接兑现或限期兑现等方式予以化解。

三是积极提供高效法律服务。认真组织开展“万所联万会”“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已实地走访企业161家,组织培训84场,开展政策宣讲118场,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71条,撰写法治体检报告44份,梳理法律风险点198个;结对帮扶8个重点项目,实地走访47次,开展政策宣讲24场,提出法律意见建议71条,撰写法治体检报告7份,梳理法律风险点66个。积极回应企业反应比较强烈的法律服务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牵头印发《x市法律服务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法律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实效,依法打击非法从事法律服务行为,不断优化净化我市法律服务环境,维护法律服务市场正常秩序。

(七)推进法治社会理念,不断提升法律宣传教育。

一是定期开展分类专项普法活动。有序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八五”普法大背景,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依托各乡镇、街道,线下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单,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拍摄微电影等形式开展90余次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紧扣“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等一线,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宣传活动6场,发放宣传品1000余份、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如暑期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三八节”普法宣传活动、机关干部在线学法活动。

二是扎实开展“1+N”行动。坚持培育法律明白人,今年以来,52名执业律师实现13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培育828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开展以来,法律顾问携手“法律明白人”共同为基层组织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

(八)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一是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工作。推动落实赛马竞争机制有关要求,提升信息化核查力度,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及夜间突袭检查工作。截至9月底,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70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80人,解除社区矫正198人,接受法院、检察院、监狱等部门评估委托116例。

二是创新安置帮教工作。x市安置帮教过渡性安置基地正式授牌,全市新增安置帮教对象312人,在册安置帮教对象1585人,积极开展远程探视,助力亲情帮教,成功开展远程探视482起。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执法能力。加强培训指导,督促赋权部门加强对乡镇(街道)的业务指导,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丰富培训方式,分层级、分领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做好动态调整,根据上级赋权目录调整情况,结合各乡镇(街道)承接能力、承接事项实施效果,定期开展赋权评估,做好赋权事项动态调整,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有成效。

(二)进一步推动全市行政应诉工作。加强行政应诉工作指导,推动负责人既出庭又出声,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推动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主要负责人应出尽出,力争在年度考核中不失分。

(三)进一步筑牢依法依规决策意识。通过法治督查、案卷评查、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开展,强化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决策意识,确保决策内容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合法性审查工作流程,规范文书档案,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涉企政策兑现,常态化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问题排查、整改。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从源头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严格监督涉企行政执法,确保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根据《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要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网络、实体、热线三大平台资源有效融合。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建成“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服务过程,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精准服务。健全完善律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健全律师职业评价体系,推进高素质律师人才培训。统筹推进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推动党政机关普遍建立以内部法律顾问为主题、外聘法律顾问为补充的法律顾问队伍,到2025年实现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工作全覆盖。

(六)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定期通报相关工作情况,精简优化工作台账,适时举办的全市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提升我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以社会力量为辅助,助力矫正质效提升,深度推进村(社区)配合协助社区工作,做好社工组织等社会力量协助社区矫正工作。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