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聚焦全年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工业、强项目、调结构、促转型、优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呈现运行稳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9月份,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270家;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剔除煤化工,1—9月份,县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239家;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1—9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4%,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40.6%。
二、主要突出特点
三大门类全部增长,1—9月份,规上制造业同比增长14.2%,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个百分点;采矿业同比增长10.4%,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同比增长9.5%,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主导产业支撑有力,金属新材料同比增长30.8%,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4.4%,煤电及矿产采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合计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县1.1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持续向好,60家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县域91%,同比增长18.3%,拉动县域工业总产值增长15.8个百分点。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全年增长8%以上预期目标,压实责任,倒排工期,集聚合力稳增长。常态化开展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建立《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工作机制》《县领导联系帮扶停产半停产规上工业企业工作机制》,落实镇(园区)专人包保联系服务机制,确保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联系服务全覆盖。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提升行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今年以来,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50余个,重点培育口子酒厂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支持亚明铝业等企业应用低成本数字化技术、设备和系统,持续开展针对车间现场内任意单元或模块的数字化微改造;加快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流程型产业车间对生产线进行分段改造,支持蓝阳金属等企业应用自动化生产单元,实施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和可视化监控。
(三)加速出清低效产能。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亩均效益评价,依法依规加快低质低效企业腾退。出台《x县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细则(2024年版)》和《2024年全县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两个文件,开展2023年度规上和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271家参评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1.6%,亩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2022年我县“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获全省通报表扬。同时,加大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累计处置工业低效用地13家1352.09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9.49%,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四)加大培育企业力度。按照梯度培育体系,面向优质成长型企业开展轮训辅导,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今年以来,英科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恒源煤电智能化矿山工业互联网入选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行业型平台,均填补我县空白;力幕、中基、天成认定为省数字化车间;理士、英科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目前我县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有2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17家企业拟被认定为x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在x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五)加固“两化”融合支点。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全面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实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全覆盖,2024年新增35家中小企业使用免费软件服务包。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工业园区,2024年新建5G基站360个,累计1873个,已实现镇(园区)双千兆接入能力。
(六)加力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入园进企大走访调研活动,集中收集梳理企业遇到的困难及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协商解决,形成任务落实清单,销号管理。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棒棒茶会”企业家座谈会、政校企座谈会20余次,发放政策材料《支持工业企业政策简编》等280余册;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淮商大讲堂”,帮助企业融资1.07亿元。梳理解决25家企业提出的38个问题,兑现省级资金1509万元,拟兑现市资金2950万元、县级资金356万元。推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目前已成功投放2亿元。完成清零拖欠8家企业账款,共计2410余万元。随着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陆续推出,经营主体拥有了更宽松便捷的发展环境和氛围,收获了更多“看得见”的获得感。
四、承担国家和省级重要改革试点任务进展情况及创新做法
县亩均办相关人员赴宁国市学习“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做法,先后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亩均效益相关讲座、培训,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人心”。对95家2022年度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31家(帮扶提升15家,关停淘汰6家,招商盘活5家,整合改造4家,兼并重组1家)。持续优化我县工业领域产业结构,逐步摆脱依煤靠煤的基本局面,制造业领域头部企业不断发力,今年,我县5家企业被评为x市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
五、获得的荣誉
2024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单位”“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称号;2024年3月,被市委授予“经济发展暨为企优环境先进单位”;2024年2月,我县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工业经济稳增长贡献突出,受到x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2024年3月,亩均论英雄”工作受到x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2024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县(市、区)(正在公示);2024年4月,民营经济工作受到x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2024年6月,x省x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获省工信厅“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荣誉称号;2024年9月,x省x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获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荣誉称号;2024年7月,英科医疗获得省级智能工厂,填补我县空白。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导产业结构不优。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来看,煤电及矿产采选业占比39.3%,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占比20.9%,可见我县依煤靠煤的工业发展基础没有根本性改变。金属新材料产业占比仅为15%,且该产业发展存在局限性。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长潜力堪忧。在库项目体量不大,支撑不足。2023年1—9月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000万元项目30个,完成投资14.6亿元;2024年1—9月份,制造业完成投资超1000万元项目24个,完成投资7.9亿元,投资较去年减少6.7亿元;制造业投资占比偏小,对工业投资贡献不多。1—9月份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22.5%,比去年同期减少11.2个百分点。三是项目投资后劲不足。目前在库项132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9.8%,低于序时进度15.2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投资预期的仅有41个项目,投资未及预期的有91个项目。2023年结转的68个续建项目2024年1—9月份完成投资22.7亿元,比去年同期完成投资少2.8亿元;2024年1—9月新入库项目64个,上报投资20.5亿元,新增项目拉动作用不强。四是转型升级步伐缓慢。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经济环境波动等实际问题,大部分企业首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对数字化转型投资意愿不强,“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成为共性难题。推行免申即享1万元中小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软件服务包时,部分企业存在抵触情绪,截至目前83家软件服务包推广使用任务仅完成注册使用35家。
七、2025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聚焦运行监测,助力工业稳中提质。坚持目标导向,聚焦2025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的预期目标,进一步优化企业包保全覆盖机制,分层分级做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监测服务。紧盯恒源煤电、口子酒业、理士电源、英科医疗、力幕科技等重点骨干企业,鼓励企业稳产多产,为全县工业稳增长多做贡献。紧盯存量工业企业扩产能项目进展情况,推动中基电池箔三期、久江新能源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推动新的增长点早做贡献。
(二)聚焦梯次培育,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常态化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深入摸排落地工业企业扩大产能项目,积极对接发改、统计、环保等部门,全力消除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强化要素保障。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快设备升级改造,及时挖掘有潜力的扩产项目和新增项目,动态完善工业领域扩产项目库。
(三)聚焦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完善132个在库工业项目清单化管理举措,全面落实项目分段管理措施,健全县镇(园区)、项目单位联动工作机制,紧盯理士再生铅精炼及深加工原材料量子点项目、年屠宰 5000 万羽樱桃谷鸭生产线及熟食深加工项目等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指导绿谷保健品项目、年产15万吨生物饲料生产项目等已开工项目尽快纳统;服务华昱铝业、天诺、中基等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四)聚焦数字赋能,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深化“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发挥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制造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完成2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个。
(五)聚焦为企服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对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手把手的政策辅导,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着力优化功能布局、深化亩均改革、统筹资源配置,全力提升发展能级,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