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开放招商、消费促进、外贸通关、外资利用”等重点工作,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攻坚克难,全市商务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消费回补升级。一是促进消费回暖。组织开展春季消费促进月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央公园休闲时光购物消费节”,开展了夏季汽车消费惠民活动,对在市属限上企业购买汽车的购车人给予资金补贴,组织市内限上商贸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二是支持住宿餐饮业发展。加强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合作,组织开展美食推介活动,有效拉动餐饮消费。引导我市6家限额以上住宿企业开展抖音、淘宝直播营销并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同比增长58%。三是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中秋国庆假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商业企业做好节日期间促销活动。组织开展中秋国庆期间全市重点零售企业销售情况调查,同比增长5.1%。四是刺激汽车消费。提前落实国务院出台的《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文件精神,及时解读我市具体实施细则,规范落实减免车辆购置税流程,截至9月底共为消费者办理汽车购置税减免金额2082万元。五是支持服务消费。积极培育建设社区商业网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全市新增福彩站点16个,销售额达到3.36亿元。六是着力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全国首批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培育名单。积极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联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10余场次。
(二)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一是持续扩大贸易规模。组织全市732家单位申报跨境电商综试区,已成功获批4个区;全市建成公共海外仓12个,面积12.7万m2,已入库商品超1.5万件。预计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370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居X四期第一。其中出口210亿元,增长13%;进口160亿元,下降5%。二是积极培育贸易主体。大力吸引外贸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目前我市有8家企业通过认定验收,已入住企业32家。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市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3家。引导企业建立海外仓、供应链服务体系。今年新增国家级经开区1家、省级经开区2家、跨境电商综试区4个。三是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向省商务厅争取外贸专项资金3651万元,及时拨付至各商(协)会落实使用;向市财政局申请外贸发展奖励资金4326万元并完成审核;对接银行针对出口信保融资需求开展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5.7亿元。
(三)推动外资外贸稳定增长。一是大力吸引外资。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35次,签约美国通力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日本国士力健(青岛)医药有限公司、嘉士伯啤酒(青岛)有限公司等项目15个,合同外资9509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906万美元。组织辖区相关单位召开重点外资项目调度推进会,全力推进项目落地进度,目前已开工项目9个。二是广泛招商项目。印发《2024年招商引资行动方案》。设立各县市区招商分队和产业链招商专班等专业招商队伍,围绕我市“13+3”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招商,先后赴杭州、苏州、东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5次,对接项目40个,引进过亿元项目30个,到位资金46亿元。
(四)推动开发区建设发展。一是加快省级经开区申报进度。组织编制并上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优化调整方案》,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二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各开发区立足产业基础,发挥优势资源,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如西海岸新区依托全区海洋特色产业和港口优势研究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聚焦航运物流、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等核心领域,重点打造航运服务、海洋生物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西海岸新区以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统筹推进海王路铁路立交桥、长江路跨海通道建设、地铁8号线南延和11号线规划建设等工作,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中德氢能产业园项目建设和万泰冷链物流项目二期建设。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储蓄意愿显著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促消费措施效果不明显;节假日期间商业企业促销力度不大,客流量较少,部分商家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现象。(二)开放型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我市商务部门组织的系列经贸活动效果不理想;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接续不足,加工贸易额占全市外贸总值比例仅为8%。(三)外资外贸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今年一季度我市新设外资企业较多,但整体而言投资规模较小且地域相对分散,后续增量潜力不足;虽然我市对外贸易合作伙伴不断增多且结构不断优化,但进口总额仍占比最大,且大部分进口商品属于低端产品,对我市经济贡献率小、带动作用弱。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促进消费回补升级。促进住宿餐饮业复苏,商贸企业应制定促销方案,开展消费促进活动。餐饮企业需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优惠吸引消费,增强商圈吸引力,支持绿色餐饮。利用政府消费券,举办展销会和补贴活动刺激消费,挖掘新消费热点,利用新媒体宣传优质产品,举办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城市吸引力。支持服务消费,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农村消费,建设配送体系,丰富商品供应,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二)全力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扩大贸易规模,巩固外贸发展势头,确保重点企业运营顺畅,利用“互联网+海关”平台,推广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效率。培育贸易主体,孵化商贸企业,吸引外商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试点,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帮助企业应对风险,提高竞争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
(三)全力推动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加强招商引资,针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实施精准招商,推进项目落地投产,通过展会等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高质量外资项目。完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激发各区县积极性,创造新业绩,优化外商服务机制,建立“服务包”和领导帮扶制度,解决企业困难,维护投资权益。简化外资企业设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拓展对外开放平台,推进自贸试验区创新,提升通关便利化,吸引企业集聚,促进进出口增长,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助力传统外贸企业拓展国际贸易。
(四)全力推动开发区建设发展。加速推进省级经开区申报,协助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申报省级经开区,确保年底前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实现经开区优化提升。强化园区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加土地资源利用,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升承载力,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年底前完成指标任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