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将红色基因巧妙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用红色文化滋养人心,搭建起党员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的桥梁和平台,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搭平台、建队伍、提能力等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一是搭建红色评理平台。针对村情社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积案化解难度大的特点,乡党委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平安文化相融合,在各村建设了16个“红色评理站”,并修建革命烈士名录墙,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二是建强红色评理队伍。乡充分利用老区“五老”家庭多的优势,引入革命英烈后代参与调解工作。通过“群众推荐、个人申请、支部审查、党委审批”的选拔程序,组建了一支由159名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热心社会公益、有威望的老同志组成的红色评理员队伍,为红色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提升红色评理能力。广泛收集整理乡地方红色故事,定期组织红色评理员队伍开展学习,汲取红色文化中的革命智慧。同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等资源,制定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规划,通过案例点评分析、调解员旁听庭审等方式,提升评理调解员的群众工作能力。
(二)构建评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红色模式”。乡党委结合乡情实际,研究制定了《乡“红色评理站”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评理流程,规范了评理工作,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规范评理流程。以争议双方自愿为原则,通过当事人双方自行选择或随机抽取方式选定“红色评理员”。在双方当事人现场陈述答辩质证后,评理员逐一对各方当事人的诉求主张是否合理提出意见,并提出纠纷解决的建议方案。二是创新调解方式。依托红色评理站,将红色基因植入基层调解中,对乡村公共事务、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和对话协商,实现村民自治、共治共享。3年来,共协商解决各类事项530余件,有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对评理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信访事项,鼓励制作和解协议书,并通过司法确认产生效力。对于一时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评理记录和结果将作为下一次评理的参考以及各级各部门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和最后终结的依据。自2020年11月以来,“红色评理站”累计调解基层矛盾纠纷100多起。
(三)重综合施策,打造乡村善治“红色品牌”。乡党委在红色评理工作中,注重综合施策,以情感人、以法育人、以联动促和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新品牌。一是以情打开心结。红色评理员在评理过程中,注重结合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当事人的家庭生活情况,加强与当事人的情感互动,通过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情感互通等方式,给予当事人关心与温暖,打开当事人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红色评理会结束后,评理员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一起参观“红色评理站”,讲解乡革命斗争历史,进一步暖化双方当事人的内心。二是以法化解矛盾。在评理过程中,红色评理员注重加强《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在评理中与当事人共同解读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强化当事人的法治意识,帮助其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起到评理一次、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教育效果。三是以联动促和谐。注重发挥乡村两级与辖区内综治、司法、妇联等站(办)中心的联动作用,在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维稳、案件执行等方面形成合力,聚焦农村比较突出的遗产继承、婚姻家事、山场权益等方面纠纷,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信访维稳等“早发现、早稳控、早化解”,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乡风文明。通过深入开展红色评理工作,乡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新样板,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抓好镇街、农村、社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育储备带头人后备力量,切实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诉求。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用好“12345·青诉即办”平台等渠道,完善诉求快速响应、办理、答复、回访等工作机制,做到“事要解决、群众满意”。深化“红色物业”建设,开展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探索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做好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控、常态化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等工作,全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充实人员力量,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统筹用好基层资源力量,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加强社区工作力量整合调配,建好管好基层公共资源,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加强数字赋能,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