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我们要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四个放在”的要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作的延续性与开创性相结合,走出国际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锚定X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三农”工作内涵要更丰富,任务要更清晰,措施要更有力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牵涉面广,要处理好延续性与开创性的关系、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推动明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整体提升、示范带动,彰显特色、拓展内涵,关键是重点布局一批高科技含量产业项目,重点建设一批和美乡村片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重点培育一批乡村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切实做到锚定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对标、促进三个融合、强化四个举措。
锚定一个目标:以推进改革为手段,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再上新水平,使X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的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领头羊,使农业更加绿色高效,农村更加和美宜人,农民更加富裕安康。
坚持两个对标:一个是对标国际大都市乡村发展水平。要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大都市农业农村,要与X整体发展定位相一致,发挥好“窗口”作用。另一个是对标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村的生活质量、农民的收入水平三个维度要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促进三个融合:一是促进产业的跨界融合,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动城区人力资源、社会资金、科技、文化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全产业链贯通增效,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网络经济、休闲体验等业态向乡村渗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促进功能的空间融合,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变为现实,使未来的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创业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打造都市里的村庄,村庄里的都市,让郊区乡村成为更具都市范、江南韵、乡愁味的城市后花园。三是促进建设治理的理念融合。要用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乡村,打造充分体现中国特点、江南元素、海派文化的现代化村落;要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管理乡村,要全面推广“乡村经营”模式,真正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
强化四个举措:一是持续探索超大城市农业现代化新路子。要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农业科技新赛道,加强原始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培育科技型农业初创企业,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推动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为发展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全面赋能,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确保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要强化规划引领,做好长远谋划,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更加注重片区化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建设用地小而散等问题,在功能配套方面,可按照生活圈的理念整体布局,提高空间效率,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还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集中资源,加快突破,通过解决点上的问题,形成面上工作的推进方案。
三是采取有效策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群体和收入结构,分类施策,持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力争让每一个村子、每一个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
四是坚持不懈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的要求,坚持公共资源城乡统一规划、一体配置,不仅要持续推进更多优质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布局补点,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还要把握好乡村承接城市溢出效应,把乡村变成城市人生活空间的建设目标来思考乡村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从更高层次谋划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
二、把握X农业农村特点优势,抓住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转变农村发展理念,推动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更好承接都市溢出效应,加快形成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要从五个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一)坚守底线任务不动摇,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方面取得突破。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菜篮子”稳定供应等方面下功夫,毫不动摇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坚守底线任务。“藏粮于地”要思考“种在哪里?”“种的质量如何?”“能否可持续地种?”等三个层面问题,要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耕作制度,树立生态循环理念,用好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科技,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做到可持续发展;“藏粮于技”要立足X科技优势,通过推进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缩小农业发展能力水平差距,更高水平完成中央下达X的任务。
(二)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在缩小农业发展能级水平和差距方面取得突破。要从五个方面系统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一是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片区化集成化能源管理;二是围绕节约集约,深度推进生态循环价值显现;三是围绕持续发展,创新园区化开发运营模式;四是围绕边际最优,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发展;五是围绕城乡融合,统筹提升现代设施农业风貌。在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基础上,不断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引进头部企业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培育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民企业家。
(三)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在高质量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取得突破。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中远郊地区,要强化现代农业在乡村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化地区,要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二是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彻底改变示范村“重建设轻发展”的创建思路,将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同规划、同落实,出台促进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是把增强农民获得感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夯实驻村蹲点调研机制,真正了解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需要。改革现行的以村为建设单元的传统模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功能复合型设施,打造“乡村生活圈”。出台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居间服务,盘活利用农房或宅基地等,参与乡村旅游、养老、文创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引导示范村选择与集体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管护运维方式,提高农民参与度,增加劳动收入。
(四)回应社会关切不松懈,在加快实现农民富裕富足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促进X农民增收必须针对不同群体和收入结构,分类施策。要从导入优势产业提高从业人员收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收益分配水平、盘活宅基地资源提高老年农民获得感、激发农民主体意识通过劳动实现增收、综合施策防止低收入群体代际传递等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五)集聚各类资源不停步,在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能力不强,“核爆点”少。对此,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X〔2024〕X号),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布局,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改革农业科研机构评价机制、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明年,要从制定《实施意见》配套文件及措施,发挥好科技战略咨询委员会作用,加强布局以科技为核心的种业创新、以智慧农业为重要抓手的现代农业创新、以生物制造为主要技术源泉的农业投入品创新等农业科技新赛道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适应X农业农村工作新要求,深刻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提高政策措施的落实效率
近期,X交通大学发布了《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24年)》,2021—2023年,X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连续三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找准工作方式路径,以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以务实作风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协调,凝聚工作合力。“三农”工作千头万绪,条线多、任务重、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在推进工作中,要更多立足于全局,积极推动各相关部门加大资源和力量的投入,要将各部门的底层数据逻辑打通,要积极转变话语体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
二要强化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在遇到发展难题时,不要闷头想,要多去现场看,实地对照、了解成功经验背后的操作流程和路径,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三要强化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提高业务能力,做到有工作创新点、业务突破点、跨界整合点、政策支持点。其次,要坚持目标导向。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第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政策落实当中存在的梗阻障碍,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