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专门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做出重要部署,意义十分重大。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感到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结合教育领域的实际工作,我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体会,现在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领悟全会改革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深刻的影响。从宏观层面看,全会强调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政策支持。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在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二)领悟为民办教育理念。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就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作为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水涨船高,不仅希望孩子能够“有学上”,更渴望能够“上好学”。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竭尽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到高质量、有温度的教育。
(三)坚持教育系统观念。全会强调的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等原则,也为我们精准解决教育领域面临的纷繁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清晰的思路。当前,教育领域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素质教育推进不充分、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犹如一道道难关,横亘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以这些问题为靶向,加强系统谋划,整合各方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在公平、优质、高效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教育工作中的核心要点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定海神针。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不偏离、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地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通过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培训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让他们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例如,在学校管理中,要坚决贯彻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党组织要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等重大事项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展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会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在教育领域,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时代的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拓展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广泛开展线上教学、远程培训等,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跨越山川湖泊,惠及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大厦的基石。全会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关心关爱教师,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尊重和支持,在生活中体会到温暖和关怀。比如,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卓越的优秀教师进行隆重的表彰和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三、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的进步。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的差距,还体现在软件方面,如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也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我们要紧密结合全会精神,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从财政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通过教师交流、对口支援、网络教育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例如,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让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授课、指导教学,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二)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当前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全会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格格不入。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同时,要改革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再单纯以升学率、考试成绩等为主要评价指标,而是综合考虑学校的育人环境、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育人效果、专业发展等因素。
四、积极推动教育工作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学习宣传,确保全会精神在教育系统深入人心。要组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培训讲座、在线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要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全会精神。通过开设专栏、发布解读文章、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让全会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心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将全会精神细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要确保方案和计划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要加强对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督促和问责。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持。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家庭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社会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实习基地、捐赠教育资源等方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社会组织可以开展教育公益活动,促进教育公平。
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宏伟的蓝图。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