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委编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总遵循,以“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行动为抓手,将党建引领与管编治编相结合,全面推进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五型”模范机关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治引领,创对党忠诚的“政治型”机关。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在政治机关建设上下功夫。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部署同履行机构编制工作职责使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强化政治担当,立足政治机关、办事机构、参谋助手定位,严格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程序,确保党管机构编制制度落实落细。履行政治制度,推进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制度化。
(二)强化理论武装,创勤学笃行的“学习型”机关。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抓实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依托“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开展集中学习。2023年,领导干部上党课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党员干部外出参加培训49人次。抓实业务学习,增强干事创业能力。开展“机构编制讲堂”活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和机构编制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切实提升干部队伍推动改革、狠抓落实的工作能力。抓实学用结合,强化基层实践锻炼。持续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矛盾。
(三)强化调查研究,创改革创新的“创新型”机关。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在机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创新基层体制机制。盘活农场183名编制,加强各乡镇人员力量,平均编制由76.3名增加到85.9名。探索实施“县编乡用”,推动执法和公共服务力量下沉,有效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赋予乡镇在编制总量范围内自主调配编制和人员的权限,有效提升乡镇事业人员管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创新建立编制“周转池”。实行“空编集中管理”制度,统筹调配解决局部超编问题和保障重点急需,实行灵活机动用编,改善部分单位人员结构性矛盾问题。
(四)强化担当作为,创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机关。持续厚植为民情怀,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下功夫。提升服务效能。坚持热情服务与严格依法办事相结合,认真梳理编制审核、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办理环节,树立“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良好形象。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2个,2023年1名同志获“优秀党员先锋岗”荣誉。深化文明实践。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登革热病媒消杀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参加党员500人次。推进乡村振兴。先后派驻4名优秀干部到乡镇任驻村工作队员,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协调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资金300余万元、水泥70吨。
(五)强化纪律保障,创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机关。坚决落实“从严治办”要求,在党风政风家风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加强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长廊”,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引导全体党员奋勇争先、实干担当。坚持不懈加强“清廉云南”建设。强化日常教育监督,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廉政家访活动,构建家庭助廉防线。1名同志获得2022年度州、县两级“清廉家庭”荣誉。驰而不息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五强五带”标兵行动,激励全体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二、下一步打算
(一)突出政治功能,在深化政治机关建设上持续发力。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编制工作全过程,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中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到实处、落到基层、落到编制工作实践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
(二)坚持提质增效,在锻造坚强有力的党支部上持续发力。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一体推进“造形”和“铸魂”。夯实党支部基本建设,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严起,推进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落实机制化,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编制工作领域全面有效覆盖。
(三)聚焦作用发挥,在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上持续发力。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推动每项政策落到实处。结合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查找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机关党建、做好编制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抓牢做实整改整治,使每名党员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