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一是搭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积极探索“社区党建+社会组织”工作机制,推动全市X个街道全部建立社工站和志愿服务站,整合近X家社会组织和X多名社工,打造“耆乐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实践示范基地。二是培育社会组织向社区服务转变。持续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先后三次共投入XX万元资金,支持X个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公益服务、专业服务等方面开展项目。三是创新“社区公益创投”实践。制定《X市社区公益创投项目遴选与资助管理办法》,通过公开遴选、立项评审、绩效评估、资金拨付、跟踪监督五步法,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四是打造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初步建成“X市社区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置机构查询、需求发布、活动报名等模块,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掌上社区”服务。
(二)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探索社会事务服务新模式。一是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阳光家园计划”,建成并启动“蓝手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累计为近千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个性化服务。二是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区域协同配合,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是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效能。加快建设市级救助管理站,强化寻亲服务、落户安置、专项救助等工作力度,推进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三)聚焦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社会事务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二是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三是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指导X市社会组织总会成立,努力发挥好协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和发展。
(四)聚焦志愿服务发展,强化现代职社工作基础。一是加强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组建了全市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和六大志愿服务支队,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党领导、政牵头、社协同、民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二是持续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综合试点。作为全省首批X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社区志愿服务综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受到民政部有关司局领导肯定。三是深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大力推广“时间银行”“爱心储蓄罐”等品牌项目,积极开展耆乐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邻里守望”、“快乐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城乡社区职能配置与基层治理需求还有差距;部分街道、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忽视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市直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职责还未完全理顺,条块关系仍较复杂;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规范。(二)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存在差距。一方面,我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均衡;另一方面,一些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程度较低,提供的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三)社会组织活力和慈善意识有待提高。我市社会组织整体规模偏小,分布不够均衡,部分社会组织缺乏专职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相对薄弱;慈善事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公益慈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不足。社会工作者培养制度尚未健全;社会工作者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不平衡,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网格运行机制,将物业管理融入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物业企业与居民紧密联系的优势,迅速响应公众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将基层治理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激励机制,激励群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基层治理,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对杰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表彰和奖励,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事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社会事务领域标准化建设体系的完善,加快各领域服务标准制定修订进程;完善社会事务政策体系建设,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并进行配套衔接,深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创新社会事务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制度,畅通社会工作人才发展通道,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
(三)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简化登记流程,优化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效率,增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沟通与联系,构建政府引导与扶持、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的发展格局,完善社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指导,确保其活动合法合规,积极促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救灾等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其社会服务功能。
(四)激发现代职社工作内在活力。加强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诚信档案制度,对党员干部参与社会组织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研究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