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关键之年。上级已就2025年抓好经济工作作了系统谋划与高位部署,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领会、切实身体力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集中领导和部署保障上来,抢占发展“制高点”,赢下经济“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就落实上级经济工作会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擎举高质量发展大旗,强化思想武装
一是要拧紧思想之弦,凝聚发展共识。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研究部署,站在讲政治、讲规律、讲原则的高度,深刻领悟经济发展对党和国家执政根基、人民群众福祉保障、社会生态和谐善美的极端重要性,精准定位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推动经济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广泛凝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作用这一社会共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思想,奋发有为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实践。
二是要砥砺奋进之矢,坚定发展信心。全体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跟进经济会议精神,深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提升发展的勇气和信心。要统筹好发展的矛盾性,既要认识到内部需求不足、外部压力加大、风险隐患增多的困难桎梏,也要看到经济基础稳当、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韧性强潜能足的支撑条件,既要有敢想敢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闯劲魄力,也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韧性定力,把矛盾条件积极转化为自身鼓足勇气、推动发展、创新抓手的科学武器。
三是要瞄准标的之靶,导航发展蓝图。全体党员干部要务实有效地对照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找准目标定位,摸清“家底”“口袋”,系统谋划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进“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地。要积极承接上级优惠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一批提升消费层级,运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服务贸易、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释放房地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要充分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步调一致、进度协调、融会贯通。
二、扎实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强化问题导向
一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破除一切影响经济发展、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执政效能,对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人员职责任务进行全面梳理,疏通工作中的堵点、卡点和繁文缛节,简化项目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深化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加强产权保护,做实公平竞争,维护社会信用。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阶段变化要求,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兜底保障,落实农村人口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救助、维权创业等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特殊的税收政策或产业扶持政策。
二是补足发展短板。全面清查产业、农村、生态、营商方面的历史欠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环境,打好“组合拳”。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绿色农业、规上工业、品牌服务业、农文旅融合业等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用好“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农民稳定就业增收。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生态文明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力度,推进“千万工程”引领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修复废弃矿山生态,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城乡绿化,守护“一泓清水入黄河”,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加大外资、外商融引力度,保持服务政策与产业政策、需求政策协同发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集成高效的政务服务制度体系,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高效机关”,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和育企融资新突破。
三是彰显带头作用。全面发挥带头作用,突出“首善”优势,自觉把思想观念对标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钉钉子”的决心毅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细落实。要敢于突破思想桎梏,客观分析发展潜力,把握政策利好,瞄准发展前景,统筹好“十四五”“十五五”的衔接部署,化不可能为可能,让可能变可行,把可行干出彩。要主动迎难而上、迎难有为,保持清醒头脑,拔高政治站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系统思维,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农村、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举措协调配合,放大协同效应,在群众需要的地方主动担当作为。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强化保障落实
一是强化干部作用。党员干部要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埋头苦干落实任务、不偏不倚走好群众路线、一身正气廉洁修身、朴素正直移风易俗等方面做表率,带头冲锋陷阵,带头说实话、办实事、开新局,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树立干部选任的鲜明导向,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开发“容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因创新探索出现的失误予以包容。
二是抵制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为基层减负,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要自觉爱护干部,减少开会频次和时长,削减发文次数和篇幅,划定专人专责,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三是化解疑难矛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加强研判分析,充实“智囊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发扬“枫桥经验”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群众幸福的强大力量,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基层活力。不断拓宽“12345”热线、意见箱、代表提案等群众意见收集渠道,提高办结率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