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深度贫困歼灭战一线高高飘扬】怒江:干群同心 冲刺贫困堡垒_先进个人

admin 2020-04-02 00:00:00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背包工作队上山入村开展搬迁宣传动员工作;兰坪县城安置点 美编 郭金龙 制图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独龙族、普米族整族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当前,怒江州仍有3个县(市)未摘帽,还剩80个贫困村、4.43万贫困人口,傈僳族、怒族尚未实现整族脱贫。

  “面对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冲刺,誓将千百年来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彻底挖掉,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在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后,怒江州委、州政府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令。

  奇迹,在峡谷大地书写

  宽敞的水泥路从江边蜿蜒爬行,直至山腰密林;栋栋黄墙红顶的两层小楼错落分布在平缓山地里;沟箐边,一簇簇草果郁郁葱葱。阳春三月,福贡县鹿马登乡布拉底村委会春和景明,生机勃发。

  10多年前,当地群众住的是破旧的茅草竹篾房,温饱只能靠陡坡地里的几亩包谷。

  “那时,最害怕上山种包谷,路太远了,走到坡地还没挖几锄头肚子就饿了。没办法,天天吃包谷稀饭么,挨不住饿。”清晨,村民恒秋丰打扫完家门口的道路和庭院卫生,就赶往后山草果地劳作。现在,他再也不害怕去爬山了。那里,10多亩绿油油的草果地,将带给他衣食无忧的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挂联扶贫单位省政府驻京办和当地政府修公路、建新房、兴产业。短短几年,村里有了过江桥和进村水泥路,彻底告别了出行靠“溜索”、运输靠“人背”的“溜索时代”。住上新房,有了民族团结广场、党员活动室,建起了村史馆,从“靠山吃山”转到“护山养山”的绿色发展道路上来。全村仅草果产业一项人均增收就达1500元以上。

  “现在,村寨越来越美了。今后,我们要发展乡村旅游业,守着好风景过上好日子。”恒秋丰说。

  布拉底的变迁,只是怒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奇迹般巨变的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无限关怀、社会各界的真情帮扶和怒江各族干部群众的顽强奋斗。

  一个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如雨后春笋在怒江峡谷两岸拔地而起;一项项绿色产业鼓起了贫困群众的腰包……

  怒江环境险,怒江脱贫难。但再怎么险,吓不倒怒江人;再怎么难,压不倒攻坚人。55万各族人民夹缝里求生存,前行中求突破。开创了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整州扶贫的新模式、新经验。

  每天傍晚,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幸福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宝珍都要在社区微信群,用少数民族语言发布务工、社区环境卫生清扫等语音信息。“这里的居民大多不识汉字,发语音信息,他们多听几遍,就清楚了。”

  这样细致入微的工作,是怒江许多扶贫干部的习惯作风。他们常年扎根在高山村寨和少数民族群众中间,同吃同劳,休戚与共。小到家庭内务整理,大到建房盖屋、外出务工,牵手帮扶,共奔小康。

  群山环绕下的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一条大河从村脚流过。村外蓝天白云、峰峦叠嶂,近处草果丰茂,新房林立。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干干净净。

  “脱贫攻坚改变的不仅是贫困群众的住房、增收问题,更是传统生活状态、生活观念的改变。不能日子好了,生活环境却是乱糟糟的。”福贡县委书记杨永铸说。

  “前几年,到处都是乱扔的垃圾,晴天吃灰、雨天跌跤,相当不舒服。”亚坪村党总支书记肯里海说,现在不一样了,道路硬化了、房子靓了、环境美了,产业落地生根了。每晚吃过饭,群众到党群活动室唱歌跳舞传承民族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

  类似亚坪村这样的巨变,正在峡谷大地各村各寨徐徐铺展。

  力量,在决战中汇聚

  从高山低矮的木板房搬迁到江边易地扶贫安置点两年多,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搬迁户花六妹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幸福感。下楼走几步,就到了打工的棒球扶贫车间。过一座桥,就到乡政府集市,想要买什么,应有尽有。

  在高山上几天可以不洗脸的花六妹,每天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内务卫生,梳妆打扮。“在扶贫车间上班,得干干净净。”

  “住在山上,一年忙到头,也见不着几千元。”花六妹说,从山旮旯里搬到城镇,一个月就可以挣好几千元。“搬到镇里,才知道山上和城里两个样。到了这里,日子才有奔头。”

  3月20日一大早,福贡县架科底乡阿打村委会背包工作队第四组组长波玉花带领8名队员,起身赶往俄马底自然村作易地扶贫搬迁动员。

  “时间太紧了,还有14户人家没有签搬迁协议。还得继续想办法动心思呢!”波玉花说,队员们每天都要徒步上山,一次又一次地、不厌其烦地与群众讲政策、谈未来。

  3月25日,阿打村18户搬迁群众在波玉花和队员的带领下,赶往县城安置点。一位老奶奶弯腰向居住了70多年的木楞房告别,决然走向车里。远方的县城,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起点。

  只有搬离穷窝,才能斩断穷根。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纳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建档立卡人口为25158户95859人。目前,怒江州组建了29支背包工作队,1455名背包工作队员驻村入组,以支部会议、群众大会、火塘会、入户动员等方式,全力动员搬迁,牵手群众入住新居。

  截至3月18日,规划搬迁中的25158户95859,已分房领钥匙24403户92200人。新的家园,新的生活,脱贫摘帽的力量,在峡谷大地不断生长。

  信心,在决胜冲刺中坚定

  “我们要把方案再细化点,地界、亩数和带动农户再核实一下。”泸水市古登乡佑雅村驻村第一书记此有迪打电话与各村民小组长联系,商量今年实施的500亩木瓜、2000亩油桐种植事项。

  “生态产业建设,一点都耽误不得、耽误不起,必须打起精神,全力以赴。”已驻村5年,此有迪仍然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将24小时掰成48小时来干。

  这几年,佑雅村酸木瓜、花椒、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直靠传统的农业生产谋生活的佑雅村民,找到了不种地也能增收的生产方式。

  生态之路,不仅是扶贫之路,更是发展之路。生态变好,高山贫瘠地不再生长贫穷。

  阳春三月,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长涧村广袤的高山田野里,1900多亩金银花芬芳扑鼻。

  “现在我们脱贫的路子越来越清晰。就是走生态产业发展路子,只要我们瞄准市场苦干,就一定能脱贫,也一定能致富。”长涧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汝珍说。

  如今,兰坪县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林果、林药、林蜂、林草、林菌等林下产业蓬勃发展,生态芬芳,民生幸福,托起了澜沧江干热河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干群同心,咬紧牙关冲刺,多硬的贫困堡垒,也有被攻破的时候。

  经动态监测,怒江州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49%。

  “越是决胜关键时期,越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全力冲刺,我们一定能够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确保按时打赢、全面交账。”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标签:个人事迹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