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两场战役党旗飘扬】怒江峡谷里的“背包队”_先进个人

admin 2020-05-14 00:00:00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暮色渐浓,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子里甲乡俄科罗村的上空飘起小雨,空气中透着一股寒意。33岁的村民和坡益刚刚从苞谷田里劳作回家,在木楞房里生起火塘取暖,便听到一阵敲门声。


 

  敲门的是怒江州社科联副主席祝培荣,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俄科罗村拉谷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队队长。这支由12名怒江州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今年2月入驻该村,负责动员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户搬迁到福贡县城里的安置点。队员们到村里各家开展工作时总是背着重重的行囊,村民都亲切地说“背包队”来了。

  俄科罗村位于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怒江大峡谷里,村里的大多数傈僳族贫困户生活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上,行路难、增收难、住房没保障。因此,易地搬迁成了当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

  与祝培荣一同冒雨上山的还有另外三名队员。此前,他们已连续三晚来到和坡益家中动员他下山。

  工作队刚在火塘边落座,祝培荣便拿出傈汉双语版的政策文件和安置点的户型图,用傈僳语向和坡益详细介绍当地的扶贫搬迁政策:“政府给你们家免费提供一套房子,还送家具家电,生活条件比山上好很多,小孩上学也方便。”

  与前三次一样,祝培荣一番苦口婆心后,和坡益仍面露难色,沉默不语。同俄科罗的许多傈僳族村民一样,和坡益一家世代依山而居,日子过得辛苦,却难舍故土。同时,他也担心下山后找不到工作,没了收入来源。

  “工作这方面你不用担心,政府可以给你们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做安置点的保洁员或超市收银员,一个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安置点内还有扶贫车间,你们也可以选择去那里工作。”祝培荣继续耐心介绍,但和坡益仍难以下决心签订搬迁协议。

  尽管有些犹豫,这次和坡益终于答应祝培荣,过几天去县城安置点看看再做决定。

  自从“背包队”2月17日上山驻村,祝培荣和队员不知道吃过多少次闭门羹了。“村民很淳朴,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对搬迁政策不了解,我们刚开始做工作时遇到不少困难。”祝培荣说。

  为了跟村民们“交心”,“背包队”在山上一扎就是三四十天,和村民一起干农活。队员们一般都在村民早晨下地前、晚上回家后入户宣讲,以避免影响耕作。队员们常常天没亮就出发,跋涉三四个小时山路到村民家做工作,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到驻地。

  从最初的“闻迁色变”,到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前来了解搬迁政策,这支背着大包穿梭在高山峡谷间的工作队,用自己的坚韧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祝培荣介绍,在“背包队”入驻前,俄科罗村拉谷片区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的146户贫困户中仅7户同意搬迁。不到两个月,“背包队”已成功动员44户签订搬迁协议。

  “现在想想‘背包队’刚来村里做工作的时候,我们不给好脸色,有时候还躲着他们,还真有点后悔。”50岁的村民邓又加说。

  邓又加一家五口今年3月从俄科罗村搬到福贡县城江西安置点,新房有100平方米,他和妻子也在安置点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现在房子大了,也有工作可以做,再让我们回山上,我们都不愿意了。”邓又加说,“以前我家小娃娃要走三个小时山路去上学,现在学校就在家门口,我也安心了。”

  “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工作再难我们也要干,用真心真意打动群众。”“背包队”副队长刘武雄说,“我们有信心按时完成片区内剩余未搬迁户的动员工作,也相信搬迁后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标签:个人事迹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