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和体育人才工作总结
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报送人才工作相关材料的通知》要求。在全面总结2020年县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下,现将县教育和体育关于2020年人才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开展情况。
县现有教职工编制728人,专任教师721人;实有教职工726个,特岗教师教师22人,临聘教师247人(其中一村一幼教师244人,县临聘教师3人),临聘工勤210人(公益性岗位210人)。
为克服教师队伍编制紧缺、数量紧缺、部份学校年龄老化、结构失衡、职业素质偏低、流失严重,师范生源质量下降,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20年以来通过“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人才措施,一是通过开展公开招聘方式引进7人,其中英语专业5人,语文专业2人;二是通过“特设岗位”定向引进户籍学生5人,充实到基层学校,其中语文专业3人,数学专业2人;三是从外县调入4人(均为籍),其中幼儿教育专业1人,历史教育专业1人,藏语言文学专业2人。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行业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四是充分利用对口援建资源,接受10名西华大学教师赴支教,13名双流区教师来巴支教。五是为确保“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工作取得实效,在严格中小学编制管理条件下,近5年第一次从区乡学校在编在岗教师中考调12名教师充实到城区学校任教。六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民族地区村级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7〕344号)文件精神,补招聘编制外村级幼教点(园)辅导员18人,充实到基层。
二、特色亮点做法。
一是出台七项激励机制和政策,即:尊师重教资助政策。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设立“助学解困基金”,依托双流县援助100万元资金设立“金鹏圆梦”基金,对贫困学生、贫困教师进行资助。二是退休教师奖励政策。县财政配套资金,对教龄满30年的公办学校一线退休教师给予一次性6万元奖励。三是评先奖优激励机制。每年召开教育表彰大会,专列30万元用于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和目标考核先进学校,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四是优秀教师关爱政策。依托双流对口援助100万元资金,设立“金鹏圆梦”基金,每年对贫困学生、贫困教师进行资助。对急需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先调回或调配;对在村小工作5周年以上且表现优秀的教师可直接调整到条件较好的乡中心校工作;夫妻双方在县内区乡任教工龄合计满30周年的,可照顾其中一方调入城区学校工作;工作业绩突出、家庭确有特殊困难且教龄满25周年的区乡教师,可照顾进城区学校工作;对评为国、省、州级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在聘期内分别给予每人每月800元、500元、300元的奖励补贴;对县级每两年评定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每年评定的骨干教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200元、100元的政府津贴;对乡村一线教师按照每人每月400元、500元、600元不等的标准给予偏远地区生活补助;将班主任津贴从平均每人每月12元增长到130元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五是新研究完善了出台了“县级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组建方案和考核机制。在全州率先开展试点工作,按照名校长工作室5万元、名师工作室3万元的活动经费补助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六是自加压力建设周转房,在项目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把关爱教师放在重要位置,整合1000万元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已经主体完工了,年底将完成竣工审计结算。七是是强自身,实施了“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特别是针对入职三年的新教师开展了规范的县级培训,邀请成都市天府新区、高新区的专家到县授课,解放思路,解放观念,迈出了县级培训的第一步。二是找外援,依托双流、广东、西华大学等对口援建力量,通过“名师蹲点”、“讲师团送教”“跟岗锻炼”、“师徒结对”等方式,学经验、学办法,改进教法教技。
三、存在问题。
1.专业教师缺乏,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虽然我县不断充实加强了教师队伍,但音、体、美、科、计学科教师紧缺依旧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教师短缺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广大群众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教师学科不配套,专业知识水平低又是一个新问题。教师教学缺乏活力,以时间换分数,以时间换质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长此以往将难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县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课时量远高于省、州规定的课时量。
2.教师外流突出,待遇有待提高。办学环境艰辛、工作环境艰苦等现实问题成为很难吸引优秀教师前往的障碍,即使是一些年轻教师通过考试或者招录短暂就业后,也会通过调离、辞职等方式离去,我们已经沦为了师资的培训中转站,急需人才招不进、优秀人才留不下成为困扰我们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难关,急需从体制机制方面入手改革,否则民族教育将永远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建议将深度贫困县列为全国大学生毕业实践基地,一方面让广大毕业生提前了解和熟悉基层社会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深度贫困县教师不足提供一条可复制的长久经验。
3.教师编制短缺,编制急需补充。根据现有学校和班级数量按师生比,需小学教师365人,初中教师171人,幼儿教师114人;按师班比,需小学教师475人,初中教师179人,幼儿教师129人;共需教师783人,从现有情况看编制缺口达30个。
四、下一步打算。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的亲切关怀下,县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成就显著,实现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十四五”期教育和体育人才发展规划需做到:
一是补充教师编制。根据现有学校和班级数量按师生比,初中教师按1:13.5计需要219人,实际初中教师只有140人,缺口为79人;幼儿教师参照初中1:13.5测算148需人,实际仅有96人,缺口为52人,仅幼儿园和初中编制缺口就有131个。
二是继续落实现有人才政策。不等不靠,坚持教师“公招”“双选”“公费师范生”“特岗计划”本土籍在外县教师引进工作,今年秋季已经接受4名本土籍在外县教师安置工作,重点倾向边远紧缺乡镇学校。对接双流教育局,将选派13名教师到县顶岗支教,西华大学选派10名优秀教师赴县支教。落实“一村一幼”,“公益性岗位”招录政策。
三是提高工资待遇,实现待遇留人。“到高原上工作,拿高工资”成为上世纪末的口头禅,“拿高工资”也确实成为吸引人才最有效手段,从收入上看内地教师收入已经远高于高原身上的老师了。在现有条件下已经不能吸引内地优秀人才到高原工作了,高原引进人才的手段还得靠提高待遇。在现有待遇保障的条件下,每月人均在提高1000元—1500元是一个基本需求,人均收入才能突破10万元。
四是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建”。对口支援以来,无论是学校硬件建设,还是设施设备采购,或者师资水平提升,贫困学生资助等等,都花费大量心血,不仅仅改善了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积极入学上进的理念入脑入心,最终获益的就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的良性发展,恳请上级部门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力度,为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五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培、省培州培、县培和校本培训,对口援藏教育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等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培养了大批年轻骨干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到较大提高,解决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足和专业能力低的现状,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的校(园)长队伍,以推动全县教育教学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开展双语师资队伍培养工作。建立健全双语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结构,逐步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起点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未来5年,建立藏语文教师专项培训制度,拓展双语教师培训资源、渠道和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手段,提高教师培训参与度和实效性,促进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七是推动落实“县管校聘”、“岗编分离”政策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全部上收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统管、人员统配、经费统筹,加强县域内教师统筹管理和均衡配置,建立健全教职工编制、人员经费、岗位设置、交流轮岗、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的新机制,打破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管理体制障碍,打破教师聘用终身制,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充分调动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编制总量内按学校规模和岗位需求拟订义务教育学校岗位核定方案,指导学校按岗聘任,对教师余缺进行全县调剂、动态管理。在工资待遇方面,坚持钱随人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财政部门将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预算到各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