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_先进个人

admin 2019-12-29 00:00:00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

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

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

  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2009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2019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三面墙”的故事

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

  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不想”“不敢”“不能”“不会”,是不少贫困户的口头禅。2019年,合山市开展“扶志脱贫争先锋”活动, 1500多名党员干部与330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志愿工作队开展关爱行动和心理疏导服务,实施精神扶贫,拔掉思想的“穷根”,1.3万多人转移就业,3100多户贫困户办起特色产业。2019年,合山成功脱贫摘帽。
 

  一个“泥腿子教授”

  “免费送给我种的,做试验用的,种好以后,村里很多人就会跟着我种油茶。”2019年4月25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花桥村村民周心发对记者介绍,这天一大早 ,62岁的广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就出门了,把刚买来的1500多棵新品种油茶树苗,赶着时节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农民那里。

  “工作40多年来,我只做了三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和金花茶研究。”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但学院副院长马姜明说:“这三个树种,可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让广西数百万农户受益!”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益,种下后三四十年才能挂果。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邓荫伟想尽了办法。

  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授粉期。桂北的田间地头,成了邓荫伟广阔的实验室。

  终于,经过改良种植技术,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村的200多棵银杏树,使28户农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桂北百年以上的银杏大树,经过病虫害防治和冰雪灾害治理,长得生机勃勃,景色迷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十分可观。

  邓荫伟又花了8年,研究成功“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使油茶丰产示范园建到1000多亩。

  2019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老邓,觉得自己还能为乡亲们作贡献,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这三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邓荫伟对记者说。

  
102次百色扶贫之行

陈开枝讲述《22年扶贫路》

  “从1996年到2019年,22年间,我到百色102次,其中有10年春节是在百色度过。你要问我,为什么去那里扶贫?我的回答是,因为百色乡亲称呼我——‘广州那个兄弟’。”

  1996年,中央作出“东西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广东帮扶广西,广州帮扶百色,广州市委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负责帮扶工作。

  “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前几次去百色时,我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22年过去,78岁的陈开枝仍清晰记得当年百姓生活贫苦的情景。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陈开枝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仅田林县六隆这个移民开发区,他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许多次是带着病、拄着拐杖、爬山过坎去的。

  1998年7月,陈开枝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专攻教育扶贫,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从1998年到2005年间,他发动社会捐资3亿多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动员广州青年和社会人士开展手牵手活动,帮扶4000多名百色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他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了30多个孩子。

  2005年,陈开枝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到了更大的扶贫平台上,他依然牵挂百色,为百色募捐一笔笔助学金。2012年,他筹建百色教育基金会,目前,基金会已筹款1.8亿多元,帮扶3.1万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22年间,陈开枝促成广州帮扶广西建成300多个项目、帮助380个村通电、兴建2.57万处人畜饮水工程、修建5000多公里公路,累计帮助8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在我有生之年,还会支持百色脱贫致富,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陈开枝坚定地说。

  最近20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累计援助广西20.2亿元,有力助推了广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直接受益的深度贫困县达20个、贫困村超过1000个、贫困人口20多万人。

  
一条难修的路

第一书记黄江山讲述《斗“石魔”,拔穷根》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来自河池市人防办的第一书记黄江山进村不久就被一件事深深震憾——村民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上天气太热,还没到镇上就死了3头。

  “那一刻,我下了决心,无论多苦多难,也要帮村里修一条走出去的路。”黄江山回忆道:“很多人以为我异想天开,说要是路那么好修,早就修了。但我想,如果什么事都那么容易,还要我们第一书记做什么?”

  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吃不好,也睡不着;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一天,有一个月就瘦了10几斤。他连任两届第一书记,驻村4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终于,修通了总长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之后,他组建微信群、QQ群,每天更新转发惠农政策,分享点滴变化,引导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发展产业。

  如今的集环村,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斑驳的石山越来越绿。“这是对我们第一书记的最好奖赏!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黄江山说。

  目前,广西全区还有5000多名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屯,积极作为、甘于奉献,被群众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一个特殊的微信号

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

  2019年4月14日,“向人民报告”—— 这个每天都在推送扶贫一线信息的微信号,永远停止了更新。

  这个微信号的主人,蓝标河,2014年主动要求从广西社科院调到自治区扶贫办,做一名专业的扶贫工作者。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制定全区扶贫考核体系标准。

  没有任何的先例、没有现成的数据,蓝标河和同事们靠两条腿跑基层、做调研,经过3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制定完成广西第一套扶贫考核标准体系。

  2019年3月,已任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自治区驻融安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由于工作忙碌,他几年没回老家,连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也没能回去看看。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

  “明年一定回去”,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今年4月14日,他连续几天加班工作后,从融安驱车5个多小时赶回南宁,准备参加扶贫工作重要会议。下车后,他直奔单位加班,当晚7时许,刚回家不久的他在继续加班整理材料时,因为疲劳过度倒下。

  为扶贫事业,蓝标河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殉职时年仅44岁。

  但是,村民们不会忘记他。贫困户黄永礼的母亲捧着一坛老酒,哽咽着说:“蓝县长平时总是那么忙,我们都没法好好对他说声谢谢。我把这坛酒给他留着了,乡亲们说,等村里脱贫摘帽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

  
一个大山的儿子

阮立婷讲述父亲阮承积的脱贫事迹

  “他帮我太多了,闭上眼睛我就见到他……”村民阮姆念,直到现在还念叨阮承积。

  3年前,阮姆念还是贫困户,直到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村民委原副主任阮承积主动找上门,带着她养蚕,阮姆念一家才从原来的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年收入2万元以上。

  阮承积帮扶的贫困户还有不少。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向他表达感谢。2019年12月6日,阮承积开车带着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不幸发生车祸,头部受重伤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4岁。

  “村里的王安稳阿伯遇上了难事,父亲安慰他,还帮他联系挖掘机,将荒地改造成水塘,又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无,尝试‘鸭鱼’套养,干了一年多,阿伯家顺利脱贫。阿姆(当地对奶奶辈的尊称)家的孙子半夜发烧,给父亲打电话,他赶忙去把小孙子送到医院……这样的事,父亲做了一件又一件,我从来没有想过,父亲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说起这些,阮承积的女儿阮立婷几度哽咽。

  “广西1.5万多个行政村有11万多名村干部,从2012年起,广西先后选派1.6万多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他们扎根贫困山村,拿出满腔热情,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19年至今,广西已有40名扶贫干部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壮乡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动情地对记者说。

标签:个人事迹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