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红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共3篇)

admin 2021-03-22 08:35:06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第1篇:红色特色学校成果汇报.jsp

建设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刘老庄中心小学打造红色特色学校活动汇报

为了进一步贯彻区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持续发展,我们立足实际、挖掘潜力、提升内涵、着眼长远,根据本校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决定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建设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学校”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刘老庄,这是一片烈士曾用鲜血染红的土地。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3月18日,战斗在刘老庄打响,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位勇士奋勇担任起掩护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转移的任务,战斗从拂晓持续到黄昏,歼敌200余人,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基于此,刘老庄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经过多次调研,多方考察,特提出“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的创建思路,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老区特色校园,使刘老庄小学有了浓厚鲜明的红色特色。

二、创建规划。

1、统一认识:确立“特色办学,特色兴校”理念,把特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扎实探究:坚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载体,把《国防科技教育知识普及读本》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探讨、研究、开发。

3、激励奋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障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以确保特色创建工作全面、有序、良性发展。

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 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创建过程。

"我们紧紧围绕“确立特色——打造特色——彰显特色”的思路确定三步走:

1、确立特色:2011年

(1)、注重引领,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2)、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2、打造特色:2012——2013年

(1)、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2)、逐步完善校本课程,特色进一步强化并显现。 (3)、开展教育活动,构建展示平台。

3、显现特色:2013——2015年

(1)、学校内涵得到体现,特色建设逐步显现。 (2)、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四、取得成果。

(一)、继承革命传统,宣传红色文化

刘老庄小学把革命传统教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在历次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互为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活动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刘老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将弘扬老区革命传统,彰显刘老庄小学的红色文化特色作为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和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之处布置大量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围墙内侧张贴各级领导为八十二烈士的题词及

勇士们浴血刘老庄的整个战斗经历介绍;

2、以八十二烈士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命名我校教学楼,让同学们随时感受到英雄精神的存在;由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捐资建成的“国防科技展览馆”已对外开放,先后接待了南京军区、省、市、区各级领导,并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我们以此为平台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国防意识,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

3、加强红领巾广播台建设,在红领巾广播台中广播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

4、积极办好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加大红色文化在其中的分量;

5、认真编撰校本教材,我校教师自主编撰的《国防科技教育知识普及读本》校本教材参加区优秀校本评比,获得一等奖。

6、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老苏区丰富的革命遗存,把烈士陵园作为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等等。这些措施增添了刘老庄小学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活动是德育的主要形式,只有开展经常性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才能使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刘老庄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已形成内容上的系列化,目标上的层次化,时间上的常态化特征。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刘老庄小学已经形成了校史教育、伟人事迹、苏区革命斗争故事等一系列的丰富的传统教育内涵,使红色文化建设显得深厚而又浅显可触。目标上的层次化是指刘老庄小学的传统教育针对低中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具有层次的教育要求,如低年级要求学生记住一两位烈士名字,中年级学生能讲八十二烈士的革命故事,高年级学生能就八十二革命战争历史写出自己的感想等,目标要求上的层次化,使红色文化的传承环环相扣而又层层深入。时间

上的常态化是指刘老庄小学每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已经形成惯例,如抓好开学第一课。每学年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我们不是急着学习课本知识,而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电影《浴血刘老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影片再现了八十二位勇士的不朽精神,他们的英雄壮举必将激励着同学们为继承烈士遗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三月十八日、清明节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缅怀先烈的文艺活动,十月十三日建队日的红歌比赛歌咏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且成效显著,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能掀起刘老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小高潮。

(二)、学习《双百》人物,打造红色品牌

在“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刘老庄连光荣的当选,我们以学习“双百”为契机,开展“学习双百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进一步弘扬了八十二位英雄的崇高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让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在学生中更广地传颂,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增强他们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组建和培养红领巾义务小导游

我校位于革命老区刘老庄,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被陈毅元帅誉为“英雄主义最高典范”的刘老庄战斗。后人为了纪念八十二位英雄,在刘老庄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经过连续几年的改扩建,现已成为规模较大的刘老庄连主题公园,近年来,随着

“红色旅游”热起来,来刘老庄连纪念园的游客也日益增多,为增强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土文化的底蕴,同时配合老区风光旅游带的开发,我校组建和培养了一批红领巾义务小导游。我们通过班级推荐、学生自荐、演讲比赛等方式,挑选出30名在校学生组成“红色小导游”义务讲解团。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设计线路、自己采访、自己撰稿、自己解说,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纳区内外游客来老区旅游观光,为宣传家乡、建设家乡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也为学生增长实践才干、陶冶爱乡情操、培养爱国情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11年,刘老庄小学更是把“红色小导游”作为校特色项目来抓,不再是少部分同学参与的导游团,而是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人人都是义务讲述员。小学生当导游,引起游客极大的兴趣。原淮阴区区委书记李广涛接受了我们小导游的服务后,亲笔来信,称赞“这样教育有意义” 截止现在,我校“红色小导游”们共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校德育处、少先队以学习双百人物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每年清明节前夕,组织清明祭扫活动,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关工委、刘老庄乡关工委的主要领导及英雄的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妹妹李爱云女士历年都应邀参加活动。学校还聘请李女士为校外辅导员,邀请其不定期的为师生做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报告。通过瞻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少先队员的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引导他们树立报国之志。

3、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双百人物的热情,燃亮他们心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火炬。

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双百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专题教育活动,特别突出了学习刘老庄连的英勇事迹,组织学生阅读《人民英模的故事——学习“双百”人物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感动中国——学习双百人物,规划精彩人生》等。我们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印发辅导材料,同时要求高年级学生写读书心得;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用心关爱,情暖学生;有的以系列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传统教育,使广大学生受益匪浅。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比赛及讲故事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刘老庄连”的战斗事迹,在收集、整理、学习八十二烈士史料的基础上,组织低、中年级学生以《我所知道的八十二烈士生平》、《八十二烈士战斗故事》等为题举行讲故事竞赛,组织高年级学生根据参观学习所掌握的八十二烈士战斗故事为题材,安排指导老师辅导学生撰写比赛征文,并按要求寄送给相关部门,校德育处、少先队对所收交的征文进行了认真的评选,评出

一、二、三等奖,并专门召开表彰会议,对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

(三)、加强德育工作,创造红色集体 (1)抓好养成教育

我们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载体,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向“八十二位英雄学习”为主要内容,制定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星级班

(自主管理)评选方案》,成立了“红领巾督导岗”、“文明礼仪岗”、“红领巾广播站”等。驻淮部队高炮旅还专门选派素质过硬的五位官兵为我校“国旗班”队员进行培训,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现在的“国旗班”队员动作整齐划一,步伐潇洒到位,口号铿锵有力,已成为我校又一亮丽的风景。我们还以实施《“争当合格小公民”系列活动》为载体,利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把开展“养成教育”的活动社会化。结合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合格小公民”和“星级班级”,把行为规范教育内化为学校的“五项评比制度”,推行教师值日导护、红领巾督导岗、文明礼仪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安全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深入实施“日查,周比,月评,期末总评、表彰”的班级管理检查、评比机制并不断改进。加强各班特色班风的建设,增强了班级自我表现管理的意识,同时把管理的成效与评先评优充分挂钩,形成管理合力,全面盘活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动力及运行机制。为了使英雄的精神融合到每个学生思想中去,把学习八十二烈士精神活动推向深入,积极营造班级育人氛围,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在黑板报上开辟学习心得体会专栏,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把班级创建成“处处有伟人精神,处处有英雄故事”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起迪智慧、陶冶情操,凸显伟人、英雄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一年来,三个班级被以刘老庄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烈士名字命名为“白思才班”或“李云鹏班”,五个班级被评为“白思才中队”或“李云鹏中队”,每个中队评选出一个“优秀白思才小队”和“优秀李云鹏小队”,

表彰了 “学习白思才先进个人”“学李云鹏先进个人”和“十佳少先队员”。

(2)打造书香校园

一学年来,我们以“打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带领孩子们一同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性情,让我们校园中的书香伴随着孩子成长。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举行了隆重的读书活动启动仪式、组建班级图书角、读书主题班队活动、课前三分钟美文诵读活动、教师会前读书交流活动、优秀图书推荐展、“读经典名著,说规范普通话”故事演讲比赛、“名篇诵读”集体朗诵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好书伴我成长”汇报活动、“读书乐”现场作文比赛、现场硬笔书法比赛、评选“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开展方寸世界蕴书情——现场制作关于八十二烈士书签比赛,学唱《刘老庄连连歌》、学画刘老庄连战斗故事连环画、刘老庄连战斗故事演讲比赛„„将读书活动和校园打造与宣扬八十二烈士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现在,读书活动已蔚然成风。以后,我们还将把这书香带入学生的家庭,在家长中宣传“书香家庭”,使学生以及他们周围的人身上都留有淡淡的书香。

(3)关注心理健康

几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我和老师交朋友”,通过当面交谈或书信沟通,让学生向老师们敞开心扉,让老师们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选派刘延凯、刘松科老师参加小学心理咨询教师培训。设立“心灵放飞室”,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座谈、心理信箱、讲座等多渠

道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诉说,学会自我欣赏,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生活,当学生遇到心理挫折时,我们组织他们瞻仰八十二烈士陵园,了解烈士的丰功伟绩,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他们面前,什么困难也不算困难,我们一定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从而养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4)关爱留守儿童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77人,约占全校的1/5,为此我们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改革规划之中,使之成为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我们以“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亲情活动。以亲情教育、情商训练为重点,以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为契机,注重情感关怀,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相融合,正确引导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增进了少年儿童之间及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沟通,促使融洽的亲情关系的建立,推动家庭、社区、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及祥和安全的社区生活环境。每位教师结对1-2名留守儿童,要求教师在结对帮扶中经常找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动态,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监护人生理状况,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等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这些孩子在教

师、同学的影响下茁状成长。也使他们在缺乏家庭教育情况下得到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安排其任课老师定期上门为其免费辅导,绝不让一个留守儿童的成绩掉队,以让他们的父母在外安心工作。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单凭学校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校领导积极与社会团体联系,让他们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如与《淮海商报》社联系的“关爱刘老庄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报社相关领导带领学校部分留守儿童参观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动物园、报社办公楼等,使孩子们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

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驻淮73821部队、淮安军分区、淮安市消防支队、73106部队、武警淮安支队等给予我们鼎力支持,几年来,先后为我校留守儿童捐款近二十万元。

再如与本地部分企业联系,对那些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资助,使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索、查清留守儿童的底数,进行详细登记。通过建立联系卡,我们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所有留守儿童家的电话号码,都在班主任、学校的掌握之中。一旦学生出现思想、行为上的不当行为,我们都能准时的与监护人或者家长取得联系。

(5)加强法纪教育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的特殊作用,做到“校园预防”和“社会预防”互相配合。定期进行法律讲座,组织师生观看《呵护》等安

全教育录像片,并开展“观后感”作文评选活动,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意识,认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提高遵纪守法的觉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同时,重视日常安全教育,实行“平安班级”评估,做到“人人讲、处处讲、时时讲、事事讲”,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我们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时代要求,将周恩来精神和八十二烈士事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他们的精神始终贯穿于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终,让周恩来和八十二烈士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周恩来、学习八十二烈士的相关活动。如:向全校学生发出“学习八十二勇士,创建云鹏班”倡议书;开展“学习八十二勇士,树立大志报中华”征文活动;举行八十二烈士精神专题报告会,李云鹏事迹介绍会;举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恩来精神,创建文明班级”、“学习恩来精神,争当四好少年”等主题队会;举行“创建白思才班、李云鹏班,汇报我成长”汇报会活动等,通过活动,把学习周恩来、八十二烈士精神渗透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纪念英雄、学习英雄、践行英雄的工作,力争把我校建成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学,把我们的红色品牌打造的更响,传得更远。

刘老庄中心小学 2015-10-10 12

第2篇:用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学校

用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学校

一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髓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1935年,中共党员杨子华以教书先生为名,只身来到鄂托克旗桃力民地区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当时桃力民地区有几家大户雇佣私塾先生给他们的子弟教书,杨子华任教后,对私塾进行了改革,不仅设置新课程,还将学生分年级教学,同时免费吸收穷人子弟入学,同年,杨子华将学校改名为桃力民小学。抗战爆发后,桃力民小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鄂尔多斯(伊盟)创建、领导的第一所宣传革命思想的学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绥蒙工委、伊盟工委、桃力民工委领导秘密聚集地,是革命圣地延安通往大青山根据地的中转站。

厚重的革命历史为桃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几个重要的时期;同时学校也经历了由几人到几十人、几百人、一千多人,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为了保留学校红色教育光荣传统,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五迁校址,并较完整保留了学校八十多年历史资料;2015年,在学校建校八十周年之际,在桃力民地区工作过的老一辈革命家云照光先生的关怀支持下,在桃力民工作过的革命前辈杨子华、韩是今、克力更、王德胜子女的帮助和支持下,将桃力民地区三四十年的革命史与桃力民学校校史进行归纳整理,打造了鄂托克旗桃力民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并编写了《桃力民地区革命史暨桃力民小学校史》,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和校本教材,(在我校三年级开设)使桃力民地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得以发扬光大。学校通过校本课程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小红色解说员,使桃力民地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桃校师生中生根发芽,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员的热情。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学校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童心向党等系列活动,在叫响桃校红色文化品牌的同时,也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二是依托厚重文化底蕴 将红色校园文化贯穿始终 为了进一步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学校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资助乡村学校少年宫的20万资金,制作专用宣传栏、布置楼道墙壁和功能教室,购置红领巾广播站部分设备,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扩大宣传阵地,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向上。

步入校园,我校所有建筑都以红色为主色调。在校园内的墙壁、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布置,以毛泽东主席《沁园春 雪》,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题词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按照“立德 崇师 为学”的校训、“和谐 文明 勤奋 创新”的校风,以中华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为主线,配有相关的师生书法作品、图片、墙报等,以及各类中外经典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红色的精神。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 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使优秀的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学校少年宫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学习本校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的同时,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近几年来,在桃力民地区涌现出的革命前辈英雄事迹不断在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以及地方党报党刊中出现,特别是2015年中央电视台八套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云照光先生撰写的《鄂尔多斯风暴》,当同学们知道其主人公姚子华原形就是桃校创始人杨子华(当时他对外是桃力民小学校长,实际是中共桃力民地区工委书记),电视剧中桃力民地区游击队政委田老四的原形是后任自治区高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是今时,产生了不小的共鸣,这就使学生对桃力民小学在当时的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参观了木凯淖尔革命历史展馆、公其日嘎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瞻仰革命先烈,缅怀先烈事迹,真切地了解到革命历史故事,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发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同时,学校少年宫经常组织学生慰问老同志,老革命,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重走革命路”远足徒步活动等,感受革命先辈们行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艰辛,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四是乡村少年宫结合特色课程教学 渗透红色文化理念 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学校少年宫根据学校特色课程的安排,为每个特色课设置了不同的红色印记。如学校德育处每周一组织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升旗仪式,是学校红色教育集中体现;文学社团每天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声乐类社团每周唱一首红歌,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艺术类社团每学期要各安排两次以上画红色画、写红色字展示,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在教学中结合该学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理念,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红色教育实践内容

1.课堂教学---体现爱的情怀 2.特色升旗

3.爱的传承-------扶贫助困---随班就读学生----农民工子弟-----农牧民子女------等等

4.乡村少年宫-----同时推出,全员推出学生才艺展示 5.校园红色特色

6.一封信活动------感恩活动。

用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学校

一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髓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二是依托厚重文化底蕴 将红色校园文化贯穿始终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 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四是乡村少年宫结合特色课程教学 渗透红色文化理念 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第3篇:探索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化州市笪桥镇中心小学

探索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红色文化教育将以红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设红土地,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滋养绿色生命,实现革命老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教育,特别着力于鼓励学生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建设革命老区求学、成才、创业。笪桥是革命老区,南部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南部游击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由叶车养等率领的南路革命游击队,创建的红色根据地,是南路革命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这一带有比较有名的革命斗争旧址。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一、寓“以红育人”于管理中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向上氛围。学校认真分析学校目前的形式及笪桥革命老区地方区域,将红色精神奉为铸造师德师魂的核心,制定《学校建设红色教育特色方案》等制度,清晰学校的管理流程,使开展红色教育有章可循,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特色。

倡导“团结合作”的红色精神,增强发展力量。学校大力倡导“团结合作”的红色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教师合作机会:学校开展“五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教研活动,分工合作,增进友谊;举办联欢晚会、教职工趣味体育活动,融洽关系;加强沟通,增进团结和合作。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从学生的行为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寓“以红育人”于教学中

成立“红色教育”研究组织 。为提高“红色教育”的效率,提

升学校德育的境界、水平和要求。学校成立“红色教育研究小组”,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整合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课题实践与研究,促进学校红色精神的培育与光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打造学校教育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品牌服务。

走出课堂,体验社会。笪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大量的和开放的课程资源,对培育学生的红色精神和思想品质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挖掘红色资源的社会实践,有序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以“柑村烈士陵园”、“柑村红色文化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生命得以舒展,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成长的气息和快乐,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示了风采。

学科渗透红色教育,让红色校园文化深入细致得到落实。学科教学中实施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比如:班主任可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语文教师可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周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音乐教师可教唱红歌,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体育教师可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期可安排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

三、寓“以红育人”于活动中

开展“一中心三基地”教育。“一中心”是指以课堂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要求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学校定期到“三基地”:德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广场”,开展“体验探究”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了解祖辈的过去和我军发展史,激发学生热愛家乡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国防教育基地——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师生们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师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基地——开展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种花、种菜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六个一”教育活动:一是举办一届“闪闪红星颂中华合唱比赛”;二是观看一场革命电影片;三是举办一场红色经典故事会;四是举办一次国庆征文竞赛;五是各班出一期“为祖国喝彩”为主题的宣传栏;六是举行一次“我为祖国自豪”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各班每节课前要唱红歌,每星期各班黑板上要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学校要举行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各班要利用每周班会开展班级红色文化活动;每月要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学生要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全校师生红色故事会、现场红色美术与红色书法作品展、红色课件作品展等。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 坚持开展多种活动。

四、红色教育的启示与作用

在“红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出现了很多热爱教书,热爱学生的教师。涌现出许多文明有礼、勤奋好学的学生。“红色教育”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创造了学校的奇迹.学校创建红色教育的办学特色,得到教育局的肯定,通过开展红色教育,使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取得明显进步,学生互助互学、教师团结进取蔚然成风,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校园呈现出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通过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各界、家长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对学校越来越关心、对教师越来越尊重。住龙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成立了师生教学奖励基金;每到“春节、六一节、教师节”等节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都会自发、定期到学校慰问并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

学校“以红育人”是一种尝试、探索,是一个教育的新课题。学校将继续探索、追求理想的红色教育,力争走出一条科学而独具一格的教育新路。让学校“红色教育”熠熠生辉!

跳绳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足球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德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科技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