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怎样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如何避免编辑给你稿子判死刑?

admin 2021-10-25 09:37:10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传统上,编辑的任务和职责是对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深加工,组拼版面,扮演“加工者”和“把关人”的角色。一个单位,记者多,版面少,记者多,编辑少,什么样的稿件能上重要版面呢? 

穷记者、懒记者、笨记者,怎样才能提高稿件的上版率,重要版面的命中率呢? 

答案是主攻质量。 

稿子是否能发表关键看质量,任何编辑都不会因小失大,不会为了熟人而丢失自己的信誉。相反,他们会因得到高质量稿件而欣喜。 

编辑们自己编出一篇有影响的好稿的心情不亚于自己写了一篇稿子。 

现实采编中,新闻编辑部里你常常听别人给你唠叨,谁谁谁是穷记者,谁谁谁是懒记者,谁谁谁是笨记者? 

穷记者懒记者和笨记者,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你想成为那样,不太受待见的记者吗? 

肯定不想,那有啥办法避免别人给你贴标签呢?除了回怼几句硬气话,恐怕还是要把自己业务水平提高了,才是终极目标。 

如何避免别人说你,看完这篇文章! 

要说这新闻写作又多玄乎,那也是扯淡,真没啥太难的,关键你要走心,耐心读完这篇文章。 

(1)从新闻选题上来说,以往的一些静态的、专业的、偏门的选题正在被慢慢摒弃,各家媒体都会更注重选择有传播力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快,更翔实,更注重文本和故事性,更对受众的口味。 

(2)对编辑来说,从判断选题,指导前方记者采访到编写稿件,都与此前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思维模式上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要“独”和“快”。 

(3)除了独家,还有就是独到。即使是热点新闻,也要寻找与其他媒体差异化的角度。一个独到的切入点和独到的视角,往往成为一篇报道成败的关键。 

(4)消灭稿件中的文字、符号、标点错误,稿件中不带疏漏和差错,记者在提交稿件之前就要做好订正差错,给自己提出疑问,以保证上稿质量,不掺沙子,不注水,不留雷给编辑。 

一、编辑一句逻辑不清,很可能就判你文章死刑! 

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记者需要培养逻辑性很强的思维习惯,使自己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生最大的通病是逻辑性普遍不太好,把文章写得有逻辑,就尤为重要了。 

要讲求逻辑。 

记者在前方跑新闻,搞得很辛苦!编辑一句逻辑不清,很可能就判文章死刑。 

那么,怎么让文章变得有逻辑呢?这是个问题。就文章大的逻辑主要有两种:归纳和演绎。归纳指从具体、个别导向普遍、一般。演绎指从普遍、一般推演到具体、个别。两种逻辑方向相反,应用都很广泛。 

行文中,一定要注意反复琢磨逻辑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是借助论证、判断、概念、推理等方式来区分、划分不同的现象。媒体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吸引更多的读者观众,提高新闻稿件写作质量至关重要,最重要的当然是逻辑说服力了。 

(1)常用的新闻写作逻辑套路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记者选择对新闻内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力求对新闻事件的疑点、真实性进行挖掘,而部分记者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素质,在写作期间未发现新闻事件疑点,或者是对疑点未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掘,没有疑点意识的记者是不动脑子的记者,即使再能拼体力,也成为不了真正优秀的记者,层次上跃迁不了,上不了层次,多年不过是重复自己。 

(3)怎么样提高呢?要学会借助提纲训练、语言搭配训练以及句子衔接搭配训练,提升记者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4)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在新闻事件判断过程中融入主观意识和情感,并明确新闻事件采访的基本问题,对问题采访顺序合理排序。 

(5)除此以外,记者可以借助提纲、图表等形式来进一步明确新闻写作中应体现出的核心价值与关键性问题,确保新闻写作具备逻辑性与合理性,满足人们具体阅读需求。 

二、除了有逻辑还要会讲故事,新闻是讲故事的艺术 

(1)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读题新闻模式和新华社新闻模式,采用故事的手法能够让新闻更吸引人。 

(2)通过故事手法的应用让新闻的戏剧性增强,能够让新闻更加生动和活泼,改变人们对新闻枯燥、乏味的印象,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3)新闻故事化并非无中生有的杜撰,而是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文学写作手法,以跌宕起伏的故事讲述新闻事件,从而丰富新闻的层次,增加报道的可读性。 

(4)要知道,有人物、有情节、以小见大的“人”和“故事”,往往比通篇充斥概念、术语和观点的八股文更具亲和力! 

(5)记者采写稿件时下要功夫,抓住现场,用受众自己的故事来展现,让普通百姓自己说话,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不要去搞这个领导说,那个领导指示,一个劲地媚官跪舔,那样令人恶心,反感,多采集平民老百姓的话,老百姓的故事,平民化不等于平凡化和平庸化。而是要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藏于平凡质朴的故事中,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和理念。小中见大,折射宏大主题,不要搞生硬的拜官,这年头别说做新闻的了,搞宣传的都懂得故事技巧的重要性。 

(6)用故事化手法描写新闻、表现新闻,采用对话、叙事、场景设置、矛盾冲突等手段,细致入微地表现情节和细节,展现新闻事件中蕴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真实感、充满戏剧感的故事内涵。 

(7)记住陈老师的话,讲故事第一重要,能否吸引人,好看耐看才能吸引人,能否激励人,震撼感人才能激励人! 

(8)很多记者其实也知道,故事化的优点,但是一写就荒腔走板,为什么呢?他们新闻讲故事存在“四个一点”:“直了一点、硬了一点、粗了一点,散了一点”。也就是说主题表达太直白,不够含蓄;语言表达太生硬,不够优美;画面表现太粗糙,不够精致;结构形式太散乱,不够精炼。 

(9)新闻讲故事的质量不高,人物故事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给人的印象不够深刻; 

(10)讲故事的角度不够巧妙,方式不够合理,讲故事效果不佳,不能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三、不会捕捉信息是“穷记者”,不重视储存信息是“懒记者”,不善于运用信息是“笨记者” 

记者是靠信息吃饭的。 

(1)不会捕捉信息是“穷记者”; 

(2)不重视储存信息是“懒记者”; 

(3)不善于运用信息是“笨记者”; 

优秀的新闻记者“放长线钓大鱼”要做到“四心”: 

(1)有心捕捉。 

(2)耐心储存。 

(3)精心运用。 

(4)留心反馈。  

通过挖掘本质,横纵对比,提炼出不一样的“新闻眼”。 

用放大镜把新闻工作视野和站位提高,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去搜索、去思考。 

突出新闻采访中的“耳闻目见”,尽量发挥出“看”与“听”的作用,将“看”与“听”完美融合,然后通过综合手段,表达出来。 

四、怎么找到“新闻眼”呢? 

那就要会淘金了,新闻素材往往以零散形式出现。一个成熟的记者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善于以小见大,将散乱的素材归类提炼,从这些素材中找到客观事物的核心问题,关注其现实的借鉴意义,并给决策层提供思路和做法,这样才能让报道发挥良好的社会和历史效应。 

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新闻采写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并且“小处”选择的事例应有一定的典型性,让“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小人物”展现“大情怀”。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写的内容要有点意思,有趣很重要,没有兴趣看,写得再好有什么用呢? 

(1)要增强新闻写作趣味性,降低新闻的枯燥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2)能不能做到精准化、个性化传播,使传播有用、有料、有力、有趣,新媒体的新闻采写,则更应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新闻的选题、结构、标题、导语等核心新闻理念和表达方式上作出改变,做到快中求好。 

(3)新媒体传播讲究的是要有共情效应,“共情”是指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一篇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感情共鸣的作品,将失去传播的价值。 

新闻作品不但要有编辑记者的策划、采写、传播,也要有受众的接受、共鸣、回应,形成共生状态下的“共情”。寻找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心理、时间、地点、利益上的接近点,让受众看得见、听得懂。 

五、既要快,又要力避出错,怎么办? 

(1)首先是做好标题,蹭中社会热点、戳中受众的心灵痛点,适当留下悬念。标题该严肃时严肃,该活泼就活泼,严肃不失活泼,该拍案时拍案,该温情时温情。 

(2)有了吸引人的标题,导语的扣人心弦,也是新媒体新闻引人入胜的关键一步。导语是否精彩,决定着报道能否直接把受众带入。新媒体新闻的导语,不要太绕太啰唆,受众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阅读一而再“卖关子式”地设悬念。导语应言简意赅,不宜篇幅过长。 

在信息满天飞的全媒体时代,快新闻在快的情况下不仅要写好,又要力避出错,怎么办? 

一、准——方向准。 

二、明——突出重点。 

三、简——写作简洁。 

四、精——选材精。 

这个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表达手法,既能够将新闻明确表达出来,又要让新闻内容保持高质量,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语言来充分表达,不做重复解释。 

(1)话不要说得太满,须证实核心事实,实在不能证实,就证伪。 

(2)写作不拖泥带水,做到层次分明,事实清楚,简明扼要,实话实说。 

(3)写作中要有一说一,突出主要情节,主题鲜明。 

(4)对复杂的事情要去繁就简。 

(5)要过渡自然,语句段落的前后转换,不能唐突,要符合阅读的习惯。 

(6)坚持实事求是。要针对采访内容,明确报道重点。 

(7)把握受众对报道重点内容的理解。要运用写作智慧、集中笔墨,突出亮点。 

这就需要平常多积累素材,遇到快新闻时,能及时、准确地对新闻价值作出判断、挖掘并运用素材。如果说选题是报道的灵魂,素材是报道的血肉,那么结构则是报道的骨架。 

即便是热点事件、热门人物,如果选题不新鲜、角度不标新立异、受众不感兴趣,即便文笔再好、写得多用心,报道阅读量也高不到哪去。作为报道的落脚点,选题决定了受众的圈层。同样,报道结构应逻辑清晰。把有思想、有灵魂、甚至有适当争议的内容环环相扣串成结构,给人以思想启迪,更能引起共鸣。 

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好新闻,赢在选题新颖、观点独特、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表达恰当。 

在融媒体时代,编辑的分工更加多元,除了报纸编辑,更多的岗位属于新媒体编辑,如视频编辑、微信公号编辑、微博编辑、动新闻编辑、App编辑。 

新媒体编辑的工作需要7×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随时更新新闻,追踪热点,保证用户及时获取最新鲜的新闻资讯,没有哪个编辑不喜欢给自己省时省力的好稿件的。 

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保持媒体应有的尊严,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注重高质量,这才是好记者、好稿件百发百中的真正秘诀。

标签:佳作评析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