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推稿子的时候,除了一个“主推”,往往还需要有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助推”,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这一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当好推稿子的“神助推”呢?
第一,要“推”到点子上。所谓“点子上”,就是写作思路的难点、堵点、断点所在之处,这应成为“助推”的关键点、发力点和主要贡献点。
推稿子,实行的是“主推负责制”。作为“助推”,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当助手、配角、智囊、参谋,不能抢“主推”的活儿来干。如果“主推”没有想法或者还没有抛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大胆贡献出自己的想法,供他(她)参考和比选。但如果“主推”已经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够明晰、具体,我们可以配合他把“想法”明朗化,变为落成文字且更具操作性的“办法”,但不能另起炉灶,拿出与其完全不同的想法,除非“主推”的想法完全不可行,还有从谏如流的雅量。
真正高明且有效的“助推”,是顺水推舟、顺藤摸瓜、顺理成章地“推”——顺着“主推”的想法往深里细里实里想,顺着他的思路往下面前面走,帮助他把思路捋清理顺,把他想表达的意思用更精到更漂亮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二,要“推”在紧要时。如果“主推”思如泉涌、口若悬河,你就只管用心听,一边听一边想,让自己的思路始终与其保持在一个频率上,争取更多更好地形成同频共振。一旦“主推”的思路掉线了、中断了、卡壳了,“助推”要快速反应、及时补台,当好写作思路的接线员、管道工、清障手。如果别人都接不上,只有你接得上;如果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你就把合乎“主推”心意的语句脱口而出,想不引起“主推”的注意都难,很有可能今后你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要“推”得有水平。怎样才是有水平?我体会,除了上面那“两在”,还要做到“三有”——“推”得有道理、有把握、有艺术。
“有道理”是前提和基础。推稿子的过程中,“助推”既要推到点子上、说得有道理,但又要少讲道理,甚至不讲道理,直接给建议、落文字。当年我更多地扮演“助推”角色的时候,一位老领导也是“老笔头”就经常“简单粗暴”地强调这一点。后来,到我更多地担纲“主推”的时候,我也开始变得简单粗暴起来,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也因此而更能理解老领导的要求。这倒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是因为思路卡壳的时候,“助推”你在思考、在建言,作为“主推”的我也不会闲着。头脑热运行当中,需要一个清净安静的环境,这样才能聚精会神地思考。旁边的声音多了、杂了,确实容易让人心烦意乱。而且,参加推稿子的多是内行,特别是“主推”,往往是业务上的专家、材料界的“大拿”,你的意见建议在不在点子上、有没有可取之处、值不值得采纳,他一听就明白,不需要解释、说明。
“有把握”则体现了思考的成熟度。“助推”不能“乱推”“瞎推”,推送给“主推”的想法、观点乃至打算贡献到文稿中的话,一定要“过脑”,想好了才说出来,不一定要考虑到十分成熟的程度,但也要有七八分把握,决不能有口无心、信口开河,这样非但对推稿子起不到任何助益,还容易造成干扰。
推得有道理、有把握,除了急“主推”所急、想“主推”所想,还需要在所推的稿子上提前下一番静水深流的功夫。如果你的水平不如“主推”高,又要急中生智,为他拾遗补缺、排忧解难,只有比他做更多的准备、下更大的功夫才行。这里所说的准备,包括平时的学习储备,也包括战前有针对性的资料准备,更要对所推的主题、提纲乃至全稿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考,该动脑的动脑,该动笔的动笔,机遇只属于那些为迎接它的到来有所准备的人。
至于“有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经验、政治智慧,这里面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作为“助推”,不出声、不贡献智慧是绝对不行的,要你参加推稿子不是来当观众、当看客的,必须“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但也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说得过多就会越位,说不到点子上就会添乱,说的内容和时机不合适,还难免有卖弄之嫌。所以,我们既不能搞明知不对、少说为佳那套庸人哲学,又要注意不逾度、不过分、不招人嫌,努力做到该说的时候大胆建言,不该说的时候绝不乱说,说得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正所谓“分工不分家,帮忙不瞎忙,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添彩不添乱”。既然“不可言传”,我也就不多说了。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柠檬文苑www.nm1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