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有一句名言:“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古今中外善为文者,大都注重积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平时积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要搞好写作积累,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知道积累什么
写作积累的内容很丰富,有思想、情感、材料、技巧、经验、语言等方面的东西。但在写作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积累有三种:
写作材料的积累。这是写作全程的第一步。没有材料,观点就无法形成和阐述,谋篇布局就无法进行。积累材料的方式因人而异,一般可通过摘录笔记、摘要笔记、心得笔记、调查笔记和生活手记等方式进行。积累的材料要力求全面,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不管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概括的,都应尽量收集。积累的材料越多,写作时越能得心应手。
写作技巧的积累。高尔基就认为“必须知道创作技巧”。写作技巧的积累,是建立在学习、研究、体会、借鉴、继承和发展他人的基础上,是由知之甚少到知之渐多的一个过程。鲁迅先生在《怎么写》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这后者主要就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熟悉各种写作技巧,有助于写出好文章。
写作情感的积累。写作过程是一个由“物”生“情”,再由“情”生“文”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写作情感的积累与升华,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寡淡无味。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字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下来与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己。”写作是为了表情达意,是一种富含情感的活动,是一件情有独钟的事。一个作者如果能用心通过各种体验去积蓄自己的写作情感,当情感积累到要流露、要倾吐、要冲动的程度,往往一“发”而成文。
二、晓得怎么积累
搞好写作,要注重积累、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在进行写作积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积累要重在坚持。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一个作者要保证这三个仓库有充足的“货源”,就要像燕子垒窝那样,持之以恒地进行积累。只有坚持不懈且动态更新好自己的写作库存,才有可能在写作时进入那种日久生情、日久生智、熟能生巧的境界。
积累要贵在创新。写作贵在创新,不少人之所以写不出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文章,主要是在写作上不懂得创新或不会创新。积累别人的东西,也应懂得积累那些有新意、有创意的部分,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有的作者可能会说,我到哪里去积累这些有新意的东西?其实,有新意的东西常常与我们“擦脑而过”“擦眼而过”“擦耳而过”。比如,有时大脑中突然出现—个写作灵感,有时偶尔在报刊中看到—句眼睛为之一亮的新说法,有时听到一个精神为之一振的新观点,有时碰到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新例子,有时感悟到一个很有意义的新理念,有时遇到一个能解决自己疑难问题的好招数……如果一个作者时时处处都能留心和抓住这些问题,何愁自己在写作积累上成不了“大富翁”?
积累要巧在结合。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只有学会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个人的所长、所爱、所好去定向积累,顺着“我想写”“我在写”“我能写”的思路进行分类积累,才是实用、有效的积累。
三、养成积累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习惯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一个作者若能养成一些好的写作习惯,将受益终生。好的写作习惯一般有以下几种:
边读边积累的习惯。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往往总有几个“亮点”或几处精华,不可能通篇妙语连珠、处处感人肺腑。如果懂得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及时将书中、文中的各种点睛之笔分门别类收集起来,天长日久就会受益匪浅。正如历史学家陈垣教授所说:“读书的时候,要作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见有心得或查找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
边听边积累的习惯。这里的听,是指听别人说话、听别人聊天、听别人作报告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一个作者确实要多听那些有识之士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的言谈,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一些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常常会有一些充满个性、灵性和才气的真知灼见,有时寥寥数语,就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如果作者懂得“耳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养成边听边积累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随着“听”而提高。
边干边积累的习惯。在现实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奇而不怪的现象:不少搞文字工作的能手、高手,不一定是学文科出身。他们之所以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自觉养成了一种边干边学习、边干边感悟、边干边积累的习惯。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柠檬文苑www.nm1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