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总结时。不知大家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有没有对自己这一年的成长进行梳理和反思。与去年这个时候相比,彼时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有哪些不同?在通往牛逼的路上,我们从那些苦逼的坚守中,又能总结到什么?特别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成长?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问题。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抛出来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这篇文章的逻辑基础,概括起来就三句话:
首先,你自己得行。
其次,领导得知道你行。
最后,知道你行的领导,也得行。
上述这三句话,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对这三句话能大概理解个差不多的,咱继续往下说。
首先,你自己得行。这讲的是“素质是本钱”。能够关注老笔头,这一年来不离不弃与老笔头携笔同行的,应该在三观上是认可这一条的。那么,我到底靠什么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们交流过很多,包括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比如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统筹谋划能力等等,这些具体能力很多笔友都清楚,笼统着说对大家意义也不大。我们今天想聊些干货,给你一年时间,你怎么行?
说到这里,不少朋友应该能想到四件事,老笔头帮大家概括一下,可以称为“四学”:向书本、向老手学、向惯例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就是到了一个新岗位、进入一个新领域,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个领域和岗位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需要研读很多文件和参考资料;向老手学,就是要甘当小学生,向办公室的老同志请教取经;向惯例学,就是多找找单位以往办文、办会、办事的留存材料,对以往的惯例做到心中有数;向实践学,就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炼。
上述这“四学”是最基本的,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如果我们坚持做到这“四学”,也许三年五年可以脱颖而出。但要在一年就得到领导的倚重,那就还得看到问题之后的问题、掌握招法之上的招法。老笔头就以这“四学”为例,跟大家作个交流。
向书本学,学的并不只是专业领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而是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和普遍规律。我们以前总是讲文字工作者抄材料不是抄文字,而是抄思路、抄思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向老手学,学的不只是你自己承办事项的经验技巧和具体办事的经验本身,而是要多留心那些可能还未交给你但即将交给你的任务,多揣摩那些张三成功、李四失败的症结所在,多换位思考如果某事自己来干会如何,等等。比如,同在一个办公室,领导交给一位老同志某项工作,此事虽与自己分管领域毫不相干,但办事套路和方法是想通的。那就要从他电话通知、协调办事、请示汇报的过程中,去悉心揣摩办文办事的经验。这样一天下来,你的收获将不仅是自己的那一天,也许张三、李四一天的工作经验也是你的收获。向惯例学,学的不只是以往办事的套路,而是在什么样的形势背景下应该采取什么样对策的思路。因此要经常对比着想一想,与当时相比,现在的形势任务有哪些变化,用之前的办法是不是可行,哪些可以继承,哪些需要创新,哪些必须摒弃,这样才能在去粗取精中快速成长。向实践学,学的不只是工作中固化的成功经验,而是敢于向新的未知实践进发的态度和精神,这一点就不再多说了,关键就是要敢闯敢干、敢于试错,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第二,怎样让领导知道你行。这讲的是“交流是门道”。与领导交流是一门艺术,更是化腐朽为神奇、以四两拨千斤的利器。我们以前老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一点。老笔头概括了一下,关键就是两句话:“谋在未发时,做在关键处”。
说“谋在未发时”,就是要对自己将要遇到的情况要做到未雨绸缪、超前思考。我们刚入职时,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有时候也许就是一个照面、一句问候而已,但人与人的差别恰恰就是在那一个照面和一句问候上。有的人因为一句不一样的问候,换来领导的追问和交流,让领导第一眼就印象深刻,有的人每次都重复着一样的问候,成为领导心中几年不变的路人甲。怎样超前思考?老笔头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本单位建设发展上最近有哪些大事,领导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哪些事情,对这些事情的相关背景要如数家珍,尤其是对一些细节最好要心中有数。如果有寒暄的机会,可以借机把某些细节提出来,一定会让领导感兴趣地跟你聊下去,接下来自然有介绍自己的机会。
说“做在关键处”,就是不要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强项,在急事难事到来时,果断出手,一鸣惊人。举个例子,材料狗们喜欢一起研究材料,大家讨论大路货的时候,不一定要插嘴,你说多了还让人觉得这个新人不谦虚,不懂得学习。但当材料推研进行不下去,中间遇到难题卡壳的时候,特别是领导在场的时候,一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能提出建设性的想法,那会让所有人烙印深刻,即使未果也不损失什么,反正大家都提不出来,也不丢人。当然,这就要求在研究某个材料的时候,要把功夫做在前面,前一天哪怕加班加点,也要把有关问题研究深、琢磨透,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最后,知道你行的领导,也得行。这讲的是“悟性是基石”。可能有的朋友觉得这个我们决定不了,表面看确实是这样,其实不然。客观讲,我们的素质优秀,领导的工作自然出彩。不然不会有下属把领导顶上去的说法。但很重要的还有一个悟性和眼光的问题,这里面的水就比较深啦。老笔头曾问过朋友圈里的两个厅级领导相关的问题,受益匪浅。老笔头的朋友圈里藏龙卧虎,大家虽然隐藏身份,但不隐藏经验,虽然屏蔽隐私,但不屏蔽思想。希望大家有什么问题,还是多在圈里、群里交流,自然会有“扫地老翁”一语道破天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