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脱贫攻坚工作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限时脱贫,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提升奔康”的要求,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二是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矛盾排查化解,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和管理工作,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以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载体,强化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益;四是以改善帮扶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为目标,因地制宜地为帮扶村出谋划策,力所能及的开展帮扶活动。力争到2020年不让帮扶村每一户每一人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真正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拥有好身子,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具体自查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以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以及16名结对帮扶人员委成员的精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真搞好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帮扶工作科学规范和有序实施。
二、“第一书记”到位并充分履职。司法局及时下派优秀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并常驻于基层一线,充分摸排、了解联系村太阳河乡松都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将收集的情况暨时反馈,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三、拟定详实计划,深入开展扶贫帮扶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帮扶活动。一是摸清帮扶村。通过与干部群众座谈,摸清太阳河松都村的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基本情况,找准制约松都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了解当地贫困户现状和致贫原因,进一步明晰工作基本思路。二是协助制定中长期规划目标。协助松都村制定帮扶规划,协调落实发展项目,积极帮助争取帮扶资金,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家庭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引导其因地制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大黄、秦艽等)、野生菌培育(木耳)、牦牛养殖、生猪养殖等种养业,使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于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带动其走上致富之路。三是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成立“走基层”和深化“挂包帮”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驻村工作组。建立党员干部联村帮户责任机制,选派年轻干部驻村开展帮扶,重点协助村社干部开展扶贫工作;走访联系帮扶户,帮助化解困难群众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四是建立完善帮扶制度惠民生。立足于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多与困难群众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劳动技能,推进落实农户种植中药材和养殖产业,带领群众参与惠民政策学习,帮助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五是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抓深入。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规划发展致富产业,帮助促进增产增收。驻村干部要协助村“两委”做好“挂包帮”精准扶贫基础性工作,与帮扶单位搞好对接联络和情况反馈,配合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
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法治氛围。一是围绕扶贫工作,优化施工环境。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涉及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干群矛盾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和复杂的经济问题将不断涌现。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就要不断创新法治政策宣传教育形式,以集中宣讲、走访了解、现场咨询的方式进行,大力宣讲与扶贫攻坚实施项目息息相关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法规政策解决自身诉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项目都是富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是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与厚爱,应该全力支持这些重点工程建设。二是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深入到学校、寺庙、乡村、企业等地大力宣传县委、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采取“迂回战术”,旁敲侧击地告诫广大农牧民群众,任何个人或集体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各项扶贫工作,促进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结合,扩大精准扶贫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三是结合各类专项主题教育活动,延伸法治氛围的触角。紧密结合司法行政系统正在开展的“作风建设和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法治宣讲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