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战略眼光、深远的战略考量、过硬的政治能力、深刻的忧患意识、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三个务必”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鲜明体现了我们党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高度清醒和坚定信心,鲜明体现了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考验的高度自信与强大能力,彰显了百年大党新时代赶考的高度清醒与高度自觉,对于党领导人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强大效能。
一、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重大命题,并对其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阐述,为我们全面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三个务必”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主线,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其内涵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解读。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科学内涵
千锤百炼,如磐初心不变;关山万重,千秋伟业在胸。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地体现了全党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赶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领导人民作出的所有努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伟大的中国梦。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一路走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优异答卷。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全党作出的重要要求,宣誓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指明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深刻阐明“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变、饱经风霜而使命永恒。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巨大成就。能否铭记并践行建党时的初心使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是我们这个世界第一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旗帜鲜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2017年的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2022年的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些重要论述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党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也是永恒的主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源自我们党对党和人民关系的深刻体认,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工作作风、光荣传统。“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两个务必”著名论断核心要义的历史传承与时代表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跌宕起伏,从来都不是直线式运动的简单过程,而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十分清醒地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认真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慎终如始地做好各项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奋斗就是实践,奋斗是实践的通俗化表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实践主要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虚拟实践等。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就是一次典型的圆满成功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向全党发出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伟大号召,激励着党和人民奋勇前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奋斗出来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匮乏的物质供给、穷凶极恶的敌人,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浴血奋战,从挫折中一次次奋起,一次次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坦然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相互交织,更加重视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无往不胜的强大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的党,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不懈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新征程上,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定力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努力奋斗。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峡谷”“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硬骨头”“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停止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一切骄傲自满、停止勇毅前行的想法都是极其危险的。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科学内涵
斗争是一门艺术,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征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是疾风骤雨、惊涛骇浪。“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上最强大政党的必然要求,是党领导人民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斗争走到了今天,也必然会依靠斗争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其革命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巨大政治优势,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都是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斗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着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以全新的方式加速展开,各种风险挑战必将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只有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有效应对了这些巨大风险挑战,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鲜明的斗争精神,为党领导人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严峻,风高浪急已是常态,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滔天巨浪。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和挑战越来越复杂,必须增强斗争本领,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勇气,同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进行坚决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走向新胜利。
二、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逻辑理路
“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三个务必”构成要素的内在逻辑、“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的逻辑关系共同构成了“三个务必”的逻辑理路。具体来讲,“三个务必”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深邃的历史逻辑、深厚的文化逻辑、深远的实践逻辑、严密的内在逻辑。此外,“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脉络与逻辑关系。
(一)“三个务必”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三个务必”生成的理论逻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三个务必”的“根”与“源”。“三个务必”的生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与丰富滋养,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个“根”,“三个务必”就成了“无本之木”,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个“源”,“三个务必”就会成为“无水之源”。另一方面,“三个务必”深刻体现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鲜明体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内在要求,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的时代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深刻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生动体现。“三个务必”在思想层面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在行动层面要求全党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二)“三个务必”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
“三个务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生成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三个务必”生成的历史逻辑深刻体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是对党的百年宝贵历史经验与中外几千年来治乱兴衰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一方面,“三个务必”的生成具有特殊的历史境遇,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为其生成提供了历史根据。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我国已经顺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使命重大,依然需要牢记并发展“两个务必”。另一方面,“三个务必”的生成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它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总结。毛泽东同志给出了我们党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苏联亡党亡国的沉痛教训从反面说明了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先进性、革命性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伟大的自我革命。“三个务必”是党在新时代一以贯之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尽管“两个答案”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命题,内涵各有侧重,但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两个答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升华,深刻体现了“两个答案”的时代要求。
(三)“三个务必”具有深厚的文化逻辑
“三个务必”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共同构成了其文化逻辑。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三个务必”的生成提供了博大厚重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三个务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刚柔并济”“和而不同”等精华,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生成的宝贵思想,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浓厚的中华情、浩然的中华魂,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历史穿透力、精神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是彰显文化自信、体现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三个务必”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优秀文化有机耦合的精神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具有博大的人类情怀与宽广的世界视野,“三个务必”吸收借鉴了人类优秀文化。因此,“三个务必”的生成离不开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滋养。
(四)“三个务必”具有深远的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引领而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思想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豪迈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历史性时刻,对全党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鲜明的实践性。“三个务必”的实践逻辑主要体现为其生成于解决新时代重大现实问题的实践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时代的需要。每个这样的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和其他的结果为基础的。”“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的宝贵历史经验,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初心使命、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经过深邃思考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对“两个务必”的时代升华与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一方面,“三个务必”是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激荡、同步交织。中华民族正处于由富变强的关键时期,矛盾风险挑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赶考”。“三个务必”是我们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能不能始终保持与担负的执政兴国使命相一致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直接关系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越是任重道远,越是前程似锦,越是前路艰险,越要做到“三个务必”。因而,“三个务必”的提出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历史的正当性、现实的紧迫性。
(五)“三个务必”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
“三个务必”三个方面的科学内涵系统全面、自成体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自洽性的有机整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战略引领,属于目标层次,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要求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旨归。“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精神品格,属于品格层次,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力量,要求全党埋头苦干、实干兴邦,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本前提。“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践路径,属于实践层次,要求全党攻克新的难关险阻,依靠斗争开辟美好未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怎么办”,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三个务必”贯通历史、现在与将来,深刻体现了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现在与未来、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有机统一。
(六)“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的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来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思想,强调坚持“两个务必”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述“两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向全党发出了“赶考”远未结束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以高度的政治远见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提醒全党不能滋长骄傲情绪、贪图享乐生活,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加速演进。“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新的伟大号召。“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集中概括与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思想灵魂。其次,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两个务必”是“三个务必”的初始基因与思想源头,“三个务必”是“两个务必”的时代传承与创新发展。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强烈忧患意识和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巨大气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二者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和一脉相承的清醒坚定,变的是更新、更高标准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要求。“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一帜相随、血脉相连,共同引领我们党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三、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新赶考向度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的必然要求,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极大地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对于党领导人民,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鲜明体现了我们党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高度清醒和坚定信心,有力彰显了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考验的高度自信与强大能力,彰显了百年大党新时代赶考的高度战略清醒与高度战略自觉。
(一)“三个务必”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斗罢艰险又出发。旭日东升,长风浩荡,惊涛拍岸,扬帆远航,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再度启航。一个背离初心使命的政党无疑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无疑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党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政党。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胜利召开,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同志,“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并提出了“两个务必”。我们党之所以穿越百年而风华正茂,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空变幻,初心如磐。在新征程启航之际,回望历史、铭记初心,彰显的是一个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与使命担当。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了“中国梦”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时代命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铭记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担当伟大历史使命,矢志永远奋斗。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坚定信念。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时代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党员干部一辈子的事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永葆生机、风华正茂、伟业长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砥砺前行。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海神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高度清醒和坚定信心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靠艰苦奋斗。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我们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唯有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新使命新任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战略眼光、战略清醒、战略自觉、战略定力、战略自信。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中国共产党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以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刀刃向内的巨大勇气锻造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这一重要论述鲜明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眼光与远大志向,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政党的宏大视野与使命担当。为着远大理想,为着重大使命,为着伟大事业,为着伟大祖国,为着伟大民族,为着伟大人民,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我们党才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的奋斗历程中,不畏艰难困苦、直面风险挑战、勇于劈波斩浪、敢于滚石上山,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奋斗精神。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变世界的行动。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扎扎实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贯彻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
“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呈现风云变幻的多面性。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底线思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前进道路不可能畅通无阻。越是在取得胜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谦虚谨慎,越是要有波澜不惊的战略定力,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只有牢记“三个务必”,不断增强党的政治能力,才能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三)“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考验的高度自信与强大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伟大斗争在“四个伟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动力牵引。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胜利,是党的鲜明品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荆棘满布,甚至会经常出现疾风骤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激励全党同志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这一重大论断是对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全面深刻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深刻启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其发展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因而,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是长期的,这个过程将伴随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在走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新时代赶考之路,其难度之大,世所罕见。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历史业绩。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依靠斗争走向今天,也一定会依靠斗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四)“三个务必”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赶考的高度战略清醒与高度战略自觉
10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行进在新征程上,前景光明同时前路艰险。一方面,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时期;另一方面,我们党领导人民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这样的道路前所未有,这样的征程充满挑战。越是形势复杂严峻、任务艰巨繁重,越要牢记并践行“三个务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人格力量的生动体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要始终铭记“三个务必”,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新征程上展现新的更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赶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历史性考试还远未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永远在路上’的劲头。”我们要树立历史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等新时代思维方式,从历史和现实中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也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清醒认识,还要有“勇气先登势无敌”的巨大胆魄,更要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的高度自信。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前进。从全面执政全国的“赶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赶考”,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赶考”,“答卷”的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永远在路上。今天的中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穿越百年风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坚定不移,已经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成为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同志们,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胸怀千秋伟业,百年精彩序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著名对话: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郭沫若的“甲申对”,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在西柏坡的“赶考对”。三次对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要以“赶考”的心态,把人民作为党的“答案”的“阅卷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通过长期执政守护好人民的江山,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