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列为全党必须牢牢记住的“三个务必”之一,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这为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充分认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把党的斗争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一、深刻认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斗争,绝不是简单的可有可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做好当前工作、推进伟大事业、完成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一)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重要政治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论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上,还是在其他重要场合,围绕“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例如,2012年11月17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2022年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要带头发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重要政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马克思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斗争,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在斗争中找到的。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以发现,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标识,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命力所在。《共产党宣言》全文数十处用到“斗争”一词,充满了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诞生、斗争中生存、斗争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发扬斗争精神的伟大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中不断践行、丰富和拓展着“斗争”这一概念。依靠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快速推进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路走来,“斗争”二字总是与中国共产党相生相伴、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恐怕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到了今天,想要赢得未来,则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当前,从世情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冷战思维回潮,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没有硝烟的战争时刻上演。从国情看,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来,斗争领域越来越广且更加复杂,风险也会逐步增大。从党情看,“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稍不注意就会反弹回潮、前功尽弃。在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主动仗,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客观的、普遍的和长期的
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促使矛盾有利转化、实现共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是由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斗争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常态,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客观的、普遍的和长期的。一是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实现伟大梦想,朝着远大目标前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二是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无处不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也是无处不在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斗争范围和斗争对象的广泛性。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范围和斗争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消除金融领域隐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等等,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多方面的斗争。例如,“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军事斗争”“反腐败斗争”,等等。这些是从字面上直接提到的斗争,有些在字面上没有提到斗争,但在实际意义上也是在讲斗争。例如,“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等等。可以说,涉及治国理政、治党、治军、外交等方方面面重大部署安排的二十大报告,整篇充满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并不局限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而是全面的和全方位的,贯穿于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其中既有看得见的有形斗争,也有看不见的无形斗争,例如思想观念斗争、文化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等;既有党内斗争,也有党外斗争;既有国内各条线上的斗争,也有国际外交斗争;既有敌对斗争,也有人民内部矛盾的斗争,等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领导的一切领域,都面临着矛盾斗争,都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争取斗争胜利。三是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无时不有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将产生,矛盾是无时不有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也是无时不有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的长期性。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虽然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具体的斗争目标和任务有所不同,斗争的特点也有所改变,但斗争贯穿始终,斗争始终不变。如果停止斗争,放弃斗争,不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们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起来,党和国家事业就不可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离不开斗争、斗争将一直伴随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完全人民性质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什么性质的斗争?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我们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斗争是最大公无私的完全人民性质的斗争,而决不是其他什么性质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式。
三、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把党的斗争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绝不只是一个口号,它蕴含着非常明确和丰富的新时代实践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切实把党的斗争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一)站稳人民立场,把握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斗争的立场和方向是第一位的根本性问题,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如果出现偏差,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一是站稳人民立场,确保党的斗争性质始终不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同样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这个根本的政治立场,在斗争中坚决维护和捍卫人民利益。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第一标准,以此来衡量斗争是否大公无私,衡量斗争的是非、功过和纯度,确保斗争性质始终不变。如果在斗争中掺杂了私心杂念、小团体的利益,甚至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大搞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或者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的代言人、代理人,必然导致斗争发生质变,危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二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斗争方向始终不偏。党的政治建设是管根本管方向的,决定了党的斗争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斗争方向始终不偏。
(二)坚定斗争意志,敢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坚定斗争意志,敢于斗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压倒一切的精神气势夺取斗争胜利。一是要克服回避矛盾、不想斗争的思想。在面临重大困难风险挑战时,一些人会产生惰性,有些人不想斗争、总想过太平日子;有些人消极懈怠、回避矛盾、贪图享受;有些人得“软骨病”、患“恐惧症”,这些都是不切实际和无济于事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时刻加以防范和克服,坚决不让这种消极思想占上风,在重大风险和强大对手面前,主动迎战、坚决斗争,决不逃避退缩、妥协退让。二是要树立顽强的斗争意志。中国共产党人是奋发进取的先进分子,不但自己要敢于斗争,而且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各种斗争。因此,共产党人必须树立顽强的斗争意志,增强斗争勇气,不畏艰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努力做到再大的困难都难不倒,再大的风险都不惧怕,越斗越勇。在关键时刻,就是豁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也要争取斗争的胜利。三是要鼓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斗争。要鼓励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举旗亮剑,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要在斗争实践中加强干部斗争精神的养成,提拔任用具有斗争精神的干部,把推诿扯皮的“圆滑官”、得过且过的“太平官”、爱惜羽毛的“老好人”排除在外、调整下去。要健全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作为、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四是要坚持按原则办事,不搞一团和气。共产党人讲斗争,就要讲党性,坚持按原则办事,不搞一团和气。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党员干部要去除“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思想,坚持按照原则、纪律和规矩办事,营造健康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是要做到不怕得罪该得罪的人。例如,在反腐败、与不正之风的斗争中,都不能怕得罪人。我们的本意并不是一定要得罪人,我们的本意是要通过反腐败斗争,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不让党内滋生腐败现象,通过与不正之风的斗争,不让“四风”在党内滋生蔓延,我们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更是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
(三)增强斗争本领,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仅仅敢于斗争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斗争本领,注重策略方法,提升斗争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斗争精神转化为巨大的实践伟力,从容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取得最大的斗争实效。一是要加强干部斗争本领养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一支具有高超斗争本领和斗争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斗争本领和斗争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斗争实践的磨练中养成和提高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经风雨、见世面,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干部斗争本领的养成,“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让干部在斗争实践中磨炼斗争意志、学习斗争策略、掌握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导向树立起来,贯穿于干部培养、考核、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对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干部,要大胆使用,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对敢于担当斗争、善于斗争、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要强化斗争教育、养成斗争习惯、营造斗争生态。二是要注重斗争策略方法。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斗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全局观念,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矛盾斗争,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方法和艺术;坚持发展观,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斗争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斗争智慧和斗争策略,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和汲取这些斗争智慧和斗争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斗争本领、能力和艺术。要把握好斗争和团结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要贯彻落实好党的统一战线,在斗争中讲团结,在斗争中求合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共赢。在解决党内矛盾中要坚持运用好“四种形态”、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等方法艺术,同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行为进行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做到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能抱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发扬斗争精神,把党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一是牢固树立长期斗争思想,争取更加成功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当一个目标实现之后,新的目标又将出现,新的斗争又将开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长期斗争思想,放眼未来,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争取更加成功的未来。二是努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时刻保持旺盛的斗争意志。中国共产党虽然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也已经融入党的基因和血脉之中,但是,由于长期执政,一些党员干部就容易产生精神懈怠,出现斗争意志衰退弱化现象。例如,有的同志怕苦畏难,碰到难题往上交往下推,遇到问题矛盾绕道走;有的同志为了个人利益,搞一团和气,做“开明绅士”,当“好好先生”;有的同志不愿斗争,只想做太平官、安稳官,等等。因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并大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旺盛的斗争意志,确保将党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同志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锐意进取,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