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网最新一期《总书记“公开课”》聚焦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重要论述,直面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标本兼治的具体举措,身体力行作出了许多生动示范。
一、什么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官僚主义则属于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表现为“独断专行、专横跋扈”的观念与意识,也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的不当行为、作风和做派。
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何屡禁不绝?
中央三令五申,为什么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还是屡禁不绝?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导致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假”,是一系列的“假”。用假面具树立假形象,用假形象包装假政绩。表面上干的一本正经、轰轰烈烈,将重点放在了工作以外,而忽略了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其实这样的假政绩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纯属劳神费力,劳民伤财。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都深恶痛绝。他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大敌”是什么样子?习近平总书记连用5个“有的”,作了生动的描述:
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
有的地方要求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把精准扶贫搞成了精准填表,用纸面数字来展现所谓扶贫成效。
有的工作拖沓敷衍,遇事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问题,一点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
有的拍脑袋决策,搞家长制、“一言堂”,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
有的地方问责泛化滥用,动不动就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甚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四、怎样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怎样破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一顽固“疾病”?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指出,这些问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他要求,要聚焦突出问题,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我们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首先,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当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把“层层抓开会”变成“层层抓落实”,真正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其次,要突出问题导向。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作了多少表态、发了多少文件,而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否真正落实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否切实解决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否坚决纠正了?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长效机制。
最后,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群众的感受和评价,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在工作中务求实效,杜绝假形象假政绩。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切的地方抓起,以实打实、心贴心的举措造福于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彰显新担当。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广大党员、干部以良好作风干事创业,在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