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理解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注意区分思政课的本质与现象。思政课的现象体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等,这些现象会随着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发生变化。理解思政课的本质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从思政课的性质来确定思政课应讲什么道理这一根本问题,它不同于思政课现象那样复杂多变,而是具有稳定性。因此,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价值蕴含和实践指向对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蕴含的性质与道理
“从理论上讲,‘思政课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本质,二是教育教学本质。”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关怀下开展教学活动,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并通过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道理来体现。同时思政课又是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它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具有教育性,通过讲学生成长发展的道理来体现。
1.思政课立足政治性讲党治国理政的道理。思政课具有特殊的课程性质,即鲜明的政治性。从政治功能来看,思政课具有立德树人的特殊功效,思政课的落实与成效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从思政课的部分授课内容中能够知悉思政课的政治功能:思政课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至关重要;思政课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十分必要;思政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思政课也承担着与形形色色社会思潮作斗争的任务,防止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消极文化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政课要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道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治国理政思想,为思政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思政课要讲好党治国理政的道理,从历史逻辑上讲清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成就,从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深化学生对党的认识,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重大命题;从理论逻辑上讲清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成果,讲清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党治国理政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逻辑上总结党百年治国理政中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讲清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布局,特别要讲清楚新时代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战略规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全面阐发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治理之道。质言之,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政课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来讲道理,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党治国理政的道理。
2.思政课立足教育性讲学生成长发展的道理。思政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教育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思政课的教育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思想上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和对学生群体的要求。同时,思政课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已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为实际行动,使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防止行为失范。思政课的教育性决定了思政课要讲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道理。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勇于表现自我,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但是他们也易受环境影响,情绪情感不够稳定、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在学习和成长中容易陷入困境。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和成长中的困惑,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点,思政课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和思想动态,在必要时进行积极干预,帮助学生解决理想与现实和个人与社会等矛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都要求思政课讲清讲好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道理。
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教育性不可分割,两者是互相建构的关系,思政课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时,也在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发挥着教育性功能。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用先进的思想理论铸魂育人,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与祖国同行,使学生在扎根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这是一个漫长的育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讲好道理,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十分关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对思政课政治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的深刻感知。
二、“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体现的价值意蕴
明确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是对思政课性质和功能的深刻感知,是对思政课根本任务的进一步理解,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素质认识的深化。
1.深刻感知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前提保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教育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主张,并且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阶级性、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阶级性、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这种属性规定了思政课的性质和内容。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为学科基础,又承担起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政治,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也必然离不开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这些论述更加明晰地彰显了思政课的政治性,讲故事其实就是在讲道理,就是讲思政课的内容。因此,“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蕴含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深化了对思政课政治属性的认识。
2.深入理解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思政课既“立德”又“树人”。“立德”就是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是要求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讲清楚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更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守公德”是要求思政课引导学生遵守和践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道德。为了使学生“守公德”、养成社会主义道德,思政课必然承担起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的任务。“严私德”则明确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作风的任务,使学生遵守公民的基本规范。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讲好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思政课“树人”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思政课需要对党的知识进行讲授,讲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向党靠拢。另一方面,拥有扎实学识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思政课讲道理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思政课不仅要在理论课上讲道理,还要在实践活动、课外活动、职业培训中讲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业务能力。
3.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号召学校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给予思政课深切期望,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作出了硬性要求,对高校聘用思政课专职教师规定了两项重要条件:一是中共党员,二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2019年3月18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要求,并把“政治要强”放在首位,突出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被放在第一位,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知识素养提出了客观要求,这表明思政课讲道理“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总之,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重视其政治素养和知识素养。思政课教师这两种素养反映在教学中,则表现为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知识属性,因此,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深刻认识。
三、“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凸显的实践指向
思政课的政治性、教育性决定了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讲道理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信任、同向而行。同时,为了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实效性,又要注重讲道理的方式方法。
1.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思政课讲道理需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明确政治方向。思政课教师要从政治上看问题,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在讲道理时,坚持什么、维护什么和反对什么都要做到旗帜鲜明,这是思政课讲道理的第一要义。同时,思政课的教育性决定了思政课以学理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思政课讲道理以透彻的学理向学生传授丰富知识和铸就理想信念,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基础,这是思政课讲道理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处理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关系,是思政课讲道理的客观要求。一方面,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第一的原则,在政治框架下讲学理,无论是讲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还是讲学生成长发展的道理,都要守住政治底线和政治红线,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思政课讲道理要以理服人,以学理分析回应政治关切,以学理分析讲好政治道理。思政课能否用好科学性、逻辑性的学理知识,直接关乎思政课能否讲好道理。
2.思政课讲道理要注重师生互信构建。
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师生互信构建是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各种错误思潮,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信念。思政课教师不只是“经师”,还是“人师”,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成为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传道者”,提升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威望,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青睐。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诉求并及时作出反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深厚的仁爱之心感染学生,真正进行爱的教育,让讲道理变得有温度,强化思政课讲道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对知识的渴望是思政课讲道理的动力所在。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渴望快速成长、渴望融入社会、渴望探索更为广阔的空间,这都可以归结为学生对涉猎新事物和追求新知识的需求,这是学生群体对思政课教师的期待和对思政课教师讲好道理的客观要求,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升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是一种激励。因此,关注学生诉求,注重师生互信构建是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环节。
3.思政课讲道理要讲究方式方法。
方法影响效果,思政课讲道理的成效如何,思政课所讲的道理能否为学生所理解、接受,这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的业务素质的考验,也对思政课讲道理的方法提出了要求。掌握方式方法,是思政课讲清、讲透、讲深道理的关键。
首先,立足实际找寻素材,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吸引力。思政课讲道理需要立足实际、关注现实,既要“回头看”,与以往的实际相结合,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经验相结合;又要关注当下,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舆论热议,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还要尽可能“向前看”,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总结起来就是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中找探寻思政课讲道理的生动素材,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从未来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吸引力。
其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感染力。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榜样是崇高道德品质的标识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改革先锋是崇高的榜样,也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鲜活素材,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可学可做、可追可及。思政课要注重从榜样中发掘素材,让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现身说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能够使榜样的力量与思政课同频共振,以此鼓励学生向先进学习、向榜样靠拢,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而具体,并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素材,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感染力。
再次,寓情感于教学,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亲和力。思政课教学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实践活动,思政课讲道理要“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和讲道理,真正热爱马克思主义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讲马不信马”“讲马不懂马”。要热爱党、国家、人民、教育事业和学生,把这些爱外化为讲道理的动力,用爱来讲道理,用爱来感化学生。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讲道理时,要善于选用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素材,运用感人的事件和人物讲道理,触动学生心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