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着眼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走好“必由之路”。
一、推进历史文化传播,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事业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但根植于世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亨利﹒杜南作为创始人,其人道思想不是天生就有的,参与索尔弗利诺战场救护、提出“两个设想”、推动设立伤兵救护国际组织,也不是突发的其想,而是受文艺复兴等西方文化思潮和家庭的长期熏陶和影响而产生的。从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登陆与发展来看,也是理念先行、文化传播的结果。纵观红十字运动的诞生与发展全过程来看,红十字运动之所以能遍及全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三大国际组织之一,正是因其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的结果。
红十字文化由红十字组织的性质宗旨、使命任务、价值追求及遵循的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及标志等构成。红十字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核心要义就是3个词4个字,第一个字是“人”,即以人为本,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倡导人道主义精神;第二字是“爱”:即呼唤爱、倡导爱、践行爱,力争实现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最后两个字是“生命”:即尊重生命、守护生命,在生命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幸福和尊严。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首要的是要增强红十字文化自信自强,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文化,让更多的人认同红十字文化,进而参与红十字事业之中来。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在推进红十字历史文化传播上做了不少工作,如建立全国首个红十字历史陈列馆、成立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运动研究会、设立南市难民区纪念碑,推进建设一批博爱广场、文化公园、博爱一道街,每年坚持开展传播师资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活动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红十字四烈士陈列馆”、“红十字宣传大使”史量才故居、奉贤红十字路等历史文化遗址建设,力争形成上海特有的红十字历史文化名录。继续举办好传播师资培训班,打造一批骨干师资。突出抓好新技术、新媒体的学习运用,不断提高传播工作的能力水平。在原有的红十字故事创作讲演活动基础,筹划推出红十字TED活动,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增强红十字历史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立足当下发展实际,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红十字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群团改革,服务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开放大局,红十字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可以说十年的快速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在红十字系统生动实践的成果。
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发展理念就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构建并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一是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群团改革。认真研究、廓清、优化地方红会与基层红会;会员与会员单位;理事与理事单位等构成、及其职责、权利、义务、管理、服务等方面内容,增强各成员、各单位在红十字事业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从而聚起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巩固发展品牌项目。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对红十字会来说,我们的产业就是法律赋予的以“三救三献”为重点的核心业务。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总会和各省市红会都形成了一系列品牌项目。如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博爱申城”志愿服务、“博爱申城、你我同行”主题宣传、博爱家园建设等。它们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要优化品牌项目内容,加大品牌包装宣传力度,积极构建主题明确、身份鲜明、群众欢迎的红十字特有的系列品牌项目,提升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品质。
三是深化博爱家园建设。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让老百姓看得见、想得着、感受到,是检验红十字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要加大红十字服务站点建设,在实心化、便民化、常态化上多下功夫,更好地发挥各站点人道传播、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生命体验等方面的功能。要继续丰富博爱家园建设内涵,将形式、内容、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让红十字走到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感受到红十字的温度。
四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对红十字会来说,组织弱小、资源贫乏,发展不平衡,尤其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方利源,以更加开放主动的姿态,在项目设置、工作开展、文化传播等各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赢。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校区、院(医院)区、社区”三区联动,推进长三角地区红十字工作协同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加快数字红会建设,提升事业发展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中国红十字运动虽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红十字会从卫生系统独立出来、理顺管理体制也就20年左右的时间,管理体系、工作模式、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还处于较为初始的状态,工作中忙、乱、堵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向“数字红会”转型发展。
要加大数字红会的投入。积极争取将红十字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和各省市信息化建设规划之中。在争取经信委、财政等部门支持的基础上,定向募集一批资金,举全系统之力,集中开发建设上通下达、左右到边,综合管理、便民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将相关的人、财、物等各环节纳入其中,将电脑端、移动端、物联端融合成数字“一张网”,做到“一键速达”,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达到总会提出的“网上红十字会”建设目标。
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第一资源。对红十字系统来说,也是如此。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制订完善人才优先政策,利用多种途径,将信息化人才吸引到红十字系统中来、为红十字事业服务。要积极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企业结对,开展救护培训、志愿服务、帮困救助,用人道的力量感召、培育一批红十字事业的粉丝,助力“数字红会”建设。同时,要加强红十字系统工作人员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运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能力水平。
要加力“数字红会”的应用。“数字红会”的基础在建,关键在用。要着眼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围绕红十字会核心业务,推广运用数字技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不断加强网站、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等建设,形成了系统网站矩阵、微信矩阵,实现了互联互通、“一键批发”、公开透明,红十字故事、红十字声音传遍了千家万户,群众对红十字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有了显著提升,红十字事业呈现出了盎然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