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学风透视作风,学风折射党风。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将学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毛泽东提出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到习近平总书记将学风问题看作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学风建设始终如一的重视,凸显出学风建设对于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生成逻辑、战略架构以及实践方略,对于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强党兴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生成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学风建设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党的学风问题,为全党端正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从理论生成、历史脉络和现实要求三个维度科学认识党的学风建设的生成逻辑,是进一步把握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理论前提。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的内在规定
马克思认为,共产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要以系统掌握科学理论为前提,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这一论述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即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所指出的“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及“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就是要求共产党人要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将马克思主义当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手,而不考虑复杂的现实,将寸步难行。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正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列宁才得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找到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的本质要求。
毛泽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的创立者,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首次阐释了“学风”的概念,并将学风问题视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风”“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以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带领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学风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从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历史任务出发,对党的学风建设作出了符合实践与时代要求的新阐释,将党的学风建设视为关系党兴衰成败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思想,而且推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并形成制度以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学风,指明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学风建设的深刻意蕴与具体要求。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经验传承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时刻保持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上的清醒,是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历史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与反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斗争,逐渐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对比,深刻认识到: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基础上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对学风的探索初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由于坚定马克思主义学风,弘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崭新篇章。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以实际行动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客观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条件,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政策,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客观阶段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胜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接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推动党的中心工作不断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旗帜,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破除思想禁锢,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实际问题,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开辟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现实逻辑: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弘扬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能够充分发挥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引领与支配作用。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一,思想建设是贯穿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为政治建设确保正确方向。党的政治路线是否正确,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否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第二,思想建设使组织建设具有基本组织原则。党的组织要汇聚力量,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思想建设强化党员组织观念。第三,思想建设为作风建设奠定理想信念基础。思想在内,作风在外。优良作风不是自发产生而是在理论塑造下逐步形成,只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才能产生优良作风。第四,思想建设为制度建设提供观念支撑。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同向发力,思想建设可以在思想上引导党员树立法律意识、制度意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第五,思想建设是廉政建设的精神指引。长期执政条件下,通过思想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抓住“不想腐”这个根本性问题。作为贯穿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首要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问题。一旦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就会出现思想上“总开关”松懈,政治上“左”右摇摆,组织上与党“离心离德”,作风上腐败变质等问题。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巩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需要依靠学风建设推进思想建设铸魂工程走深走实。因此,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育广大党员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使广大党员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执政本领,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战略架构
党的学风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重要抓手。新时代,要把握住党的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要求、战略关键、战略核心,推进党的学风建设迈进新征程。
(一)战略目标: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未来”
重视学习,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将理论学习的优势转化为本领优势,推动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共产党人更好“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使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起决定作用的是加强党的执政本领,而学习是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党能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正确认识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利用科学理论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果“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如何在“三变”之中科学回答“四问”,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是党给出的一个重要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学习,以科学态度对待真理,以真理追求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接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当前,全党正在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目的就是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掌握运用,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深悟透,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从开辟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推进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推动事业进步。未来,中国共产党要在引领时代进步中保持先进性,就要高举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旗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实际工作,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二)战略要求: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前提基础。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左”或右的错误,都是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出现偏差导致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创造性运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既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根本观点以及基本特征等,还要弄明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命运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作出了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从被党镌刻在党的旗帜上开始,就紧密地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结合在一起,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从来不单是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学理,更将其视为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锐利思想武器。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走向未来,中国人民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而理论联系实际正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关键在于应当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在全面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前提下,在实践中搞清楚哪些是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弄明白哪些是被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个别结论,根据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加以发展。做到在坚持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坚持,而不能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立、割裂开来,既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经院”化倾向,又要否定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三)战略关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
党的学风建设的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动态分析各阶段的具体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回答理论与实践问题。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所蕴含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会变,变了就丢了根本,就失去其自身的科学性。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坚持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并根据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新思想新论断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新时代创造性运用的成果。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着重点是着眼实际,要分析把握好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实际是具体的、复杂的,而理论是一般的、原则的。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脱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能是一般原则的抽象,将这种抽象当作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武器必然会导致失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根据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实践,才能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有所作为。
再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是深刻把握“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核心实质与“可变”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内涵的理论判断。基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具体结论,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在新征程中必须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经验,教育党员,指导实践。
(四)战略核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党的学风建设最终要落脚到推进实践发展与党的理论创新上。
问题导向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载体。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回答用什么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科学指南。其次要回答理论与实际联结何以可能的问题,问题导向是将理论与实际联结起来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问题导向就是从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不做无用功,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倾向,主观主义的实质“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其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本对立,不能为马克思主义学风所兼容。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要方法论,以问题导向为载体,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构筑新时代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要坚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升华的理论经验才符合实践发展要求,只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保证党的理论武装与时俱进。基于我国所处的客观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等,衍生出一系列重大的实践问题。面对其中许多以往没有出现过或者尚没有成熟经验处理的难题,党的理论创新就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问题意识始终发挥其独特作用。这种问题意识不断激发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分析问题性质以及问题之间的普遍联系,形成规律性认识与理论升华,不断创造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新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的加速迭变,以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为抓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与勃勃生机。
三、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依旧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制度等方面加强党的学风建设。
(一)深入调查研究以掌握实际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也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理论可以高于实践而绝不能脱离实践。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内容依托于实践而具有无限性,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办法穷尽客观世界的一切内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般规律需要在调查研究中加以印证,调查研究越深入,对客观实际的把握就越清楚,就越能坚持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光辉名篇。他在调查研究中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现状,科学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从而阐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与教条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等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调查研究能够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正确的调查研究能推进党的学风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调查研究带来的危害不比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危害小,甚至更具有隐蔽性。一些“调研秀”“问题秀”“成果秀”等调查研究方式违背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如果以此作为决策依据,不仅会产生打着落实学风旗帜违背学风的不良倾向,还会影响党和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出新的部署,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调研,为新形势下扎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与规律,把握住现实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学风。
(二)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在贯彻党的学风建设方面具有示范性、带动性,推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领学促学是抓好党的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新时代学风建设之所以要抓住领导干部,一是因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推进党的工作必须从领导干部开始抓起。根据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党的基层组织506.5万个。党员基数庞大,基层党组织数量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队伍的现状。党的学风建设需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通过领导干部的引领带动广大党员把思想、行动团结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中。二是领导干部的领学促学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延安整风正是首先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整风学习开始,再扩展到全体党员,通过高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思想提升营造全党的良好学风。三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一贯要求。当前正在进行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对象就是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文件的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为全党作示范、立标杆、带好头。”这既是对中央领导的学习部署,也是对抓好领导干部领学促学的方向指引。首先,要让“关键少数”瞄准靶心。领导干部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领导干部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将地方工作的发展与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密切衔接起来。其次,要让“关键少数”沉下身子。中国共产党人最讲认真,领导干部认真领学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普通党员的学习活动才能紧随其后,取得实效。领导干部认真的关键在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党的创新理论、会议精神以及主题教育等率先领会领学。最后,要让“关键少数”学以致用。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共产党员是不能够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不是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抓好了“关键少数”的工作,就能把学习责任与氛围传导下去,带动“绝大多数”,实现学习的“全员覆盖”。
(三)善于全面学习以增强执政本领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党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围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解决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顺利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通过学习增强本领以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过去掌握的方法是对过去工作的经验总结,用过去的方法解决新形势的问题容易走向教条主义,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新要求相比,过去学的本领是有限的,善于全面学习新知识新本领新能力是提高新时代执政本领的重要方式。学风建设除了要求对党员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进行塑造,还要丰富学习内容以确保党指导工作的理论富有层次性与广泛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首先,应当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上的具体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活动的行动指南,国家法律法规是规范党员行为的红线。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才能以良好的政治素养做好工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其次,要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吸收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劳动价值论等一系列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这给我们以现实启迪。在学习理论、知识中,要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经过实践确证的科学理论观点,研究借鉴对做好工作有益的知识体系,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之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再次,要学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新胜利,就是善于从历史中获取养分。通过学习历史,能够明确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脉络与历史经验,从而深刻掌握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之路。
(四)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以落实制度保障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学风建设要紧紧依靠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虽然我们党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党内学习制度,但实践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使党的学风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因此,要立足实际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推进党的学风建设各项工作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党的学风建设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逐渐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培训制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等主体覆盖面广、涉及内容深、持续时间长的党内学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将学习制度建设纳入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推进党的学风建设迈进新征程。为更好地推进党的学风建设,中共中央继承了党的历史上制定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学习培训阵地建设管理制度、学风建设制度等学习制度,还相继修订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年)、《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年)等涉及党员干部学习的条例、规则,实现了党内学习制度建设的体系化、长效化。在坚持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与经验成效的同时,还要结合地区、单位实际情况实现学习制度的创新,真正落实各项学习要求。针对地方学习制度科学性缺乏、量化缺失以及只挂墙上、问责不力等问题,应严格遵循学风建设规律,对落地困难的制度进行制度再造,形成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的制度体系。一方面,在“关键少数”上出力,党委要真正落实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集体学习制度,健全党内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另一方面,要落实考核评估制度,对于学习过程、成果要有对应的考核指标,完善奖惩机制。如很多基层党组织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引导基层党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理论学习,在“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上对学习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物质与精神激励。同时,要避免将学习变成“软指标”,真正考察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方面的表现,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