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周刊》杂志曾主办过一期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在众多选项中,“微”这个字脱颖而出,当选为2012年的年度汉字。也是从这里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进入了网络时代,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仿佛出生便成了我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到现在12年过去了,万众期待的“5G”时代已走上舞台,可以说,“足不出户看世界”的全民“微时代”已经到来。那么,什么是“微时代”?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该怎样应对?今天,我就这三个方面问题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微风吹来惹人醉—— “微”风徐来
什么是“微时代”?它有什么特点?百度百科解释,所谓“微时代”,是以微博等新兴媒介为代表,以短小精炼为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当代作家木心的《从前慢》中“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贵族式浪漫场景已无法复现,信息的过剩不知不觉中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微时代”。
(一)见“微”知著——小小身材“大肚量”。相比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以“微”著称,往往不受时间、地域、成本等限制,呈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短短140个字就可以完成一篇紧凑的小说:一台DV、一部手机、一个想法、一点创意,就可以完成一部电影。你可以足不出户,只需轻点指尖,就可尽收家事国事天下事。在“微时代”,长篇大论已经不流行了,人们更愿意惜字如金,在140个字内解决问题。北大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曾风趣地说,微小说像女孩的裙子,“越短越吸引人”。当红作家闻华舰的《围脖时期的爱情》就是用很短的篇幅连载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令读者回味无穷。
(二)无“微”不至——世界与我“零距离”。时至今日,世界上最著名的鲸鱼已不再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笔下的《白鲸》,而是在座的你我他,在“微时代”,我们除了都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微鲸”。成长于互联网崛起环境下的年轻人被称为“微鲸一代”。如果把网络看作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海,那么“微小”、“碎片”是它的形态,从底层涌现是它的本质。“微”与“鲸”的结合,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处处都有“微鲸”在游动掠食,当它一夜之间长大并浮出水面时,就会爆发出让人惊叹的影响力。伊朗“绿色革命”就是一场“互联网的狂欢”,在这场抗议示威活动中,德黑兰封锁了手机短信传送并屏蔽了若干网站,但故意推迟其固定全球网络维修计划时间的推特提供了“神奇的”平台,由此,德黑兰大选之后的骚乱信息像野火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疯传,进一步激化了伊朗国内矛盾。一场远在万里之遥的他国内乱扩散为世界性的讨论话题,互联网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人“微”言“清”——人人都是“麦克风”。微工具的出现让人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话语权,都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记录生活。就以“5.20”来说,在座的各位要么过足了发狗粮的瘾,要么吃够了被喂狗粮的苦。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如今已全面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与传统媒体“我说你听”不同,新媒体给予用户足够的主动性和话语权,更提供了分享的可能性。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胡锡进观察”微信订阅号等,都是通过新媒体来分享自己的感悟,而我们读者也可以在评论区回复,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险象丛生令人忧——“微”机四伏
“微时代”信息包罗万象,可谓是非交织、真假难辨,借由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围观世界。然而,由于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和平台环境的复杂性,每天也都上演着惊心动魄、千姿百态的戏码。
(一)注意!国内骗子已复工。自疫情结束,骗子开始“居家办公”,这些人利用疫情寻找规律,微信、QQ、短信、电话等各种渠道无孔不入,各种诈骗手段重出江湖,骗术不断升级。有的诈骗分子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以事主违法贩卖口罩为由进行诈骗;有的诱使事主网购伪劣防疫物资或者干脆收款后玩失踪;有的冒充老师,混入家长群,打着“预习、缴学费”等幌子,骗家长的钱;有的假冒慈善组织募捐或者冒充航空、旅游公司通过退改签手续骗钱,更有甚者直接假称事主亲属感染要求垫付隔离治疗款项。同志们,企业复工了,生活秩序正常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完美了,你看,骗子就还没有安分下来。
(二)关注!国外媒体已放饵。疫情期间,国内骗子尚且没有停工,国外媒体就更不会消停。湖北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第一个向体系外民众传播疫情信息,提醒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被称为疫情“吹哨人”。但不幸的是,李医生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了,对此我们都很痛惜,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但事实证明,我们错了。部分西方媒体蓄意抹黑我国,歪曲事实,断章取义,以李医生因传播疫情信息而被公安局传唤事件为借口发难,2月9日,被我们称为“英国吹逼公司”的BBC王牌主播安德鲁•马尔在对我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进行专访时指责我国“一直在试图掩盖真相”,李文亮被公安局传唤是否正确我们不做讨论,但西方媒体明显将此事作为一只“鱼饵”,投放在国内论坛中供人讨论,发酵舆情。事后,尽管相关部门就此事做了澄清,但真的能够澄清的很彻底解决所有后遗症吗?我在武汉工作的一个医生同学,曾在聊天中对我说,她不相信武汉政府,我当场失语,不知道该怎么聊天,匆匆结束了对话。同志们,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类似的鱼饵还有很多,我们万不可轻信讨论,要牢记自己的身份使命,永远跟党走。
(三)聚焦!西方思想已上色。香港“占中”,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在香港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暂停后,反动分子依旧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至今香港修例风波仍未完全解决。而在每次的暴力示威活动中,都明显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组织性,例如协调示威策略、提供大量汽油弹及设计相若的防毒面具,以及大量镭射笔的使用。且在示威活动中,部分自称“网媒”的不明身份“记者”刻意站在警方防线前,分隔示威者和警方,对警方执行职务造成严重困难。在整个修例风波中,西方媒体不遗余力宣扬所谓“人权”,肆意歪曲暴动事实,丑化香港警方,并利用互联网将多宗死亡事件归咎于警方,以煽动不明情况的示威者,但事实上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指控。从香港修例风波中我们可以看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互联网上的微平台则是煽动舆情的最佳“舞台”,对此,我们必须警惕,不乱评、不乱议,安心听党话才是正道。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微”情规避
希拉里曾说:“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最有影响力的资产,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这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尽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面对“微时代”的奔涌浪潮,我们每个人都已是其中的一员,躲不开、避不了。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微时代”呢?
旗帜指引方向,理想凝聚力量。我们作为党员要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为党的理想而奋斗,真正做到忠诚于党。“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20多年来,始终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不放弃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他说:“不管是中期还是晚期,我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我就不停地学、不停的写、不停的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反观部分同志受西方思想隐形侵蚀,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盲目自豪,认为这是“大国地位的体现”,更有甚者,对撰写《零八宪章》、鼓吹暴力革命以颠覆国家政权的刘晓波被授予10年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发出了“总算有中国人获诺贝尔奖了”的感叹!这是多么无知的表现啊!身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微时代”,我们只有坚定信仰,对党忠诚,才能外塑形象、内抵侵蚀。
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是你,是我,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微时代”是网络全面革新的时代,这里有全新的战场,透视时代迷雾,需要的是理性;应对时代挑战,需要的是忠诚;抢占信息阵地,需要的是担当。让我们一起迎接“微时代”,做一名正能量的传递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