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宏伟目标,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提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新要求,强调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二十大党章也明确提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将其作为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斗争精神的弘扬和斗争本领的增强多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之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一、领导干部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愈加复杂严峻,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社会已经进入风险易发高发期,面临点多、面广、可能集中爆发的各类风险的严峻考验。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国家各领域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传统的优良作风,还是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世界形势、国家发展的任务目标和自身建设的现实问题作出的主动选择。
当前,世界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全球大变局的新阶段。国际冲突和地缘政治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如果缺乏风险意识,对破坏性风险的累积缺乏警觉,一旦风险不断积聚、集中释放,酿成系统性颠覆性的风险,就会导致危机全面爆发。我们面对着十分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坚定弘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干部斗争本领显得十分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准确分析了当前世界的形势:“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较之以往,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国家发展进入了风险与机遇并存、发展中不可预期风险增多的关键阶段。党的领导干部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的决定性力量。新形势、新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时代需要,要求领导干部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和斗争意识,善于把握复杂的世界局势,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与预见性。“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切身体会到斗争勇气不足、斗争本领不够带来的危机感,在实际斗争中不断练就过硬本领,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进入集中显露时期。挑战和难题、隐患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制定精准的对策予以防范和化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客观分析了中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其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正在带领全国人民破解一系列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新出现的问题,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而党的领导干部敢于斗争精神的发展、善于斗争本领的增强是我们的事业继续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前提,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高水平本领和高抗压能力。
从我们党走过的一百多年历程来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面临的各种斗争是长期的,因此为了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首先保证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持续性提高。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少数”,其自身除了要在思想和业务方面过硬,还需要抓住党治国理政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加强问题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斗争对象。随着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斗争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新的斗争对象会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时代问题使得斗争方式和策略不尽相同。因此,正确把握斗争对象是强化问题意识、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创新、推动伟大斗争不断前行的前提保证。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斗争对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即将面对的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队伍中不适应风险挑战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新时代部分干部领导能力发挥上的重大短板。领导干部担当不足、实干本领不强原因之一是部分领导干部问题意识的缺乏。以反腐败斗争为例,当前我国高压反腐的政治环境得以形成和不断巩固,中央加快构建起了反腐、治腐、防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党内依旧存在极少数“四风”问题和特权现象,以及各类新型腐败问题的出现正在淡化、虚化、弱化党的领导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必须强化问题意识,下大气力继续整治和严防腐败,摒弃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为表现的顽瘴痼疾,在斗争精神的引领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强化干部问题意识,正确把握和理解斗争对象,是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
二、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
增强新时代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深刻理解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使得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准确把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一)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新时代“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表明“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已经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重大原则之一。这一重要论述赋予了党的领导干部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新的时代内涵。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是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本质属性。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确保领导干部斗争实践不走样、不变形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因此,严格的政治历练是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根本要求。在斗争实践中,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就是以一种敢于亮剑的斗争态度,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在国家重大原则问题上和大是大非面前的坚持原则、坚定立场,自觉同反对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增强面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警觉性和应对性。从本质上来看,领导干部斗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肩负起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广阔的斗争实践中,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政治能力,又要紧紧依靠群众,在风险挑战中有意识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思想淬炼、坚定斗争意志,是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首要要求。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因此,认真学习和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斗争本领的首要要求。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建设,强化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必须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其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一种昂扬向上、攻坚克难、直面劲敌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本领。也正因为做到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讲求斗争策略、坚持有理有节的斗争艺术,是增强领导干部斗争本领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具体来说,对领导干部斗争策略的要求就是,坚持在斗争中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能力科学地预判未来发展趋势;善于抓住斗争中的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在策略选择上要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形势所需,把握斗争时机、斗争力度和斗争成效,做到时、度、效的有机结合,根据时态变化权衡利弊、平衡利弊,积极发现与释放斗争中的有利因素,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强调在斗争中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增强领导干部斗争本领、提升斗争能力的主要内容,更加注重提升干部斗争精神内含的智慧谋略,提高干部科学判断风险的能力,培育干部精通斗争艺术并善于斗争。
(二)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时代要求。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必须满足三大时代要求。把握历史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目的是取得斗争的最后胜利,欲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把握历史的主动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夺取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也反映了我们党发扬斗争精神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时期的斗争任务和形势,及时调整、积极主动展开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性的把握集中体现在军事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争夺和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毛泽东曾经指出:“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为了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调整到经济建设上来,牢牢把握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动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新的“四化”标准,紧扣时代脉搏,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再次牢牢把握住了历史主动。当今,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把握历史主动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条重要主线。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一根本前提,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发扬敢于斗争精神、增强善于斗争本领,要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面对诸如“非典”、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严重的危机事件时,既不能存畏惧心理,更不能抱侥幸心理,必须牢牢把握住战略主动权,在大局问题上和总体战略方向上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自觉。斗争自觉性“是共产党人在主动寻求矛盾转化并力求化解矛盾的斗争实践过程中所彰显出的高度自觉的能动意识”,亦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自觉斗争的出现。自觉斗争是斗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产物,这种高度自觉使伟大的斗争精神区别于一般的思想观念,成为一种系统性、科学性的能动意识,具有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凝结广大人民共识、引领社会发展的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政治任务和时代责任,已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化作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增强斗争自觉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要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发展壮大的,守正与创新是伟大斗争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既包括变革物质基础和制度结构的现实创新,也包括变革文化和观念的理论创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党的创立本身就是伟大斗争精神彰显开创性的重要体现,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拘泥于俄国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找到了适应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的方式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了一条改革新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三、新时代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路径探索
继续弘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增强领导干部善于斗争的本领,必须结合当前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努力探索新时代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新路径。总体上看,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主要体现在两种情境之中,一个是预测化解风险的非常态化斗争情境,另一个则是基于实际工作的常态化斗争情境。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路径可根据这两大情境进行探讨。
(一)坚持科学思维方法,提升“政治三力”。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把握,是提升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前提和保证。精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和预见性,形成正确的斗争思路和斗争策略。培养战略思维,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坚持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在形势变化中洞察大势大局、精准识别事物本质、明辨是非的根本,是指导干部进行正确政治判断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斗争实践中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战略定力,明辨是非;要看清形势,科学准确地研判国内外的变化趋势,正确科学判断“危”与“机”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谋篇布局。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思维有利于使领导干部养成强大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提升政治判断力,促使干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和判断,研判好各类风险和挑战。坚持系统思维,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系统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认识事物时要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中去思考问题,引导干部系统领悟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化理论为方法,将中央精神转化为地方发展势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领导干部要善于统筹改革发展,协同合作,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对复杂混乱局面的控制力,找准化解风险的关键,从而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针对性、切中要害的处置措施。领导者要有协调组织内外人、财、物、信息关系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有利于加强政治执行力。底线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明确红线和禁区,在事关道路方向、群众利益、战略全局等原则性问题上绝不碰触、践踏界限,有利于提升干部政治执行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担当。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底线思维,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国家法律,准确地研判风险,践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领导干部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要沉着冷静,权衡利弊,始终保持“稳定性”和“发展性”的总基调。在面对危机时,共产党员要坚定站在一线,不掩盖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越是在局面混乱时越要强调加强党的统一指挥领导,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提升干部防风险的本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保证国家大局安全稳定,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提高领导干部防风险化危机的能力,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具备预判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敏锐地发现风险。这是加强干部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的重要考验。一方面,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做到提前预判风险。目前,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新的矛盾依然存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艰巨、压力不小,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准确把握风险本质规律,科学预见风险演变趋势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前预判风险发展方向,学会分析研判和预测风险走势,及时布置源头卡控,抓好前端治理,做到有计划的关口前移、防线前置,对于尚在孕育未完全形成的风险,通过预判和主动介入,及时化解矛盾,把问题消除于隐患和未萌状态;对重点领域持续存在的风险,要努力把危害后果的程度和范围降至最低。以上这些要求,应成为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第一课。领导干部不学会这些基本的斗争本领,就谈不上善于斗争。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做到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化解风险。随着社会加速转型而带来的诸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等不稳定因素,中国已然进入了一个突发事件频出的发展阶段。突发事件本身具有难以预测、紧急性、复杂性等特点,处置难度是很大的。因此,领导干部在面对和解决突发事件时:一是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迅速弄清事情原委和当事人的各种情况和要求,抓住主要矛盾,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二是善于审时度势,客观地分析风险和形势变化,正确定性危机,建立快速反应的组织决策机制,制订可行性方案,打好主动仗;三是心系群众,坚持群策群力。在面对群众过激的情绪或失控的场面,要顶得住压力、经得起冲撞、受得住委屈。做好群众疏导工作,要克制忍让,与矛盾各方积极沟通,引导群众走法治化渠道实现自己要求;四是完善公共信息沟通机制,搭建起政府和各群体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实现信息上通下达,及时客观地向媒体、被影响群体和公众通告事件的具体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的立场、处置办法,增强群众对政府化解突发事件的信任和支持。
(三)在实践中掌握斗争方法。强化领导干部斗争本领,必须加强干部在常态领导工作中的实践锤炼,营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氛围,不断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里积累斗争经验,掌握带领群众斗争的方法,锻造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出干部必须“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的新要求;提出“抗打压”和“敢担当”两个重点。这表明,干部斗争本领的加强必须经过实践中严格的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要参与到复杂的斗争实践之中。实践中的斗争是多方面的。领导干部既要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敢于担当,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遇到矛盾时,敢于动真碰硬解决矛盾。同时,领导干部要具备直面各类斗争之中的主动性,积极面对社会矛盾和复杂问题,真抓实干、苦练内功。在斗争实践中,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实践掌握斗争方法,在斗争目标胜利的实现中养成干部高超的斗争本领和灵活的斗争策略。斗争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正确方法和斗争艺术的结合。从方法上既要有宏观性、长远性、预测性的战略判断,又要有局部性、及时性、实践性的战术决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领导干部不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学习和把握,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加强辩证思维的培养,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做到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持原则与灵活运用的统一,还需要利用高校、党校等阵地,扎实学好本领域、本岗位、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将知识、技能、规范转化为动力。在实际的斗争问题中,比如当前反腐败斗争中,领导干部要以党性原则要求自身,以辩证的方法和角度看待社会中腐败问题存在的本质和原因,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同时以细致准确的分析,帮助群众认识到腐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恶劣影响,激励人民积极投身到反腐败斗争之中。另一方面,共同营造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敢于斗争、攻坚克难的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根据新的斗争实践,在领导干部队伍中要努力营造出愿担当、乐担当、善担当的政治氛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党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政治氛围的形成,依赖于学习宣传教育的推动和容错激励机制的保障。浓厚优良的学习教育和宣传氛围是推动干部善于担当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百年党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秀典型。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对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少数反面典型进行宣传。领导干部必须在学习宣传中树立敢于担当的勇气,消除明哲保身、事不关己的错误思想,更重要的是积极吸收先进典型们善于担当、实干兴邦的历史经验,努力在干部队伍内形成“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氛围。另外,建立健全容错激励机制是增强领导干部愿意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制度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他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新形势下,要妥善平衡容错纠错与纪律处分、党内问责力度,通过动态化的管理推动形成干部干事的长效保障机制。以学习教育的推动和科学激励机制的保障,共同营造出干部干事创业、敢于作为、善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提升领导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在新时代首先要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要让每一个领导干部具备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今后我们要着力提升领导干部风险预判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危机处置能力,能够及时预见、研判、控制、化解,处置各类风险和危机。同时,领导干部还要掌握资源配置力、群众组织力、信息沟通力。只有具备了以上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使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永葆旺盛的斗争精神,具备高超的斗争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