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无论是延安时期厉行整风运动,改革开放初期开展全面整党,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三讲”教育,还是新世纪以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中国这艘东方巨轮在风浪中稳步前行。2013年,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为解决实际问题增添精神动力;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让“严”“实”成为终身习惯和自觉追求;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理论学习有收获”为首要目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员内心深处扎根;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明确要求,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回望历史来路、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不断开拓新局。惕厉自省,慎终如始。新时代以来,接续开展的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层层推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吹响了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许多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增强学思践悟的政治智慧,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防线,从而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面,我以“深学细悟强领会 真信笃行抓落实 以新思想引领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新时代产生新思想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变”是时代的主基调,“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今天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难”也成为大趋势。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在思想上来一个大解放、来一次大提升。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执着追求,深刻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新飞跃,开辟了新境界。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近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个结合,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第二个结合,解决的是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把“两个结合”定位为必由之路、最大法宝,特别是对“第二个结合”的强调,我认为有很深的战略考量。
首先,这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学习贯彻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既观照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又回溯历史,汲取精神力量,最终让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政治上的坚定信仰,成为我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这才是真正学到位了。其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改变世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庄严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我们坚信,把两个结合融在一起,互相契合,彼此成就,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创新的、有生机的,将把世界带向更光明的未来。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中国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这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长期探索出来的。自鸦片战争爆发,无数仁人志士艰难求索,从追寻器物,到模仿制度,再到探寻文化,都未能带中国走出困境、走向现代化。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从明确“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构想,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迈向什么样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了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引、战略支撑,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成就、伟大变革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要实现全面转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主义历史上迄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这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更为伟大的创举。要搞清楚“中国往何处去”,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理解,党的领导就是本和源,根和魂,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我们在强国复兴伟大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红线,必须紧紧依靠的核心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核就是“人”的现代化,五个重要特征深刻阐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光辉历程,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要有大的样子,但大也有大的难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个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回答好、解决好的问题。首先,大党的独有难题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数量巨大,有大体量大规模;抱负远大、有大志向大追求;思想宏大、有大智慧大谋略;组织强大、有大团结大统一;精神伟大、有大传承大弘扬;胸怀博大、有大气魄大担当。这样的大党,担负的使命、面对的挑战、碰到的问题,也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这“六个如何始终”深刻阐释了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是什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方位、肩负使命任务、面临复杂环境的清醒认识。 其次,难题应该如何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把八项规定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到“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从密集出台党内法规制度,到形成比较成熟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经过对症下药、刮骨疗毒,层层拓展、有序推进,党的建设已经逐步走向制度化、体系化的新阶段。我认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突出政治建设统领,既然是“统”,那就要统揽全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党的建设5+2的总体布局,单兵出击、各自为战肯定不行。既然是“领”,那就是打头的,有牵引力的,通过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我理解,“党的领导”定义更加全面准确,领导范围要实现全覆盖,领导方式要实现制度化体系化,领导力度要实现与党的建设融为一体,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也反映出中央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力度也越来越大,党的领导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要把这个制胜法宝用好,根本在于无私无畏、刀刃向内,坚持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尤其是要把反腐败作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持续推进下去。四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举措。我理解,既要在全面、从严上持续发力,也要在“治”上更加用力,做到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只要坚持不懈推进落实下去,我们党一定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第二、新思想提升新能力
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能力上来一个大提升。
(一)坚持以学铸魂,提升政治能力。如何以学铸魂?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回顾百年党史,无数共产党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理想信念迸发出了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怎么学出理想信念?我认为,要从学习中认识到新时代这十年的伟大成就和变革,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认识到应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推进强国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指引。从而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政治、思想、理论、情感认同。作为新时代的长江委人,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信念追求。二要铸牢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回顾百年党史,无数共产党人用“默默耕耘在草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鞠躬尽瘁,“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忘我付出,“一腔热血洒高原”“耿耿忠心照雪山”的无私奉献,“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铮铮誓言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新时代怎么学出对党忠诚?我认为,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通过学理论、学党史,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强化坚决的维护定力和维护能力,做到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组织忠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三要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回顾百年党史,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新时代,怎么学出人民立场?我认为,要多问问,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有没有完全摸准,要多想想,服务群众、为民造福的能力是不是还有不足。作为新时代地方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要在想问题、干工作、作决策,多听听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意见,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回应民生关切、在人大代表工作中汇聚群众力量,把人大工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
(二)坚持以学增智,培养理论思维。如何以学增智?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中“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主要内容,“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一要自觉主动学。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著作,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二要及时跟进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主题党日等学习制度,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中央作出的新决策新部署、出台的新文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三要联系实际学。用党的创新理论统揽和指引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把党的主张和意图贯穿于人大工作创新的全过程,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见效。
(三)坚持以学正风,锤炼过硬作风。如何以学正风?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明确了方法。一要大兴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我理解这个新风,就是务实之风,实干之风。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不得一点虚假、掺不得一点水分,必须在调研、视察已经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上,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抓实、抓实、再抓实。二要弘扬清廉之风。弘扬清廉之风,重在自觉,贵在持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要对照党风党性党纪,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责,按照干部整顿有关要求,把学、查、改有机贯通起来,全面查找自身不足和工作偏差。要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围猎”,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共产党人。
(四)坚持以学促干,勇于攻坚克难。如何以学促干?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布置了任务。要加强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情况吃得不透,病根还找得不准,结果工作只能在原地打转转。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就是为了保证学习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带着学习感悟,带着问题困惑,对调研视察的内容、范围、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明晰,采取“分组+集中”“明察+暗访”“视察+检查”等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深入开展调研视察,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为区委提供破解难题、制定政策的第一手资料,让人大的调查研究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恒阳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第三、深刻把握并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肯定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处处体现了对贵州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饱含了对贵州这片土地的真切感情,满怀了对贵州事业发展的热切期望,寄予了对贵州党员干部的殷切嘱托,我们要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人大实际工作中,聚焦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奋斗征程中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
一是要聚焦“监督工作”这一重要职责,强化人大使命担当。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最经常性的工作和最重要的职权。我们要根据年初制定的监督计划,抓住关键,切中要害,精准发力,扎实开展监督“重头戏”。一是突出“服务大局”。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大事要事,抓住财政预算执行、重点项目建设、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发展等具体事项持续发力,促进区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心思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通过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执法检查、民主评议、专题询问等方式,推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针对发展堵点、民生痛点、治理难点、意见焦点、问题热点精准发力,以实际行动守护“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是推进“法治建设”。把保证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重要抓手,听取审议“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大力开展宪法法律的宣传教育,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四是提升“监督刚性”。在综合运用审议、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常规监督方式的同时,用好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和工作评议等刚性监督方式,加强部门预决算重点审查、预算联网监督、国有资产监督、政府债务监督,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并举、多种方式叠加的综合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二是要激发“代表工作”这一源头活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的主体是代表、工作靠代表、活力来自代表。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坚持和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加强代表学习培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代表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为重点,通过赠订刊物和组织参加业务培训、赴外地学习考察、省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和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代表为民履职能力素养。二是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建好用好管好代表联络站(室、点),进一步深化室点软硬件建设,安排好各级代表进站开展“代表接待日”等活动,真正把联络室打造成代表安心履职的家园、为民办事的窗口、参政议政的平台。三是组织好闭会期间活动。坚持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会议、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四是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运用领衔督办、跟踪督办、联合督办、重点督办、满意度测评、评先评优等方式,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五是推进和完善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优化“群众提、党委审、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大会评”工作机制,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切实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第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敢为善为的人大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要求全党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牢记“三个务必”“两个永远在路上”,以敢为善为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人大新气象。
第一要大抓能力提升,夯实敢为善为的底气。人大作为政治机关,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学习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重大会议、重要文件精神,找准人大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同时,人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对经济、政治、历史、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这些基础性知识,也要尽可能去系统学习,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特别是要学好法律知识、讲好法言法语,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决策、履职尽责的能力,这是人大干部的立身之本。要通过学习,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使人大工作整体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要大抓调查研究,提升敢为善为的效能。调查研究是人大干部的基本功,不管是议案建议还是立法监督,质量高不高首先看调研深不深。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常委会领导班子还从民主法治、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每人牵头一个课题开展调查研究。要确保这些调研课题取得实效,就必须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跟群众坐一条板凳、掏心窝子,才能情况明、思路清、办法多、效果好。在调研过程中,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只有“奔着问题去”,才能避免走过场、看“盆景”,才能找准问题症结、开出有效良方,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供县委、政府决策参考,真正实现调研在关键处、参谋到点子上、服务到决策中。
第三要大抓守正创新,增强敢为善为的动力。新时代就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式新机制,如果没有创新、没有特色,那人大工作也就没有了活力、生命力,更谈不上影响力。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各县市(区)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都把特色亮点工作单独作为加分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共同为之深入思考、开拓创新、系统总结,打造我区人大工作品牌。尽管人大工作程序严、法律性强,存在一定的创新难度,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创新空间。大家要在健全工作制度机制上多谋良策、在提升人大监督实效上深入研究、在完善代表履职平台上敢于创新,认真谋划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切合地方实际的新路子、新方法,推动全县人大工作形成创新不断、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大抓作风建设,弘扬敢为善为的正气。过往我们一些干部潜意识里存在人大是二线的错误认知,觉得转岗到人大工作就是“最后一站”了,已经退居“二线”了,应付应付就行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认真了,于是该做的事不尽心尽力去做,该解决的问题不想方设法去解决,工作流于一般化,甚至出现“躺平”的情况。我们要坚决摒弃这一错误思想,正确认识人大的地位、作用,把准人大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线”,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线”。一线工作就要有一线的精神状态,就要有一线的工作作风。我们人大机关党员干部都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党规,坚决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更要认真研究和思考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发展趋势,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树牢一流机关形象。
同志们,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全体党员要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和机关支部的带领下,牢固树立先锋意识,敢于行动在前、示范在前,立足本职岗位,苦干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大机关。
我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