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专题党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admin 2024-07-30 19:02:52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只有坚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正确认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必须始终坚持和坚守。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对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其中既包括革命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也包括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新的生产力发展路径。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那些革命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才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才能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有机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与过去的高速增长有着本质区别,对生产力发展有着迭代和跃升的要求。因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新质生产力,也必然是更先进的区别于过去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特别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始终坚持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主张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内也必然包括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离不开对传统生产关系的改革创新,新型生产关系就是要实现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从四面八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汇聚。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课题和实践要求。因此,在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基础上,必须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实践落地落实落细,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实现。

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最终要体现在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革命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同时也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深度改造提升上。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中还要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以绿色生产力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因此,要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也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既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也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重点在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使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顺畅流动、相互促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促进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地缘政治不稳、局部冲突频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我们应对这些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

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根基,也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积极培育发展新赛道新模式、新动能新优势,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确保国内大循环的良性顺畅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能够疏通堵点卡点,充分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活力,使国内大循环良性顺畅循环,进而通过顺畅循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扩容增量。

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开放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我国实现双循环战略的前提条件,而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客观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中,既要强调安全可靠,也要重视交流合作,才能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二、准确把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

(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经济结构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是要进行经济结构升级,在供给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

当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我国供给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在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需要以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带动供给侧的结构升级: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结构升级。要着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释放传统产业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是以创新引领促进实体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以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结构升级。发挥创新是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第一动力的作用,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创新驱动的有机结合,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实体经济结构升级,把创新驱动的主战场放在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上。同时积极培育以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三是提升实体经济产业基础能力。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中要重视产业基础能力的质量,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构建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围绕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要求,适应全球产业创新变革的趋势,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重视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培育基础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实体经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升级中要构建起完整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用先进科技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来提升改造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产业链,提高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链接能力。

(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转换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二是进行动力转换,在动力转换的基础上培育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转换主要是指通过新科技革命、新产业变革中产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新模式形成新的中国式现代化动力。以动力转换培育新动能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路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重点,动力变革是关键。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动能转换包括: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由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二是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三是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新旧动力的转换,培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转换就是从以需求侧为主的旧动力转向以供给侧为主的新动力,形成以供给侧为主,需求侧动力转型,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侧共同发力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旧动力转换的思路是:首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动力转换。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突出自主创新。其次,以需求侧协同促进动力转换。需求侧动力配合的关键是增强消费需求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拉动效应。最后,供给侧动力与需求侧动力的协调。供给侧推动力和需求侧拉动力协调发挥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形成的关键,需求侧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短期动力,促进创新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把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就要把供给侧推动力和需求侧拉动力相协调。

围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旧动力转换的路径在于:一是培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链新动力。“新动力”对应的是“数字经济”,而“旧动力”对应的是传统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把“旧动力”通过加快产业链条延伸转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力。打造产业链是实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产业竞争就是产业链的竞争,只有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联动,才能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在价值链上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智能提升实现产业有序接续,逐步带动产业结构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走出产业链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二是培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兴产业动力。新旧动力转换是在振兴传统动力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发展动力,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要素生长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率。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拓展,激发传统产业的新动能,推动新型产业加快兴起,促进产业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三是培育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动力。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以互联网、知识经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动力转换的重要方面。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一样的生产要素,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动力。一方面推动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新技术的应用为数字化生产方式提供支撑。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硬件产业与软件产业的协同发展。加快物理基础设施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造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数字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创业新局面。

(三)以数字经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第四次现代化浪潮,代表了世界经济的方向和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要积极拥抱第四次浪潮,同时推进数字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数字经济为新引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三。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首位度。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人工智能。因此,在以数字经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中要以智能化为主导方向,突出智能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紧这个战略重点,提高数字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首位度:一是通过数字新技术重构我国实体经济,汇入更多智能,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新升级;二是通过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提高数字经济规模占我国总体经济规模的比重;三是各区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大跨度向以数字为基的新实体经济换道,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方面定好位。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促进我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整合相关农业资源,建设我国大农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电子商务信息,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全产业链的广泛应用,实现对农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造提升。二是推动工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我国特色优势产业的改造,鼓励发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实现服务业数字化。实现大数据在服务业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商贸物流、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成长,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一是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实施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建设农业数字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农业物联网,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二是要以大数据应用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引领。推动大数据与我国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快速培育我国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使大数据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三是要加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加速人工智能、区块链、未来网络等前沿信息产业成长,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性强的数字基础产业。

(四)以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基础,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更加注重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应该成为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同时,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关键路径在于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一是要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两者的融合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增长动力转换。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让信息化在工业化内部起作用,可以有效破解资源约束,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要实现生产制造模式转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要重点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视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实体经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特别是要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运用数智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二是要加快创新体系构建,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新型工业化更加突出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微观创新机制。实现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三是要发展绿色生产力,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产业,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同时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提升,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绿色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加大生态系统保护、提高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能力。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