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党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dmin 2024-08-19 15:51:0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坚持系统观念,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系统思维,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和总结现代化建设规律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亮底色。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在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和要求。区别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依托的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鲜亮底色,是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关系规律性认识的科学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这一战略蓝图,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是协调推进生态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现代化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所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承载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依赖自然并受自然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的原初形态,但并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问题。进入工业文明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超出自然承受限度,引发了系统性的生态危机。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就要着力构建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二、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持自然系统的稳定。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把握三重逻辑,加强前瞻性思考。要坚持历史逻辑,透过历史看现实,深刻反思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生态弊端。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中国式现代化要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要坚持理论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经济发展本身,蕴含无穷的经济价值和产品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坚持现实逻辑,透过当前看长远,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根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立足两个大局,加强全局性谋划。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根据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的区域差异,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要从国际大局出发,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不仅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着眼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整体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依托的是一个由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三、坚持系统施策,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迈上新征程,必须坚持把系统观念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把握好系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提升,必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切实把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方主体的责任落实到位。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不断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得到极大缓解。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依然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平衡,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营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人民的现代化,必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对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维护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筑起坚固高墙。同时,要明确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全面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能力和水平,激发起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