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学细悟美丽中国建设内涵要义
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深刻领会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提出了全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吹响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新号角。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从努力建设到全面推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及任务要求的不断强化和安排部署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深刻理解把握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战略意蕴和实践要求。
(二)全面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的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明确提出了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特别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要求。这次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4561”战略部署,特别要按照六个方面的具体安排进一步推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按照部署安排,到2027年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三)准确认识美丽中国建设的形势要求。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行动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我省,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四次到我省考察调研,每次都对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指示,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把脉定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美丽中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美丽中国建设短板加快补齐,到2030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全面呈现,这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美丽发展愿景。按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将经济发展作为保证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稳固保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为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强化系统观念,突出三个“更加注重”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除了要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升级改造,加强专项体制、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外,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利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机会,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与各领域的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水、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体制、制度、机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予以系统集成化;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等领域的防治体制、制度、机制,按照污染综合防治的要求予以系统集成化;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区域和流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体制、制度、机制,按照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统筹的要求予以系统集成化;将气候变化减缓和气候变化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按照协同、并重的原则予以系统集成化;以区域协调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全面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协同或者系统集成的体制、制度和机制。
(二)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中各方面关注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热点和重点问题,聚焦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难点和堵点问题。例如,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如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系统化和衔接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绩效;以依法行政、合理行政为原则,如何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相结合的制度机制,防范不合理的环境行政决策和环境行政执法监管造成的不利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在生态修复资金需求量大的前提下,如何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让社会资本进得来、出得去、有钱赚,调动社会资本和财政投资互助的积极性;在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前提下,如何建立健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使激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的管控和治理;如何在长期试点的基础上,针对农业、工业、生活、服务等不同类型的用水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制度,通过差别化的税收制度既促进节约用水,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又不明显增加农业等领域合理用水的经济负担。
(三)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要思考以系统保护、重点保护和多元化投入为目标,如何有机衔接生态保护红线的部门划定和部门监管问题,如何区分部门监管职责和地方监管职责,使制度更加协调有力,使工作更加有效管用;在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如何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统筹机制,让绝大多数事情有部门负责,没有部门负责的有部门兜底管理;在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的前提下,如何优化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和监察垂直管理体制,使线上的垂直监管与县级人民政府等机构开展属地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前提下,如何健全可复制、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使优美的生态环境切切实实地实现其经济价值,让保护修复者真真切切地得到其经济实惠;在生态环境法治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新的机制,将定期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与常态化的行政监管、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现实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发挥碳定价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如何建立科学的碳税机制,既让碳交易和碳税机制在各自的应用场景发挥作用,又让两者结合起来能覆盖绝大多数的碳排放领域;在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转型过程中,如何保证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核查工作的公正性,确保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科学性和碳交易制度的有效性。
三、积极担当作为,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从我省的实际来看,与全国的发展相比,制约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矛盾与问题具有更复杂、更突出的特点。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我省力量,必须进一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美丽我省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要进一步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时代担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以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一要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点工程,统筹抓好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二要持续聚焦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研究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工作,抓紧制定落实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的行动计划。三要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盼,统筹做好城乡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生态福祉。
(三)坚持以整治突出问题为导向,在重点突破中实现生态治理的进一步提升。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对我省三类管控区域的划分,针对性地破解影响美丽我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要加大重污染行业改造升级力度,优化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二要做好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实施科学精准差异化的管控措施,推动全省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三要以“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提升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利用率。四要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在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中,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美丽我省建设蓄能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四)坚持以保障环境安全为中心、绿色发展为载体,全面推进美丽我省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要从生态安全的全景视角,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全省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扛牢能源保供“顶梁柱”的政治责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以更实更新的举措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不断盘活生态优势,转化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