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牢记使命、奋进担当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admin 2024-09-29 18:51:3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各位教育系统工作者、各学校校长、老师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系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今天的专题辅导,主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最新指示批示精神,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一、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注入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隔6年,党中央又一次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对教育战线是极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我们要紧紧围绕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强烈使命担当。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还要带领团队教师开展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是教育之大事、国家之幸事。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改革,须三者一体发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落到实处,要找准切入点,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教育强国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新境界。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一步一个脚印,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业教育力量。

第三,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巩固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进一步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教育家精神和师德培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职业发展全过程。要引导支持广大教师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同、内在要求和实际行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努力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把握和尊重教师发展的科学规律,创新教师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要深入推进“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更多高水平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持续实施“优师计划”“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知识功底扎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更好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要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确保各项尊师惠师政策举措落实到位。维护教师尊严和合法权益,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权等,全面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坚决打击造谣和污名化教师的行为,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统筹优化教师管理与资源配置,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要创新开展优秀教师表彰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惠师强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深刻领悟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

“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教育系统要充分整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学生搭建更多主动探索、勇于表达的舞台,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步伐更稳、后劲更足。

第一,教育不仅是民生,更具重要战略地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把教育定位为基本的民生工程,从满足民生需要、社会需求出发,谋划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而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就需要提升教育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从民生需要、社会需求角度看待,不能从功利化的角度来理解。让教育摆脱功利化,就必须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切实建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此引导学校和家长摆脱对提高学生分数、升学率的功利追求,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按照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与此同时,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成才选择,淡化教育的分层、分级功能,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

第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只有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第三,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系统部署。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理论概括,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深入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意味着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面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要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必须深入研判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与人口分布相匹配、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布局,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效能,增强教育体系的服务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完善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确保有效满足欠发达地区教育需求,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完善教育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对教育资源有效配置、高效配置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供给和输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动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师资配备均衡化,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教育保障力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第二,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带动了教育观念积极转变……基础教育回归良好生态,正从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变为现实。“双减”开展三年来,承担的任务发生了鲜明的变化。2022年是强化校外培训监管和加强作业管理的攻坚期,各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双减”;2023年“双减”取得阶段性进展,适时提出了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4年“双减”三年目标达成,开始要求统筹推进“双减”和教学质量提升。“双减”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程,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切入口,以扭转教育功利短视问题、缓解社会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政策变革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学校职能转变,最终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推动科技赋能、加强作业设计、健全质量监控评价等举措,确保校内教师“教足教好”、学生“学足学好”。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构建基本服务与拓展服务相结合的课后服务体系,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真正实现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第三,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支撑。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还在进一步深入推进,推进国家数字大学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等新的标杆工程或将取得进展。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推进教育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观念转变是先导,教师适应是核心,管理与评价改革是保障。只有在这些方面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数字化的目标。要建强建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共享优质资源,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取向,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标签:党课讲稿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