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命题。在2024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育者的精神旗帜,也是全体教师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精神支撑。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是面向教育强国、熔铸高尚师格的根本举措,也是培育高质量教育队伍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文尚教、尊师重教,自周秦以来就形成了改过迁善的尚学传统和诲人不倦的师道风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倡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中所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仅是古人求学习艺的内容,也蕴含着古时教师从教行道的标准。今天所倡导的教育家精神上承中华优秀教育思想传统,又被赋予了新社会、新时代的特殊意涵。理解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需要首先把握其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者为学善教、为师善成的角度概括了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涵盖了教育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新师说”,也标识了一个教育者作为现代教育家的综合标准体系。首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说的是“师志”。众所周知,志为士人之心,也就是教育者作为士人的理想。这个“师志”代表的是教育者“舍小我、成大我”的崇高理想和“忠诚爱国、赤诚报国”的坚定信念。其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说的是“师德”。《尚书》中说,“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教育者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但育人必须育德。教育者的师德是标杆和旗帜,是学生追慕的榜样,理应高而美,且应体现在教育者的言行之中。教育者之言应为文人知识分子确立准则,其行则应成为世人的榜样。再次,“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说的是“师艺”。也就是说,教育者应具备启发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田的技艺,具有因材施教的本领。复次,“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说的是“师风”。一般来说,师风是指教师的风格与风范,是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的统称。为学必勤,求学必精,做学问不同于其他事情,做教师也不同于其他职业,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勤勉务实。只有遵循求是求真的精神,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斩获、有所创新。又次,“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说的是“师爱”。教育者对学生的爱是大爱,是乐于付出的仁慈和乐于奉献的博爱。最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说的是“师成”。《易经》中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以宽广的胸怀和闳放的视野做好人文化成的工作,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由此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承袭优秀教育传统且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时代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六项内容构成了新时代师道的六要素,其中既有对教育者的志、德、仁、艺的规定,也增加了对教育者自身知、情、意和行的规范,构成了对教育者成长为教育家的特殊规定性。从为师的角度看,教育家精神所提倡的并不仅仅限于将教育者培育为“经师”,更对其要成长为“人师”提出了要求。教育家是“经师”和“人师”的完美结合,是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师德、良好师风、扎实学识、育人智慧、仁爱之心和闳放视野的现代宗师。因此,从总体上看,教育家精神无疑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现代师魂,也成为广大教育者的精神高标。
二、教育家精神的实质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家精神不等同于教育精神,后者往往是指教育行业和教育事业所承载的那种职业精神。教育家精神也不同于教育者精神,后者仅仅是作为教育从业者或教育实践者所具备的群体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字眼在于“家”,核心要义也在于“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评判说,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当然,陶行知先生这里是就教育家所必须具备的创新特质来说的。实际上,司马迁曾经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于教育家而言,其特质在于他不但要敢说一家之言,也要敢成一家之事,更要敢扬一家之气。从上述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教育家既讲做人做事做学问,更讲利家利国利天下。籍此,教育家精神实际上就是把立身、为学、树人和治世有机统一起来的精神坐标。在教育家精神中,既可以看到教育家身上所必具的人格精神和伦理精神,又可以看到他们要献身教书育人事业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与彰显。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千锤百炼中凝结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每个时代,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又塑造和培育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在各行各业都有具体体现,教育家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在教育家身上的具体呈现,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教育者身上的有机统一与实践彰显。在教育家精神中,至诚报国体现的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求是创新体现的正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际上,在教育家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传统与现实思想的交汇、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融、职业规范与普世道德的统一、个体意志与群体价值的结合。因此说,教育家精神构成了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组成,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2.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凝结与发扬。教育家精神倡导心有大我、胸怀天下,内在地主张以大我超越小我,以群体超越个人,以天下情怀超越本位主义,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彰显。教育家精神也要求自尊爱生、报国利世、甘于奉献,以仁爱之心育人、化人,内在地镶嵌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进步主义、和平主义的基因,渗透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情怀,也内在地排斥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资本逻辑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教育家精神的同时,要求广大教育者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也意味着教育家精神在根本目标和实践价值上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密切相关、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高度一致的。藉此,可以说,教育家精神也是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凝结与发扬。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浓缩。教育家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者之处,不但在于其格局、境界和视野上的差别,更在于其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迥异。同理,教育家精神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教育者精神之处,在于它是教育者要用毕生的崇高追求才能实现和达到的精神高标。在教育家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到其中蕴含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教育价值追求,也不难看到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对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价值追求,还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价值追求。换言之,从价值维度看,教育家精神实际上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者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坐标,内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教育者人生价值系统的规定。由此可以说,教育家精神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者人生价值上的渗透与浓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人格化与教育价值化的具体表现。
三、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基本目标是建好建强教育者队伍,培育理想高远、信念坚定、品格高尚、学术精良、威望崇高、堪为师表的教师群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实施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应当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政治素质和思想素养。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教育家,自古以来就没有不是为本国家本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教育从来离不开政治,缺乏政治觉悟和政治情怀的教育家也难以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赋予教育以重大的责任,赋予教育家以无上的光荣。新时代的教育家首先要坚定地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提供政治站位、自觉把自己的事业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联结在一起。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实施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所铸的魂应当是中国魂、民族魂以及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思想精魂,所强的也应当是政治上强、思想上强。为此,要推动广大教育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提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通过政治思想和理论学习,切实使教育者运用好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和思想鉴别力。
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维护师道尊严、培育崇高师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师风是教师师格的根本标志,是教师从教为师的基础,也是教师风范的底色。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影响最显著、最深远,对社会的影响也最巨大、最强烈。当前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应当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维护师道尊严,培育崇高师格。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违背师德师风现象的治理,教育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警自励、谨言慎行,引导他们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提高道德觉悟,培育崇高师格;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种从道德伦理上编织谣言、蓄意诋毁、破坏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形象的图谋及势力,努力维护和提高教师威望,提高教育者的道德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生存荣誉感。
3.恪守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妥善处理教学做的辩证关系。《礼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立德是教育的根本,树人是教育的核心。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所说的“德”,并不仅仅指作为一个人应当恪守的基本的个体道德与社会规范,而应当是大德,是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紧密相关的国家之德、民族之德。这里所说的“人”,也不仅仅指掌握了生存技能和交往本领的普通社会公民,而是大写的人,即能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人才。教育这项工作是教育者自身成长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工作。教师不但要学好,而且要教好;学生不仅要学好,而且要转化到良善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中。教师不应当成为夸夸其谈的空谈主义者,学生也不应当成为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实施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引导广大教育者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事业进步与学生的成才成人统一起来,妥善处理好教学做的辩证关系,尤其要处理好教育之义与教学之理、育人之道与育人之术、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与互动关系。
4.提升教育者的业务能力,保障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从古到今,从教者都必须尚学崇教、善学精教,善于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东汉王符说:“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唐代韩愈也说过,“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从教育家精神中可以看出,教育者不仅应当具备高尚师格,而且要有扎实且精湛的业务能力,尤其是要有能够启智润心、求是创新、勤学笃行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事实也正是如此,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就要使教育者不但在人格志向上强,而且在业务能力上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大批业务精良、水平高超的教育家。藉此,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提升教育者能尚学善教的能力,提高他们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锤炼和培育大批真正高水平的、一流的教育家。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