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学校开全开足课程汇报

admin 2020-04-27 12:01:0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学校开全开足课程汇报

  晋中市是晋商发源地,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晋中是全国“两基”先进市,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地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地区,XX年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

  晋中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辖1市(介休)1区(榆次)9县(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及晋中经济开发区,118个乡镇。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1090所,在校生49.12万人。全市义务阶段学校1043所,包括小学841所,初中17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5所,义务阶段中小学校在校生为38.85万人,教职工27685人;其中小学生24.52万人,教职工16576人;初中生14.33万人,教职工11109人。全市普通高中30所,在校生6.03万人,教职工5017人;公办职业高中18所,在校生4.24万人,教职工2072人。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共32717人,其中小学15917人;初中10374人;普通高中4548人;职业高中1878人。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开设情况较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家课程全部开设,体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薄弱学科也基本能够开全开足,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小规模学校,也能积极创设条件,努力实现开全开足。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得到较好开发和实施。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我市灵石县举行,现场推广了灵石二中“学案式”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十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中,无论教育教学成果获奖,还是征文、演讲和论文评选,我市均名列全省前位;普通高中XX年进入新课程实验,各门学科包括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课程都能够开全开足,校本课程得到有效开发和较好实施,在XX年的全省专项检查中,我市受到省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

  我市的做法是,加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宏观决策、顶级统筹、科学指导的职能作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顶级统筹指导职能,是确保课程开设行为的关键

  (一)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我市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结合晋中的实际,市教育局于XX年下发《晋中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尔后于XX年和XX年先后两次做了修订印发全市各县(区、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要求,增加了体育课时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落实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打通使用,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可以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集中安排,也可分使用。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规定比例(“科学”学科课时比例应为7-9%),适当加强了小学生的科学教育,特别是XX年新修订的方案,做到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教育厅的规定要求,使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全部符合国家和省定要求。

  (二)积极落实“五个规范”。我市发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把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作为规范课程开设行为的基础环节。XX年出台《晋中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五个规范”》,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招生编班行为、学校收费行为、课程开设行为、作息时间;全市统一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执行,中小学课程开设要严格做到“六坚持六不准”:坚持按课程设置要求开课,不准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准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准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坚持按规定要求组织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坚持按教学规律办学,不准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的开学检查和年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都把课程开设情况作为重要检查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督导和业务指导,保证各类课程的开全开足,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全市。

  (三)改革中小学招生编班制度。我市实行以县统一划片招生、均衡编班、阳光编班。严格按照小学“免试、就近、划片”、初中“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义务阶段招生编班。中小学招生工作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进行,各县(区、市)对学校招生统一划片,将划片结果公布于众;以县或学校统一举行公开编班仪式,在政府有关部门、纪检纠风部门、公证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参与监督下,阳光操作,现场实行计算机随机配位,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当场抽签,确定所教班级。

  (四)大力度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坚持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XX年到校指标比例为40%,XX年提高到了50%,XX年将提高到60%,XX年、2012年达到80%,2013年达到100%。XX年配套出台了鼓励进城借读的农村学生“回流”的政策,XX年10月底前,全市回流2308人,有力减轻了城区学校学位不足的压力,农村“空壳”学校也恢复了生机。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到校给初中学校彻底扭转了以升学率为单一目标的局面,为开全开足课程,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松环境。

  (五)深化中考评价制度改革。坚持把综合素质测评、体育测试、理化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考试四个项目纳入中考成绩,且逐渐加大分值权重。综合素质测评依据学生成长记录、各学段学业成绩、考勤记录、获奖记录、学生自述、教师和学校评价等多个过程性资料形成,结果以a、b、c、d等级评价,中考体育成绩为30分,理化实验、信息技术考试成绩均以10分计入总分。的音乐、体育、美术以及科技创新类的特长生录取占到统招生计划的3%—5%。

  二、多途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确保课程开设行为的保障条件

  (一)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我市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已有XX年的历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1999年的3998所缩减到了1000所,减少了近3000所,平均每年要整合300所左右;普通高中由原来的47所减少到30所,中等职业学校由35所减少到20所,在全市形成了“3321”的学校结构布局,就是3所市属大中专院校、30所普通高中、20所职业高中、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其中小学800所,校均规模300人;初中15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0所,校均规模800人。如和顺县投资1052万元在县城建成一所规模型寄宿制小学——串村小学,接纳126个山区学校的小学生1600多名,学校各类设施齐全,教师结构合理,成为在全市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小学。学校平均规模的扩大,凸显了规模办学的效益,弥补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的不足,相应地提高了教学设施的配套标准和水平,使教师配置趋于合理,课程开全开出率显著提高。

  (二)实施“校安工程”。XX年,全市投资2.04亿元,完成了77所学校的维修改造加固任务;投资1057万元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资208万元开展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XX、XX两年,全市投资20多个亿消灭危房160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实现校舍安全“全覆盖”后,将有560多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30多万名中小学生能够住进安全、坚固、漂亮、家长放心的校舍。再加上榆次一中等一批高、职中的建设投入,全市近两年用于学校建设的总投资高达30多个亿,如此大规模、大动作、大投入的学校建设工程,在晋中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学校已经成为全市建筑最漂亮、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此外,XX年高中进入新课程以来,全市用于通用技术教室的配套的资金达到1216.08万元,全市普通高中除个别农村薄弱高中,都装备了通用技术教室。全市共投入3347万元,全部用于理化生实验设施配套。全市各校藏书总量222万册,生均32.5册。有力保证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三)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千校达标”工程。“千校达标”工程是我市改造薄弱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一项教育民生工程,是我市在实施中小学布局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对保留下来的1000所左右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一项工作。从XX年开始,我市坚持每年1—2个重点,相继铺张开了先后配套了图书、理化实验室、标准化操场、暖气、课桌凳、冰箱、消毒柜等一系列标准化配套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明显改善,每一所农村学校尤且是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开展“六大创建”活动。XX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实施“六大创建”活动,打造和谐文明校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放心食堂、卫生厕所、绿色生态校园和谐平安校园“六大创建”活动,各县(区市)根据市里的创建标准,制定了创建方案,确定了每年的创建重点学校和达标学校,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目前,全市已有60%的学校通过了创建验收。“六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学校管理和建设向科学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迈进。

  (五)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所有县(区、市)完成柠檬文苑域网配套建设工程、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城区中小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农村乡镇所在地的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通”;2012年农村规模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的目标。我们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策略,力争使全市柠檬文苑域网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位居全省一流、全国领先水平。

  (六)创建“四大校园”,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提升。XX年,市教育局提出建设“四大校园”目标,即:以实施“班班通”为依托,打造数字校园;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打造书香校园;以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为重点,打造文化校园;以培养学生“八大习惯”、强化养成教育为抓手,打造文明礼仪校园。使学校文化品位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适应。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八大习惯养成教育,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史文化、班级文化、楼层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等,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国学教育、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等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校园真正成为文化的圣殿,育人的天堂。与此同时,全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全市所有学校开展大课间操活动,把早操、大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合理纳入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内容。大课间操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和品牌活动。

  (七)探索建立“走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XX年,我市学习借鉴上海市虹口区“走向现代学校”经验,暑期组织千名校长举行“走向现代学校”主题培训,XX年,以“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估”为抓手,在全市确定111所“走向现代学校”实验项目学校,举行“走向现代学校百校行动”启动仪式,聘请太原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的四位教授作为指导专家,引领和指导我市的现代学校建设。在左权县举办了“走向现代学校百校行动”现场会予以全面推进,为晋中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是确保课程开设行为的根本要素

  (一)积极推行教育干部和教师制度化交流。1999年和XX年,我市相继推行了两轮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辞退了4500名临时代课教师,将1690名城镇教师分流到农村学校,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建立了择优聘任、竞争上岗的机制,教育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人事制度改革晋中现场会,我市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被确定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在前两轮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从XX年起,我们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推开了教师区域内交流工作。规定对于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应实行定期交流。XX年,在总结干部教师异校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行这项工作,并使成为制度化、长效化,逐步实现了由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由干部交流带动教师交流,由“人走关系留”过渡到“人走关系动”,由同区域交流向跨区域交流和城区向农村逆向交流。并出台有交流经历的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评模上优先制度,实现了由被动交流向主动交流的转变。三年内,全市交流教育干部、教师8893人,每年的交流比例达到了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的10.8%,累计交流人数占到符合条件交流人数的70%;其中,中层以上领导925人,占到校级领导(经过县级正式任命的)总数的77.2%;骨干教师1252人,占到符合条件交流人数的14.07%。此外,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的补充要求,加强新教师补充录用工作,两年补充教师4500人;积极落实老龄教师提前带薪离岗政策,XX年至今,有6000多老龄教师提前离岗,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

  (二)多层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是针对农村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开展培训。从XX年开始,我市组织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从XX年开始,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全市4000多名教师参与支教,其中1200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全职或兼职支教。从XX年开始,依托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利用师范毕业生顶岗实习机会,组织10000名农村教师进行了脱产培训,整体提高了农村教师素质。二是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高级研修。就是按照 “依托精品,打造精品”的思路,依托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组织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培训。XX年以来,已完成全市24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0名特级教师和46名首席教师的高级研修轮训,已累计选派80名高中英语教师分别赴澳大利亚、英国进行高级研修。高级研修为名优教师学习最新教改成果和教育理念,感触最高教育境界搭建有效平台,把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经验带回晋中。三是实施“名师工程”。 XX年,我市开始实施 “三五”工程,逐渐形成了 50名名师名校长、500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5000名县级骨干教师的名师队伍,并落实了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每月200元和100元的津贴。XX年,我市又从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推出首席教师46名,作为首席教师可享受每年一次的高级研修、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与国家级名师结对子等待遇,较好地调动了名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了教师成才成名意识、竞争进取意识。四是坚持开展 “三年一考试,三年一赛讲,三年一表彰”活动。从1999年开始实行每三年组织一次教师和校长业务知识考试制度,考试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实行每三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课堂能力大赛制度,实行每三年组织一次表彰活动的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对优秀校长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三)加强校长队伍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为打造一支办学理念新、懂教育、敢改革、会管理的职业化校长队伍,我市主要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强化校长培训,造就学习型的校长队伍。主要方式是上岗培训、集中培训、视频培训、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参观学习等。XX年,市教育局选配12名优秀校长到上海虹口、闸北等地的学校挂职培训半个月。利用暑期,全市1045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 “千名中小学校长‘走向现代学校’主题培训”。今年开始,实行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轮训制度,已选派20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东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高级研修培训。二是构建校长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校长协作会与校长论坛。每年都要分学段围绕一个主题,召开校长协作会或者校长论坛,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学习机制。三是强力推行校长听课评课制度。XX年我市出台了《晋中市教育局长校长教研人员听课代课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学校校长听课50-100节,基本保证对全校教师每年听课一轮。市教育局还组织专门的抽查和调阅。校长队伍的进步与成长,增强了对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市将启动“名校长培养工程”,通过高水平、多形式的培训和锻炼,推出一批理念先进、精通教育、善于管理的专家型校长。

  (四)坚持公开选聘补充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英语等薄弱学科教师。我市有计划安排老教师提前离岗,调整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每年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新教师,且向薄弱学科倾斜或者按照学科短缺情况补充新教师。XX年以来,全市共补充教师6707人,其中XX年和XX年两年补充1800人。据去年9月检查统计,仅XX年,全市就增配了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238名。祁县在公开选招的78名新教师中就有35名为薄弱学科教师,占到选招教师总数的44.9%。XX年,左权、榆社、和顺在特岗教师招聘中,设岗131个,其中薄弱学科岗位达到62个。介休市近年来招聘新教师524人,其中有61名小学英语教师,37名音乐教师,17名美术教师。

  农村学校为解决薄弱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采取教师兼课、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学区内教师走教等形式加以解决。太谷象谷小学是一所面临撤并的小学,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9人,教师8人,学校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教师一专多能兼职、一科多班统筹安排等形式,保证各类课程开全开足,还开设了艺术兴趣强化训练班,实现了形意拳进课堂,取得喜人的成绩,XX年有170余件学生作品获奖,学校两次被评为“晋商杯书画大赛一等集体”。

  四、多措并举,全面提高课程执行力和建设力,是确保课程开设行为的基础

  (一)全面推进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改革是我市开好所有课程,提升教育质量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市教育局把XX年和XX年确定为“有效教学年”,并以落实“四项突破”、推进“有效教学”为重点,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研究探索有效管理、有效教研、有效课堂、有效训练和有效作业,不断推动内涵发展,各县(区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如:太谷县的 “二十四字课堂教学模式”、榆次区的“学导练三步导学”、 灵石二中 “学案式”教学、太谷二中的“三五三”教学模式、 灵石中学的“双层次问题导学法”等。同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提高对各类课程的执行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突出薄弱学科特色化建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市各学校全面开设体育课,以大课间操的为主要活动形式创新阳光体育活动,按照市教育局“时间要足(35分钟)、内容要多、组织要活、强度适宜、折射校风校纪、体现校园文化”的要求,认真组织,人人参与,逐渐形成学校特色。市教育局组织专人深入学校进行指导、检查和评比,相继发现了榆次十中、和顺二中、等典型,并相继召开两次现场会,使阳光体育成为我市教育的一大亮点。XX年,市教育局开展“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主题活动,主要以 “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为基本项目开展活动,“四姿”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正确的站姿和优美的舞姿;“三声”就是让校园洋溢着琅琅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和激越的运动呐喊声;“两操”就是早操和课间操;“一活动”就是课外活动。在艺术教育方面,我市积极组织优秀校园艺术节目、作品参加高水平比赛并在全国获得大奖。XX年平遥县宁固综合高中的笙协奏曲《五洲宾朋游古城》为代表的多个节目和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太谷县教育局、榆次区经纬小学、左权县北街小学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左权开展小花戏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使民族艺术扎根与学校和孩子心中。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我市要求从小学开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榆次区组织中小学生每年定期到劳动实习基地中实践生活一周时间。其它县也开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学习。介休市已接受112批3万多学生到实践基地学习,介休市教研室还增加了一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举行全市的学科教研活动,对综合实践课教学能手进行评选。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课题列为国家级课题予以申报。各高中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普遍收到较好效果。榆次一中高三年级已结题665个,高二开题362个,结题160个,榆社中学集结编印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集》。平遥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提供12大类101个备选课题,包括校史教育、人生教育、习惯培养、军事训练、党的知识、古城文化、心理教育、学科拓展、工厂实践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也广泛开展,平遥中学把校办企业减速器厂和文庙学宫作为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学生进入平遥县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农业考察和体验性活动。灵石中学专门开辟校园农场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之一。多数高中开展远足活动。榆次四中、祁县东观中学分别于黄金海岸酒店、乔家大院建立长期联系,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

  (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开设。各高中学校都首先配备专兼职教师,安排参加省市培训,全市现有通用技术教106名,其中专职55名,兼职51名。许多学校成立专门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教学效果。榆次一中通用技术教研组长郝喜山参加全国通用技术教学研讨会并交流论文。灵石中学的专职教师有两项发明专利。全市装配通用技术实践室39个、通用技术设计室36个。目前全市除个别农村中学和有建设项目的高中外,全部装配了通用技术教室。榆次区政府投资200万元,统一为全区4所高中,统一装配了通用技术实践室6个,设计室5个。太谷中学通用技术开展花灯设计、木桥设计、房屋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比赛。灵石中学通用技术教室6个,开展科技节活动和创新制作大赛等。

  (五)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到开发。全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涉及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等。晋商文化、左权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心意拳等地方特色的内容和孝文化、国学等都逐渐进入课堂。太谷县《金太谷》(9册)、《养成教育丛书》(6册)已在全县学校使用。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和”“太谷秧歌”列入课表,目前全县中小学生人人会打形意拳,个个会哼太谷秧歌。祁县先后编成《祁县新童谣》、《祁县顺口溜》、《祁县寄语窗》、《祁县班会集》、《祁县座右铭》等,实现了德育序列化、课程化。和顺县结合县编撰的《跟着古志游和顺》,免费发放给全县中小学生,作为地方课程。

  总结回顾我市课程开设工作,我们感到尽了自己一份努力。也初步见到一些效果。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还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工作。

  一、要继续优化教师结构。一是继续加大对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在补充新教师过程中,把平衡学科结构作为教师补充的一项重要原则,尽快改变薄弱学科教师奇缺现状。

  二是加大对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与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结合,加强薄弱学科教研员队伍建设。市教育局教研室在XX年补充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音乐、初中政治、地理教研员。今后,我们要在评选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活动过程中,向薄弱学科倾斜的政策,加快薄弱学科名优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引领薄弱学科建设的能力。

  三是探索和完善走教、支教等形式。一方面薄弱学科教师普遍不足,同时一个薄弱学科教师单独为一所学校服务又工作量不足,在学校兼职、兼主课成为主要现象。要在学区或中心校的范围内,探索走教的经验,关心走教教师的生活,在绩效考核、评优评模、津贴补助、课表安排等方面予以切实倾斜,实现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

  二、要进一步加大课程开设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受传统观念影响,薄弱学科的教学课时被挤占、形式化等问题仍然存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靠政策转变观念,引导和鼓励薄弱学科建设,杜绝课程开设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三、进一步引深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尽管我们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还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今后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提升课程内涵,保证实施水平。

  四、探索晋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模式。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为抓手,努力创设特色高效课堂,总结推广“学案式”、“导学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要重视教学研究,巩固校本教研,完善联片教研,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把有效教研引向深入;要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关键环节的问题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课题实验项目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晋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标签:学校   全开   课程   汇报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