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双高双普”县工作材料汇报
一、基本情况xx县地处xx腹地,嘉陵江之源,是陕甘川三省要冲。全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镇,总人口x万人。现有各类学校x所,在校学生x人,教职工x人,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1所,省级示范小学2所,市级教育强镇3个。1998年xx县顺利通过xx省人民政府“两基”评估验收;XX年,高标准通过xx省“两基”复查验收;XX年,通过了国家“两基”巩固提高复验。XX年5月,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直接影响的情况下,全县动员,攻坚克难,正式启动“xx省‘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 XX年,县财政投资x万元,完成了校点布局调整,全县x所学校撤并为x所,形成了“一乡一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XX年—XX年,县财政投资x万元,高强度推进“双高双普” 创建工作。二、全县“双高双普”指标达标情况——教育管理大幅提升。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教育协调发展的文件及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联系学校制度,全面落实县、乡镇政府、社区、部门和村组在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和共同促进的现代管理机制。——经费投入得到保障。近三年,预算内教育拨款、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三个增长”均落实到位。全县拨付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资金、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和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情况均达到政策要求。教职工工资实行统一专户管理、按时足额发放且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各项经费合理使用。从XX年开始,县财政将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由原来的25元/生·年提高到30元/生·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由原来的45元/生·年提高到50元/生·年;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费附加管理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教育费附加的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县财政按照中小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5%、教职工全年工资总额0.3%、年经费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专项预算教师培训经费、教育督导专项经费和教研经费,并确保足额预算,足额拨付。——布局调整强力推进。全县切实结合山区县实际,把强力推进校点布局调整作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办学水平的突破口。至XX年8月,提前一年实现了校点布局调整目标。全县学校总数由XX年的132所减少至x所,建成了x所寄宿制学校,全县58%的学生住校就读,形成了全县1所高中、1所职中、2所初中、14所小学的一乡一校新格局。——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县先后累计投资z亿元,实施校安项目x个,新建校舍x㎡,按照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标准加固维修校舍x㎡。小学生生均建筑面积达x㎡;初中生均建筑面积达x㎡,全县中小学彻底消除了土木结构校舍,校舍安全水平和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全县中小学按规定分别设置了二十四室一部、十八室一部等专用教室,中小学功能部室齐全,仪器配备达到省颁标准。全县中小学实现校园网全覆盖,配齐了远程教育设施,使用情况良好。——师资队伍全面加强。先后出台了《xx县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xx县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实现了县教体局对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归口管理。全县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8%、96%、100%。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小学:城镇1︰23,农村1︰21.5;初中:城镇1:16,农村1:17.2。——普及程度全面达标。建立了控辍保学机制,落实了政府、教育双线责任。全县现有小学适龄儿童x人,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x人,入学率100%。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农民工子女、城乡低保户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青壮年人口非盲率达到99.3%。——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点、示范或等级称号的创建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机制。严格落实课程设置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建设的育人功能,建成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德育基地。全县中小学生各类实验和计算机操作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9.5%和99.2%,健康知识知晓率100%,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8%,视力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无流行性传染病发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和学前三年教育。全县现共有幼儿园x所(其中公办x所、民办x所),在园幼儿x人,学前一年、三年幼儿入园率分别为90%、80.9%;XX年,全县9个镇已建成公办幼儿园6所,其余3个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正在建设中,今年6月将投入使用;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已全面实行。xx县中学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72.3%;。全县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效益大幅提升;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方向,近三年累计招生758人推荐安置毕业学生就业x人。成人教育机构、网络健全,民办教育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