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为全面摸清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我县也同其他兄弟县市一样,积极行动,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组织机构情况
水利普查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统计调查史上也是少有的。因此,组建强有力领导机构和一支素质精良的普查工作人员队伍是确保水利普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XX年7月成立的丘北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于XX年1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水的副县长担任,办公室设在水务局,抽调了6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承办水利普查的日常事务,确保了领导小组工作的有序运转,为我县水利普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按照组建高素质的普查队伍的要求,县乡联动认真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全县共选配普查指导员32名,普查员145名。普查指导员主要以县水务局各股室及技术支撑单位的水勘队、大灌局和各乡镇分管水利工作的副乡镇长中选取,普查员按县乡村三级加以落实,乡镇主要是从水务站中选取,村级从在任的支书、主任和文书中选取,整体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能满足普查工作需要。
二、水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水利普查专职人员到位后,立即开展了水利普查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查和待批。
㈠编制完成丘北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一阶段培训计划并行文上报县人民政府。由于时迈年关,加之我局主要领导人事变动等客观原因,我县的培训工作尚未开展,现已定于3月28日至30日开展培训工作,相关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是未参加省级培训的普查指导员和乡镇村普查员及技术支撑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77人。
㈡完成普查经费的测算并行文上报县人民政府,请求将水利普查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经费测算中坚持满足工作之需,充分考虑县级财政承受能力的原则,经测算,全部完成我县的水利普查共需资金329.2万元。主要用于普查机构工作和相关设备购置、宣传培训、数据台账建立上报、现场普查、工作人员差旅、普查工作总结表彰等。
㈢修定完成县级普查实施方案。以省州水普办下发的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为蓝本,结合丘北实际,进一步细化我县实施方案,使其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
㈣为营造良好普查氛围,使广大普查对象自觉配合普查,如实填报相关数据,使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我县制定了具体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主动配合参与水利普查的良好氛围,为水利普查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㈤完成各种普查对象的调查、校验、上报工作。以州水普办的指导要求为基础,认真审核充实我县范围内的普查对象,确定具体的调查名录,并及时向上级机构上报和反馈。完成了需建立台账的灌区5个、工业企业49个、建筑业和第三产业64个、河湖取水口7个的调查对象名录的建立,其它专项的调查对象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为今后具体工作的对象明确了目标,预计全县各类调查对象总计1454个。
三、存在的问题
水利普查工作点多面广,技术含量高,牵扯部门多,我们认真落实水利普查的各项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基础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是由于县级财政较为困难,普查工作经费尚未得到落实,从而导致县级培训与宣传等工作相对滞后。
二是县水普办办公设备配置不到位,数据处理环境建设等工作不能及时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进展。
三是专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特别是缺乏专业技术,对许多技术问题的处理不能得心应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四、下步工作思路
㈠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认识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水利普查工作的有序推进。
㈡强化理论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以县级普查培训为平台,认真学习水利普查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我县普查实施方案,按时按质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同省州普查办的沟通联系和对接,争取省州更多的指导,努力提升我县普查办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严把普查数据质量关,确保普查工作各项指标真实、有效。
㈢密切配合,加强与各用水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加强水普办与各用水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县水普办将继续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的推进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做好向上级普查办及时反馈情况的工作。
㈣尽快落实工作经费,为普查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要加强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尽快将年度所需工作经费划拨到位,同时也希望州普办向上呼吁尽快落实中央和省的经费到位,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加快办公设备和数据处理环境的建设,满足工作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