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座谈会精神汇报
全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办认真学习贯彻会议有关精神,及时对会议主要精神和要求进行传达。组织本办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省纪委、监察厅和省治贿办的要求上。同时, 召开了市治贿工作成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 传达贯彻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座谈会精神,座谈交流各成员单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经验,讨论研究下一步专项治理工作。通过会议研究讨论,对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和重点进行再次认真梳理,结合我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际,我办提出了下阶段治贿工作围绕五个“再”和五个“重点”作好部署,切实抓好全省治贿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
1、自查自纠工作再深化,重点在把好三关上下功夫。一是把好督导关。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行业继续在查找不正当交易行为及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上再下功夫,领导小组要组织督导组深入到有关地方和单位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切实抓好整改;二是把好整合关。通过市治贿办的协调,整合力量,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紧密协作,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功能,使治理工作形成合力。运用协办、联办、交叉办案,力求突破商业贿赂查处“发现难、取证难、定性难、深究难”问题;三是把好切入关。针对近年来在房产开发、水电开发、采矿、钢铁生产等企业中以投资或干股的形式入股、非法集资、高息分红,领导干部“事故”频发的现象中准确切入,继续开展清理党政机关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投资入股、参与集资等营利性活动。
2、案件查处力度再加大,重点在三类案件的查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检察、工商、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和部门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加大对案件线索的再挖掘,有条件的尽量提供办案条件,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办好案,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查处,对具备立案条件的重要线索,抓紧立案查处,对一些大要案线索集中力量突破;对在查的案件,加大工作力度,深挖细查,注意发现并查处串案、窝案和“案中案”。同时突出办案重点,进一步做好三类案件的查办工作:一是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以及出版发行、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电信、电力等行业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取和收受商业贿赂的犯罪案件,特别是利用行政审批权、执法权和司法权索取收受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三是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犯罪大案要案。
3、长效机制建设再细化,重点在三个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细化沟通协作机制。要求我市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商、审计等执纪执法、司法机关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做到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整体合力。检察、公安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依法查处案件,工商部门将治理关口前移,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监管,纪检监察部门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严肃查处在商业贿赂中的党员干部,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要案件协查等制度,逐步建立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格局和长效工作机制;二是细化监督制约机制。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重点环节来抓,从加强监督入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建立从源头上遏制商业贿赂的制度机制;三是细化教育机制。以案论纪、以案说法,加强法律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警示教育。通过犯罪服刑人员发自内心的忏悔,来震撼党员干部的心灵,教育党员干部不想腐败、慎用权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的教育机制。
4、市场主体行为再规范,重点在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完善行为准则和自律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和服务企业氛围。一是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结合我市开展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对机关和公务员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自由裁量等方面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特别要加强对权力和资源相对集中、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进行监督;二是完善行为准则和自律机制。加强对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在行业行为上的引导、规范和监督,树立行业行为准则,逐步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度,促使从业人员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
5、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再加快,重点在健全完善市场诚信平台和失信惩戒、守信褒扬机制上下功夫。以实施信用产品战略为突破口,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为重点。一是研究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的市场信用机制,以促进企业和行业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二是大力推进预防商业贿赂犯罪信息系统建设,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加强重点领域行贿人资料库建设,启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三是加强对市场诚信记录的分类管理,逐步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建设立守信褒扬机制。对重信守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树立正面典型,促进市场各主体遵纪守规,铲除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