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以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为根本,强监管守底线,强服务促发展,强创新提效能,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市场监管工作,以高水平的市场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工作总结
(一)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推动党建业务融合。注重学习教育。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党委会、局长办公会,把理论学习作为固定议题;持续推进“学习强国”“大江看看”等平台使用推广,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队伍建设。防疫期间,成立隔离点临时党支部,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发展行业党建。精心指导“饿了么”外卖平台组建党支部,实现外卖行业党组织全覆盖;组建芜湖市首个外卖行业党委,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坚守市场监管阵地,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开展疫情常态化防控,对全区*个重点冷库开展常态化监管和核酸检测;督促餐饮单位、药店、洗浴场所等公共场落实防疫措施;常态化监管全区药店,*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经营企业*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使用单位*家。坚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多次受到省、市院感专家肯定。开展防疫值守,共派出*人次完成高速路口值守、流调、核酸检测等多项指挥部交办的任务。
(三)抓实抓细监管责任,筑牢四大安全底线。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组织食品监督抽检、食品快检近*万批次,开展“你点我检”*期,投放“食安封签”*万份;指导*家小餐饮、*家小作坊开展规范提升行动。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各类宣传活动,共检查药械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家次。加强电线电缆、化肥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户电动车经营者开展检查。开展住宅小区电梯专项整治,推行“三色预警”制度;开展重点领域特种设备联合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人次,检查设备*台,发现并整改隐患*处。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四)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化注册登记。建成全省首条登记便利化-电子证照公示-放心消费一体化示范街,打造“芜优办”服务品牌;今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农专*户),同比增长,*%。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家企业已通过皖美品牌市级审核,*家检验检测机构在省级*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今年全区共有*家企业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家企业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企业获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家企业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家企业累计上报*项标准,涵盖*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个,行业标准*个,企业标准*个。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入园入企”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月,新芜经济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今年共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笔,融资贷款金额达*亿元;截至目前,全区有效发明专利*件,同比增长*%;有效商标*件,同比增长*%。
(五)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造优质消费环境。围绕传统市场监管领域和热点领域,持续开展“铁拳”行动、长江禁捕、养老诈骗等专项整治行动,共计立案*件,罚没数额*万余元。查办的两件典型案件荣获芜湖市市场监管系统*年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宣讲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提高公平竞争审查约束力。推动维权工作提质升级,积极鼓励商家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承诺,推行消费投诉远程视频调解机制。今年共办理投诉举报*余起,按时办结率达*%。
二、存在的不足
(一)市场监管工作职能需要有容错机制。市场监管职责多,任务重,营商环境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职业打假人举报投诉多,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去处置,一方面要保障区内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作为却又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风险。自媒体时代舆情燃点低,需要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希望有容错免责机制作为“定心丸”,激发干部的精气神。
(二)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匹配不适应。多轮机构改革后,区局职能不断扩充,增加了知识产权、食盐监管、价格检查等多项职能,执法领域更宽、覆盖面更广,编制却没有增加,职能股室设置和市局设置为*:*市场主体的数量和类型也与日俱增,导致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凝心聚力抓好党建工作。把加强党的建设融入业务工作各方面,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干事创业能力和机关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二)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效落实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三项营商环境感知系统指标任务;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场价格监督,健全社会信用评价和联合惩戒体系;深入探索运用包容审慎和柔性监管理念,赋予企业更多的自我纠错空间。
(三)严守“四大安全”底线。强化安全监管制度创新,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格规范冷链食品监管;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治理体系;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制度;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
(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依托安信工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和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服务阵地,深入服务企业;聚焦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效拓展融资渠道;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他人专利、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五)着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纵深推进质量提升服务,开展质量品牌培育,持续做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和标准化示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