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区*镇党委书记*,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镇志》编撰工作,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编撰《*镇志》的缘由
早在2016年,十余位*镇籍退休老干部成立了老乡会,他们在*镇籍书法家*等老前辈的带领和熏染下,逐渐从聚在一次吃个饭、聊聊天开始转变为想为*做点什么,谋划将*的风土民情、山水、人物做一收集、整理,编撰一部*古往今来、包罗万象的《*大观》。从2017年开始,他们自掏腰包租车到*收集材料,一点一点写出来,然后到打印部打印出来。*年我担任*镇党委书记后,偶然得知他们所做的工作,深为感动,想着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支持他们,提供了些资料,挤出了办公经费资助他们开展工作。到了2020年3月份,有幸得到*老师、*主任的指导,他们建议将《*大观》改名为《*镇志》,以填补*乡镇志之空白,继承传统,总结过去,鉴知未来,造福*。在*年7月,市上发文要编撰名乡名镇志,当时*镇没有在其中,我向区史志办*主任汇报,积极争取,在市史志办领带的关心和支持下,《*镇志》的编撰才名列其中。我把《*镇志》的缘由分享给大家,我想这里面能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一帮退休老同志自发地去做家乡历史资料收集、整理,他们没有一个人从事过地方志工作,我想这是因为从他们内心深处爱家乡,努力把家乡的美和荣耀记录下来,我姑且称之为“情怀”。再次,从《*大观》到《*镇志》的转变,得益于*老师、*主任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否则,做乡镇的我们只能用佩服的眼光看着一帮老同志东收集、西凑凑,拼凑出来一部所谓什么都有、质量难以保证的“大观”来,所以,专业人员的指导十分重要。
二、编撰《*镇志》的进展和做法
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市县史志办有关领导的关心,对我镇编纂工作多次进行指导。《*镇志》的编纂目前拟定了篇目、收集资料约35万字。编纂办公室多次召开老干部、村社群众、老教师座谈会,先后查找有关资料,在编纂上缜密设计,悉心锤炼。在编纂中既有继承,又有突破,特别重视抢救活资料,注意把《*县志》和《*市*区志》中没有的,或记载粗略的资料,在镇志上进行补充,例如在高山戏、风俗、民谣民谚等方面,尽可能详实地把这些乡土文化保存下来,既让群众喜闻乐见,又增加了存史、研究价值。在主要做法上,注重从“上下内外”四个方面着手开展镇志的编撰工作。
(一)“上”:加强领导,高位推进。镇党委、政府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力推进镇志编纂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镇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了《*镇志》编纂办公室,配齐了办公设施,组建了镇志编辑组,明确了相关负责同志的职责和任务。
(二)“下”:营造氛围,全面铺开。镇党委、政府坚持依法修志、众手成志,在整个编纂过程中注重宣传发动,致力营造浓厚氛围,全面推进修志工作。通过网络发出《关于征集*镇志编纂资料的公告》,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曾经在*镇工作、生活过的人士,征集有关资料和信息,并要求各村和镇属各单位《公告》张贴上墙,并采取微信、乡村大数据多种形式对《公告》的内容、范围、要求进行广泛宣传。
(三)“内”:明确职责,保障有力。镇党委、政府要求所有承编单位和责任人做到将修志工作纳入主要工作任务中),先后分解细化编纂任务,将每卷、每章编纂任务都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镇政府拨付了*万元专项经费(通过镇办公经费解决)、组建修志专班、解决业务用车和相关设备。
(四)“外”:多措并举,确保质量。按照“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组织负责”的要求,以“历史认帐、读者认可、组织认定”为目标,在切实加快编纂工作进度的同时,始终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志书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后人评说,聘请了*等区内外10余名文史工作领域专家、学者为镇志编纂顾问。通过发放文件、规章,购买样本等多种资料,提高工作推进效果、业务指导水平。
三、困难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镇志》的编撰工作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一是历史图片收集困难,所集图片大多都是在报纸上找到的,翻拍不够清晰。二是人物收集困难,不少符合入志人物联系困难,这些问题有待下一步逐步解决。三是因镇志编修尚属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加之镇级档案资料不足,不少应当入志的内容断线。盛世修志,惠泽千秋,续志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区史志办的有力指导下,更进一步统一思想,合力攻坚,扎实工作,早日编纂出一部高品质志书,为彰显风采立言示绩,为跨越发展助力添彩。一是要提升业务能力。我镇将通过多种形式,对编撰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邀请市区史志办、科研院校等地方志专家学者对镇志编撰人员进行政策、理论及修志专业知识培训。组织编撰人员到其他地方学习地方志编修经验。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情调研,广泛收集资料,提升编纂业务水平。二是要加强工作督导。明确镇志编撰计划安排、时限、工作步骤、保障措施等具体要求,用制度来约束和推进编撰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要严把质量关口。坚持做到慎之又慎,精选题材、精征资料、精心编纂,力求版面精细、文字精炼、内容精彩、印刷精美。坚持把“修”和“研”结合起来,对档案资料、文字图表、实物照片和口述记录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分类、筛选、编纂形成资料长编和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