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财政系统务必深刻领悟会议精神,将其全面贯彻于财政工作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把握财政使命担当
(一)服务宏观经济稳定的必然要求。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手段,于熨平经济波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中肩负着核心使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与任务,需财政部门精准发力,科学规划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于经济下行之际,适时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如2024年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专项资金*亿元,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通过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024年为企业减负约*亿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与抗风险能力,进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过渡。
(二)助力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支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财政资金的投向与配置,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极为关键的引领与撬动效用。通过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扶持资金投入,2024年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投入研发补贴*万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投入力度,安排技改专项资金*亿元,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三)保障民生福祉增进的内在需要。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民生领域的高度重视,要求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在教育方面,持续加大投入,2024年教育经费支出达*亿元,着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资金*亿元用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安排社保资金*亿元,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二、精准施策,落实财政工作举措
(一)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一是优化收入组织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协同,建立税务、财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涉税信息实时交互,精准掌握税源动态,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力争2025年税收收入增长*%。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项目与征收标准,完善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系统,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非税收入预计增收*万元。积极挖掘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潜力,对全市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整合盘活闲置资产,预计增加收入*亿元。二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取消不符合政策导向与使用效益低下的专项资金项目*个,归并重复交叉的专项资金*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衔接,合理确定调入调出规模,2025年计划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万元,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研究国家财政政策与资金投向重点,精准对接我市重大项目与民生需求,建立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库,储备项目*个。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汇报,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与申报要求,力争2025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增长*%,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亿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是保重点领域支出。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亿元,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力争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研发投入强度提高*个百分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安排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亿元,确保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增加对生态环保的投入,投入生态环保资金*亿元,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压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2025年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加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的管理,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与审批制度,实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一律不予列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提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涵盖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监控、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等环节。对所有财政资金项目实施绩效评价,2025年绩效评价项目覆盖率达到*%,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对绩效优良的项目予以优先保障与适当奖励,对绩效低下的项目削减或取消预算安排,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统筹安排,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定期分析与通报制度,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部门与项目进行重点督导,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确保全年预算支出执行率达到*%以上。二是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厘清市、县(区)两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出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与分担比例,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质量。三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大财政信息化投入,打造一体化财政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推进财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政收支、经济运行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为财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政府债务余额不超过上级核定的债务限额,2025年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亿元以内。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评估,对债务风险较高的地区与部门及时进行预警提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化解。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通过预算安排、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2025年计划化解存量债务*亿元,降低债务杠杆率。二是防范财政资金安全风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资金拨付、使用、监督等环节的管理流程与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对财政资金账户的管理,严格账户开设审批程序,定期开展账户清理整顿,确保资金账户安全规范。强化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建立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应对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建立财政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对财政收入增长潜力、支出刚性需求、债务负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提前预判财政运行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制定财政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合理确定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调整目标,积极培育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债务管理,确保财政长期可持续运行。
三、统筹兼顾,夯实财政工作基础
(一)加大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一是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加强与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比对,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无误,全市纳入救助范围的困难群众预计达到*万人。二是足额安排救助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的投入力度,2025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安排*亿元,较上年增长*%。确保低保金、特困供养金、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金等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三是创新救助服务方式。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机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参与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帮扶、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提升救助服务质量与效果。建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热线,畅通救助渠道,及时受理困难群众诉求,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二)筑牢安全生产财政防线。一是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2025年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亿元,较上年增长*%。重点支持矿山、危化品、消防、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改造提升项目,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专项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程序与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安全生产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与智能化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
(三)提升应急救灾财政效能。一是建立应急救灾资金储备机制。制定应急救灾资金储备计划,合理确定储备规模与结构,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社会捐赠、保险赔付等多渠道筹集应急救灾资金,建立应急救灾资金专项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确保应急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市应急救灾资金储备规模达到*亿元。二是优化应急救灾资金拨付流程。建立应急救灾资金快速拨付通道,简化拨付审批程序,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采取先拨付后清算的方式,确保救灾资金在第一时间拨付到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手中,提高资金拨付效率。三是加强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加大对应急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调配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物资储备品种与数量,加强物资储备库建设与管理,提高物资保障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应急救灾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实现物资资源共享与互补,提升区域应急救灾协同能力。
同志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全市财政系统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