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迎来的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25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这既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更是一次谋定后动的战略部署。回首过往,我们披荆斩棘,艰难前行,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奋斗书写辉煌。展望未来,唯有以大局为重、以实干为基、以创新为翼,方能在风云激荡的新时代勇立潮头。在此,我围绕未来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同志们共勉。
一、登高望远,以全局视野谋划发展
古语云:“登高者识远,临深者虑远。”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起点上,放眼长远,以前瞻性的视野谋篇布局。一是锚定坐标,精准对标先进。立足全局才能把握机遇,放眼全球才能抢占先机。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既要汲取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要深刻剖析自身不足,找准发力点与契合点。尤其是在区域协作和资源整合上,要形成独特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洞察大势,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当今世界,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催生无数新风口。无论是数字化浪潮带来的产业升级,还是绿色发展推动的能源变革,我们都应以“弄潮儿”的姿态果敢抓住机遇。特别是在政策窗口期,更要抢先谋划,深耕细作,将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动能。三是统筹兼顾,推动多维度协同发展。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源于多维度的全面提升。我们既要聚焦产业发展这一主旋律,也要奏响民生改善的和谐音,更要融入生态保护的绿色调,以全局视野协调各领域发展,共绘繁荣画卷。
二、砥砺奋进,以实干担当开创未来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行动。要用“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用实干彰显担当,推动各项事业落地生根。一是做强产业根基,构筑经济硬实力。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压舱石”。要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同时,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集聚,打造未来发展新引擎。传统与新兴“双轮驱动”,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内生动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温暖。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强化精准扶持,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形成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增添人民幸福底色。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是最具吸引力的名片。要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利用智慧化手段破解“城市病”,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三、开拓创新,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用“破釜沉舟”的勇气打破固有藩篱,用改革的思维破除发展障碍。一是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面对新问题,老办法行不通。要善于借鉴先进理念,勇于突破路径依赖,探索更多灵活、高效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城市治理和产业转型上,大胆尝试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等新机制。二是强化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区域发展积蓄强大后劲。三是深度融入数字化浪潮。数字化既是未来趋势,也是现实需求。要以数字化建设为牵引,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制造、线上经济等领域抢占高地,为经济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四、凝聚合力,以协作精神实现共赢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全区上下要形成一盘棋的协作格局,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提升整体效能。通过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每项工作有部署、有督办、有落实,形成高效的执行体系。二是激发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鼓励多方参与区域治理和公益事业,形成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三是打造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干部是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有担当、能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强化培训和实战历练,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秀队伍。
同志们,2025年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让我们以勇毅笃行的姿态,只争朝夕的干劲,迎难而上的担当,共同书写区域发展的新篇章!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片热土必将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人民生活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