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五星三强”创建工作,不断织密组织体系、建强党员队伍、提升党建质量,为金华打赢“九场硬战”、高水平建设现代化都市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力争通过一年攻坚,全市两新领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进一步彰显,“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的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党组织设置“四化重组”
1.全面排查摸底。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托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深入开展“进园入企”、“扫楼扫街”行动,对两新组织进行地毯式排摸,摸清实际情况,做到两新组织数量清、运转情况清、职工人数清、党组织组建情况清、党员状况清、出资人情况清。由市直有关单位牵头,对主管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学会协会研究会数量清、运行情况清、会员情况清、党组织组建情况清、党员状况清、负责人以及领导层人员情况清。
2.调整完善党组织设置。适应两新组织不同行业特点,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推进覆盖重组。依托园区管委会、小微园管理部门建立“区域和园区化”党建联盟,依托街道、市场监管部门、协会商会或产权单位建立“商圈和市场化”党建联盟,依托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骨干企业等建立“CBD和楼宇化”党建联盟,依托产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等建立“产业和行业化”党建联盟。继续抓好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推进网红、主播、电商、“快递小哥”等群体党建工作,切实消除覆盖真空。
3.建立“党建联盟”工作机制。落实“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门场地、专门牌子、专项经费、专业队伍”,实行党建联盟单位“契约化”管理,推行“清单工作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建立“组团制、轮值制、例会制、议事制、通报制”五项机制,构建“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工作格局,推动党内基本制度落实,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发挥实质实效作用。
(二)实施政治“领航聚力”工程
1.强化政治引领。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业主、广大职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推荐两新组织负责人为各类先进或“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时,要看是否重视党建工作。巩固拓展两新党组织主题教育“十个一”等做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持续推动两新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强化政治吸纳。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重点做好在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类人才密集行业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符合党员条件的两新组织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高知识群体等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由县(市、区)委两新工委成员牵头,建立高知识群体入党“一对一关爱”制度。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可直接做好联系培养工作。
3.强化政治把关。积极推行两新组织和党组织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本单位重大决策事项会议的制度,对两新组织有关事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政治把关,引领正确发展方向。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对两新组织人才引进、选拔、管理、使用等事项进行政治把关,为两新组织选准人用对人提供决策参考。
(三)打好“战疫情、稳企业、强服务”组合拳
1.深入开展“战疫情、促发展、当先锋”专项行动。贯彻省委组织部助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要求,落实好我市“10条”,深化“红色管家”、“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党员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帮助企业加快复能达产。发挥“党建联盟”优势,组织开展企企、银企、社企、校企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深入开展“联企送服务”专项行动。深化“三服务”,各级两新工委成员单位每季至少走访1次联系的双重管理非公企业、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商圈楼宇、重点社会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为企业纾困解难,走访联系情况在每季召开的工委例会上进行交流。发挥驻企服务员作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推动省委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和市委支持企业渡过难关“20条”,以及各地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复产用工保障、援企稳岗等政策落实落地,精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3.深入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落实省委组织部新生代企业家教育培养“15条意见”,制定我市实施办法,继续办好全市新生代企业家示范培训班。依托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等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市级每年培训100名骨干型企业青年创业者,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训100名成长型企业青年创业者。健全新生代企业家重大决策参与、实践锻炼培养、直接联系服务等机制,推行到经济部门实践锻炼、企业家师徒结对、列席重要会议等做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吸收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入党,积极推进优秀新生代企业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统筹做好政治、社会及先进荣誉等安排。
(四)推进两新领域“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
1.实施“两新治理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加强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团结感化出资人奉公守法、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勇担社会责任。健全两新组织党员广泛联系职工制度,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排忧解难、疏导情绪,构建和保持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党员服务基层治理的能力,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评星定级、“12分制”积分管理等办法,促使广大党员自觉投身基层治理的实践。
2.打造区域治理平台。由“党建联盟”牵头,以市场、特色小镇、园区、商圈、楼宇等各类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按照“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要求,整合区域内多方资源,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区域治理,构建基层党建“15分钟服务圈”。建立多元化的基层治理机制,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积极引导会员和广大群众参与矛盾调处、社区服务、公益慈善、救援救助等基层治理工作。
3.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治理模式。发挥社会组织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依托律师协会组建“法律服务团”、“老娘舅调解工作室”,主动参与信访接访、重点工程保障、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依托紧急救援协会、电工协会、民办医院等组建“紧急救援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紧急救援、社会救助等突发性事件处置;依托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消薄”、结对帮扶等活动,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
(五)实施党务工作者“红领计划”
1.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坚持内部选拔、组织选派、公开选聘等多种途径,选优配强两新党组织书记。从两新党组织中推荐一批素质较好、热爱党务工作、相对年轻的优秀党员担任书记,注重推荐管理层人员担任书记,鼓励支持重点和大型企业配备专职副书记。加大选派党建指导员工作力度,从退出现职干部、退休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一批担任两新党组织书记,注重从驻企服务员选派一批担任非公企业第一书记,建立“联企联党建”工作机制。试点两新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落实书记工作变动报告制度。探索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专职两新党务工作者。
2.建立健全教育培养机制。推行“红领职业通”、党务人才资质认证等做法,市级办好省市级双重管理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县级办好重点班和轮训班,所有两新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组织的培训。加强两新党建后备人才库建设,注重从群团组织负责人、生产骨干中,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书记后备人选。定期分片组织双重管理两新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打造互学互比平台。
3.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推行10%党建绩效考核,选树一批“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激励两新党务工作者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两新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渠道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津补贴制度。优先推荐优秀书记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代表和劳动模范,探索优秀书记参加干部教育有关主体班次做法。
(六)打造两新党建示范群
1.打造两新党建“产业示范集群”。聚焦地方主导产业,以上市公司、八大重点细分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本地优势企业为龙头,按照有别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有坚强有力的产业链党组织、有健全完善的行业自治机制、有功能齐全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有国内领先的发展业绩、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六个有”标准,打造一批两新党建“产业示范集群”,今年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成1个“产业示范集群”。
2.打造市区两新党建示范走廊。按照“抓一个强一个”的目标,整合市区内商圈、楼宇、协会、学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互联网企业、特色小镇、小微园、市场等各种类型两新组织党建资源,全面开展“五星三强”培育,持续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两新党建示范点,全年至少新增10个党建示范点。
3.推进各领域标准化建设。各县(市、区)和有关市直单位结合实际,领办制订商圈、楼宇、协会、学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互联网企业、特色小镇、小微园、市场等党建工作标准,形成工作规范,打造“拳头品牌”。
三、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两新党建“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领导,列入基层党建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组织部门、两新工委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工作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将建立“一周一调研”、“一月一报表”、“一季一重点”、“半年晒拼创”、“一年一述职”工作机制,加强指导、督促落实、提高效能。
(二)强化基础保障。各级留存党费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支持两新党建工作;逐步推动两新组织建立党建工作经费预算制度,全面落实党费拨返、税前列支等政策,推广“党建公积金”、“党建基金”等做法,不断做大两新党建工作经费“基本盘”。继续安排市管党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枢纽性党群服务中心,着力解决两新党组织的活动场所问题。
(三)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新闻报道、典型宣传、高峰论坛等形式,加强对两新党建“提质增效年”活动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讲好两新党建“好故事”,树立可供学习借鉴的榜样和标杆。推动各区域、领域之间常态化开展专题调研、学习讨论、互晒成效,引导形成互学互比、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